沿着宁波路一直走,福建路地块147、148街坊的成片老房子范围内,矗立着几幢“老大楼”。它们看起来似乎和其他的二级以下旧里有点“不同”,这点“不同”,成了旧改过程中居民矛盾的焦点。
别看外观是纸片,内部设施还不错,有卫生间、阳台,还有水磨石地面,为什么算二级以下旧里?
“老大楼”动迁面临新难题
位于南京路步行街背后,宁波路400号的“纸片楼”就是黄浦旧改中的“老大楼”之一。大楼呈“熨斗状”,墙面最窄的地方只有20厘米,这让“纸片楼”一度成为网红建筑。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上海还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纸片楼在低矮的旧里中属于比较高的房子。”黄浦第四征收服务事务所副总经理邱龙虎告诉记者。和其他二级旧里房屋不同,“纸片楼”有磨石子的地面、铁铸的栏杆,楼道里有卫生间,还有阳台。这让楼内的44户居民提出质疑:“我家的房子为什么是二级以下旧里?”
“从政策上说,纸片楼的房屋结构既不属于‘小梁薄板’,也非‘不成套公房’,没有与之匹配的政策。”邱龙虎说,征收所请了相关部门的专家现场指导,用了参照和比对的方法,为房屋定下合理的评估系数,并向居民反复解释政策。
黄浦第四征收服务事务所项目经理金士杰在给居民解释政策。
“征收组讲‘政策账’,我们讲‘人情账’。”在启动第二轮征询以前,无锡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富丞和征收组一起挨家挨户地上门,了解居民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其中有户居民是一对老夫妻和儿子、孙子,住在2到3楼。走访时,我发现他们家的楼梯斜度超过75度。”经询问,原来这座楼梯经过鉴定,是无法改动的,只要楼梯一动,整幢楼就会倒塌。80多岁的老太太每天都是爬上去的,而老爷爷患有糖尿病,下肢浮肿,下一趟楼还要人背上去。
“房子动迁了,居住条件就能得到改善,以后就不用为上下楼梯而忧心了。”黄富丞耐心的劝导,说到了老居民的心坎上,后来他们欣然同意了签约。
黄富丞在做居民工作。
在法规和人情中找平衡点
“黄浦有不少‘老大楼’都存在这种情况,不完全是二级旧里以下,现有政策不匹配或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这是黄浦推行旧改中的最大难点。”邱龙虎说,在“老大楼”的动迁过程中,只能通过具体“一楼一议”,从法规和人情之间取一个平衡点。
福建路地块居民在旧改基地内查看征收表。
南京东路470号、480号、460号三幢老大楼,从启动动迁开始就遭遇到了40多户“抱团拒绝签约”的困局。在东风居委会当了16年居委会主任的蒋玉静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二轮征询有时间限制,征收所、居委和志愿者成立了工作专班,分成几个小组,没日没夜地分头上门做居民工作。”
蒋玉静(左一)是东风居委会主任,也是在南京路146街坊住了30多年的老居民。
蒋玉静首先找到了“抱团拒签”的40户居民中的召集人。这是一户外地回沪的一家四口,夫妻俩带着老母亲和身患残疾的儿子生活。“他们家经济条件很困难,一直是居委的关心和帮扶对象,双方之间有一定的信任基础。”
蒋玉静以该居民作为切入点,一次次把他约到居委会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方面让他明白政策规定是突破不了的,劝他不要钻牛角尖,一方面告诉他如果实际有困难,我们都会帮助他的。”道理讲通了以后,再由这户居民去带动其他人签约。
2021年10月17日,房屋类型多、居民情况复杂的福建路地块二轮征询酝酿期签约首日,居民签约3422证,占居民总权证数的99.02%。截至2022年1月10日,居民已搬离3377证,占居民总权证数的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