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我最近一直在回顾清宫剧,大数据实在看不下去,频繁给我推荐一些讲述清朝的人文历史类视频。
挑挑拣拣看了一圈,居然还真有宝藏——《细说紫禁》是专门讲述清朝历史的系列视频,主讲人毛立平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
我这几天空闲的时间基本都在看,视频内容涉猎很广,从前朝斗争到皇帝爱不爱自己老婆、跟自己亲妈关系如何、最疼爱哪个闺女。很多放在影视剧里会被吐槽 " 太能瞎编了 " 的内容,居然都是真实存在的。
" 清代公主 " 这一部分基本上是最出乎意料的。印象里皇家的公主金尊玉贵,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实则历史上的公主们大多命运悲惨,从出生开始就是悲惨的一生。
《宫锁珠帘》中有个公主名叫大妞," 大妞 " 这个名字听着又土又随便,完全不像是公主该有的名字。
而实际上清朝大多数公主都是没有关于名字的记载的,老大叫大妞,老二叫二妞,以此类推。来自毛立平的科普是,史料记载最多有叫到九妞的 ……
没想到吧," 大妞 " 这个名字居然不是于正瞎编的。
而相比起别的苦难,名字随随便便就显得很不值得一提了。毛立平说史料里并没有关于公主上学读书的记载,很有可能大多数公主都是文盲,或者是识字但是读书不多,主要学学礼仪而已。
这样看来,连最常见的形容词 "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 都做不到半点。《甄嬛传》中,沈眉庄在进宫前,被教导要以没文化讨好皇上的原因在这里就能找到了。
生活方面公主和阿哥也有天差地别的差距。公主满月时的俸银是每月十两,六岁时俸银涨到四十两,到出嫁前一直都是四十两。
而阿哥的基本上在不同的阶段都会大涨一次,有了爵位之后俸银更是节节攀升,亲王一年可以拿到整整一万两。
清朝的公主基本都是出嫁前才有封号,皇后生的公主封固伦公主,庶出的公主则是和硕公主。而尊贵的固伦公主,一年不过四百两俸银,对比亲王的一万两简直不值得一提。
不仅是公主阿哥本人的待遇有差别,诞下公主的赏赐仅仅是诞下皇子的一半。也难怪皇上的女人都像疯了一样想生儿子。
身为大清的公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和亲,这也是她们人生最悲惨的部分。为了稳固朝堂,远嫁蒙古部族每十年才可以回京省亲一次,很多公主思乡心切,再加上环境不适应,熬不到十年就身死异乡了。
可怜这些公主为了大局牺牲自己,最终却连名字都不会被记入史书。
《如懿传》中就有一段讲述公主和亲的剧情,太后和皇后分别希望对方的女儿远嫁,两人明争暗斗不惜撕破脸,但就是没人愿意让步。
如懿以退为进,劝太后散播自己女儿远嫁的消息,这样皇上忌惮太后的势力,就会派皇后的女儿去和亲。太后最初听到如懿的建议时脸色大变,细想之后才明白其中关键。
最终皇后的女儿远嫁,皇后因为这件事太受打击。
现在再回顾这段剧情,怪不得皇后和太后是得撕破脸,这和亲基本上和送死区别也不大,都是永远的诀别。
《细说紫禁》中关于前朝的部分更多,毛立平老师会根据著名的历史事件或者著名的历史人物作为划分,从起因经过结果再到事件的影响,逐一讲解分析,几乎每一段都有完全出乎人意料的部分。
" 九子夺嫡 " 这部分也非常推荐,皇子之间派系的争斗,又是怎么讨好皇上的,皇上到底冷血到什么程度,都是其他人文历史类节目里讲不到的内容。
《细说紫禁》系列视频最大的优点就是中立,很多历史类视频中讲述者 " 大忽悠 " 感觉这里完全不会有。有记载的历史就按照事实客观讲述,学者的看法和自己的结论会特意说明,推测部分的观点也比较温和,完全不会限制观众对于历史的看法。尤其毛老师吐字清晰,语气平缓,就算不盯着屏幕也能听清她在讲什么。这系列节目是我最近吃饭洗澡做家务的必备视频。
看了几期《细说紫禁》能看出来,古代宫廷生活比我们预想中严苛很多,虎毒不食子那皇上就连老虎都不如,皇宫里的女性则是纯粹的工具人,甚至大部分不会拥有姓名,一个封号一个姓氏就能潦草地记录她们复杂的一生。
现在被观众反复拿来观看的清宫题材影视剧是在历史事实和凭空杜撰之间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完全按照历史拍并不具备观赏性,而编得太离谱又会让观众觉得过于瞎扯了。客观可信的历史知识科普,对于用心拍戏的剧组来说,其实相当于是放大平衡点,越多人了解真实的历史,就越容易发现一部剧的用心,也越容易看懂一个故事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