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青-- 都說文人相輕、相聚必爭,都說評審最易起論戰,都說直言最能傷感情。華府作協「寫·閲·評·聚」、即會員寫文並相互匿名評審的活動,卻一再打破了這些「常規」。 3月4日是「寫閱評聚」的第二次活動。根據去年年底首次成功試辦的經驗,規定此次的討論文體只是散文、且只收取6-8篇文章、每篇不得超過2000字,以免討論時間再次過長。 然而,人們對此項活動的熱忱又一次大超想像。8篇文章轉眼收齊,致使稍遲上交的不得不遭到退回。由於會前人人閱讀非常仔細、篇篇認真思考,所以在聚會評審時,個個態度極其嚴肅負責、討論極其激烈、發言極其踴躍,雖然會長一再提醒時間,會議仍不得不從三小時延長到四小時,而且即使散會仍意猶未盡,走出會議室仍在交談不已。 會議延長卻並非因把時間浪費在了繞圈子或相互吹捧上。由於未提供文章者也可前來學習與評審,這次共有12人出席、還有兩位無法親臨現場者提供了詳細的書面意見。雖然與會者之間多較陌生,大家卻不約而同直言不諱,談話多直奔主題、發言多直指問題。其實會前便有人說對自己的文章不想聽表揚只想聽意見;會中會後更有人說自己不怕批評他人、更不怕別人說不好聽的話來批評自己,因為「來參與的目的絕不是為了相互吹捧」、「參加這個活動只是為了發現問題以便提高自己!」。而討論文章的匿名性,則大大幫助了這一目的的實現。正出於與會者的寬廣胸懷與會議組辦規則的科學性,令再尖銳再直接的表述也不會傷人,討論非常熱烈卻仍人人心平氣和,一如一位會員事後所言:「只是這麼一場相互『揭短』,好像就讓咱們產生了相互依賴、信任、尊重的情感」。 此次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是來自大陸與台灣不同地域的會員,不僅可以再次在文字、標點、語法、使用習慣等進行交流、明了異同,尤其可以意識到在行文中哪些時態、哪些背景必須做出交代,以免作者自認為的屬於約定俗成或習以為常的事物,不同地域的讀者群卻完全無法理解。良性的交流帶來的是文字的豐滿,這也更令大家意識到此項活動存在的意義和重要性。 此次的一個特點,是沒有安排老師指導、試驗一下所有學生「同級」對談是否同樣有效。事實給予的答案顯然是肯定的:由於「老師」不在場,「學生」更容易無拘無束暢所欲言、更敢說出真話來。 會議最後幾分鐘,作為主持人的作協會長金大俠,仍不忘讓大家為今後這項活動的開展提建議和意見。再次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們七嘴八舌爭先恐後誠心也誠意地一口氣提出了許多建議、金會長也當即或很快拍板了數個決定。比如以後盡可能爭取每個月辦一次;比如維持文友間互相交流切磋,以後仍不需繳錢;比如為保證此項活動的免費和暢所欲言的特點,以後仍不再請老師參與、欲聽老師正面教授者不妨加入作協的寫作工坊;比如下次的問題仍是散文、但將只收取5-6篇,等等。有人還提議說,鑑於此次人人都顯示了在某些方面有獨到的造詣、甚至有的頗達專業水平,所以建議以後在進入正式討論之前,先由一位會員介紹幾分鐘自己的特長知識。此建議當即得到對中文語法頗有造詣的李玉方先生的贊同和主動請纓, 也當即獲得金會長的全面採納。 會後金會長很快將此次小結及下次活動的計劃寄發給了大家,尤其通知大家下次活動暫定於4月14日(六)舉辦,並且暫定下回由李玉方先生先談三五分鐘的小專題「語法」。他還風趣地提到,由於目前「唯一要加強的是掌控時間」,所以「下回主持人會帶個計時器及一座『交通號誌燈』」,來嚴控時間。 純文化的出發點、純文化的交流,讓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願意擠出四分之一的週末休息時間,有的甚至驅車一個多小時,從四面八方趕來;談到自己酷愛的華文寫作,人人忘卻時間忘卻地點,帶著強烈的飢渴感互相傾聽、誠心學習、激烈討論、一心改進,相互間建立起文人的感情並成為摯友。這樣的活動,不成功也難。 「寫·閲·評·聚」,意在「鼓勵寫作閱讀、磨練評論技巧、鼓舞互相評論、欣賞多元意見、提升寫作能力」。您若感興趣又尚非會員,請先來申請成為華府作協會員。歡迎電郵至nacwadcweb@gmail.com 索取作協申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