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麒元教授发警告:中国可能率先进入大萧条 目以 ——大萧条,最深层的原因来自于劣质资本主义的邪恶,我们可以将此邪恶定义为资本家及其代理人的贪婪。2008年的仓皇应对完全是被美国误导下的错误选择。到了2015年,中国的供需矛盾已经严重激化,中国经济无可挽回地进入全面衰退。下笔写大萧条,感到压力沉重。如果,大萧条在即,中华民族将经历自1840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深重的经济危机,一定会带来深刻的社会巨变。 ——笔者断言,按任何标准测算,中国都已经进入严重衰退。笔者确认,在未来18个月内,中国以美元计价之GDP,将出现超过10%以上的跌幅。也就是说,中国可能率先进入大萧条的状态。令人不安的是,管理层并没有应对大萧条的风险预案。 ——请牢牢记住:必须立刻终止旨在掏空人民币币值的所有金融改革,就算是以人民币国际化名义进行的一系列涉及人民币的改革和创新行为,也必须立刻终止。必须立刻开始旨在增加国民福利的系列财政改革,所有针对资产持有和资本利得的立法,必须立刻展开并立刻开始以行政命令试运行。 大萧条,最深层的原因来自于劣质资本主义的邪恶,我们可以将此邪恶定义为资本家及其代理人的贪婪。 2008年的仓皇应对完全是被美国误导下的错误选择。到了2015年,中国的供需矛盾已经严重激化,中国经济无可挽回地进入全面衰退。 下笔写大萧条,感到压力沉重。如果,大萧条在即,中华民族将经历自1840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深重的经济危机,一定会带来深刻的社会巨变。 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一般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间发源于美国,并迅速波及全球许多国家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大萧条,有如下特征。首先,制造业率先开始衰退,1929年美国整个工业的开工率只达到80%(与今年中国工业状况相同);其次,投资开始锐减,(用1958年美元计算)全美投资额从1929年的404亿美元降为1930年的274亿美元,进而减少到1932年的47亿美元。投资的缩减导致了企业大规模的破产和失业率大幅度攀升。 经济衰退(Economic Recession)的极端状态通常被称为大萧条。经济衰退在经济学中,是指一个商业萎缩的时间周期,期间经济活动普遍放缓。宏观经济指标表现为,如GDP下降、就业水平下降、投资支出减少、产能利用率下降、家庭收入增长下降、企业利润下降和通货紧缩、破产大幅度增加和失业率迅速上升等等。经济统计学家Julius Shiskin在1975年<<纽约时报>>发表的文章,提出了经济衰退衡量指标,其中之一是「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中国已连续两年出现这种状况)。此后,其他检测指标也逐渐引起重视。比如,连续12个月1.5%的失业率上升(中国的失业统计尚未表达此种趋势)。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商业周期委员会通常被看作是定义美国经济衰退的权威。NBER的定义为:「整个经济显著下降,持续时间超过数个月,通常可见于真实GDP,真实收入,真实就业。」请注意,这里「真实」的含义,并非现行统计局数据。一般而言,大萧条可能引发各种事件,如金融危机、外贸摩擦、不利的市场供给或经济泡沫破灭。各国政府应对经济衰退,通常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如增加货币供应数量(所谓的QE),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等等。 应该怎么区分「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呢?一个比较惯常的方法是观察真实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任何经济衰退期,真实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超过10%,就可视为「经济萧条」。而「经济衰退」中的经济下跌却不会那么严重。按照这一标准,1937年5月至1938年6月发生的美国经济萧条中,实际GDP下跌了18.2%。如果使用这种方法计算,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可分为两个不同的衰退阶段:第一阶段,1929年8月至1933年3月经济出现严重萧条,实际GDP下跌了近33%,而后是一段恢复期;接下来第二阶段是1937年至1938年,经济衰退的程度相对较小。二战之后,美国经济就再没有出现过近乎「经济萧条」的阶段。事实上,2008年全球经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经济衰退。然而,由于各国政府汲取了1929年至1933年大萧条的教训,采取了刺激性的经济政策,才避免了大萧条的再次出现。尤其是中国,为了救助全世界,啓动了「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吸收了全球的剩余通货,并提供了超级廉价的现货,中国以古今中外难以理解的伟大牺牲阻止了大萧条在美欧的肆虐。 然而,全球大萧条产生的原因依旧存在,至少这些原因在中国依旧存在。中国今天面对的问题是,有效迟滞了大萧条的到来,却没有解决可以产生大萧条的原因。在中国,大萧条产生的一切条件日臻成熟,新的刺激经济政策将导致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新一轮的大萧条或者以更猛烈的方式在中国出现。在中国人争取来的宝贵时间中,美国人在积极调整,欧洲人在积极调整,日本人在积极调整,唯有中国人拒绝进行调整。一个号称崛起的民族,其实正在华丽的泡沫中沉沉地倒下。 供需矛盾激化导致大萧条 笔者大体认同费雪对大萧条原因的梳理,从形式上看确实是供需矛盾激化导致了大萧条。关于供需矛盾,笔者同意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基本判断。由于特定时空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急剧增加的剩余价值总是不能转化为国民消费,以致于资本急剧聚集形成投资的过度膨胀(所谓的泡沫),一旦市场开始意识到供需严重失衡,经济体系会立刻陷入全面的通货紧缩,无法遏制的大萧条就必然降临了。伯南克们,汲取了大萧条的技术层面的教训,他们为了扼制恶性通货紧缩,通常会采取量化宽松的模式。但是,这仅仅是金融技术上的一隅之见,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国民消费严重不足,这是真真切切的社会分配问题(资本主义痼疾)。 历史地看,美国走出大萧条,是罗斯福新政中大幅度增加国民福利的措施(本质上是一场社会主义改革)。当然,最终全球解决供需平衡问题,是通过一场惨烈的世界大战来解决的。 笔者认为,中国政府对大萧条缺乏起码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2008年的仓皇应对完全是被美国误导下的错误选择。到了2015年,中国的供需矛盾已经严重激化,中国经济无可挽回地进入全面衰退,局部地区甚至已经出现严重衰退(东三省已经率先进入萧条)。管理层本应采取断然措施解决已经激化的供需矛盾,但很遗憾,管理层依旧无法摆脱美国的政策捆绑,再一次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中国再一次采纳了伯南克的建议,采用了美联储提供的金融刺激方案,还是变相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所谓的定向宽松和再贷款流程)。 笔者确定,管理层尚不明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扭曲人民币汇率。意思是,人民币实质购买力迅速下降,人民币名义汇率严重高估(人民币正在与外汇储备脱锚),人民币资产泡沫将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海外资本和本土权贵正在迅速撤离中国,中国将进入通货极度紧缩的大萧条模式。 笔者必须指出,这就是苏联解体的2.0版本。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的信用基础,人民币崩溃将导致政治经济体系的彻底崩溃。 大萧条,最深层的原因来自于劣质资本主义的邪恶,我们可以将此邪恶定义为资本家及其代理人的贪婪。请中国人明白,此邪恶有时候会被御用学者专家刻意褒义,例如我们听到的关于改革开放的美好描述。事实上,大萧条的根本原因,就是国民相对收入的不断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了消费与供给的深刻矛盾。回到中国现实中来,就是以超级地租和社保收费构成的广义税赋急剧增长(两只老虎跑得快),管理层配合权贵和境内外资本劫掠了国民福利增长,最终导致了国民整体消费的增长与国家供给能力产生了深刻的矛盾。现实是冷漠而残酷的,管理层不愿面对现实,他们总是编织一些美丽的故事,必然会采取伯南克所提供的措施。请记住如下的话语: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向穷人课税;紧缩的货币政策,就是向富人课税。以债代税,就是推进人民币崩溃。 那么,如果大萧条近了,我们还有挽救的措施吗?答案是明确的,办法总是有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层。在中国,你如果说,伯南克的逻辑不适合中国国情,你将遭到几乎全体教育、学术、媒体的批判。因为,在中国,这已经不是学术,这是一种官方强制性的宗教信仰。所以,说服管理层之前,你必须说服中国的全体精英。问题在于,中国精英,是极度扭曲的社会分配结构的受益者,改变这个扭曲的分配结构几乎等同于一场革命。超级地租问题就是一个例证,中国精英怎么会没有知觉呢?但是,针对资产持有和资本利得的任何课税都无法立法。房产税立法,也要拖到2017年之后,也就是要等到大萧条之后了。说服中国的精英,这真的有可能吗? 管理层对大萧条没有风险预案 目前,中国经济形势之严峻远远超乎老百姓的想象。笔者断言,按任何标准测算,中国都已经进入严重衰退。笔者确认,在未来18个月内,中国以美元计价之GDP,将出现超过10%以上的跌幅。也就是说,中国可能率先进入大萧条的状态。令人不安的是,管理层并没有应对大萧条的风险预案。或者,可以换一种说法,管理层正在将对付大萧条的财政金融资源浪费于虚妄的「修复过程」。你很难跟一个疯狂的病人家属讨论治疗问题,他们现在更愿意听到关于经济复苏的谎言。所以,最高决策者,一直将强刺激下的增长,当作经济全面复苏的征兆。当他们说正处于「修复过程」的时候,他们是真诚的。他们真诚地将回光返照当成复苏了,他们愿意加强刺激以强化「复苏」的效果。他们的「真诚」,恰恰断送了最后调整的机会。甚至,恰恰是南辕北辙的错误判断,葬送了未来解决问题的最后资源。更为严重的是,他们的误判导致了冲天的资产泡沫,那些原本恋恋不舍的华资和本土资本也必须背井离乡了。 关于这悲催的事实,笔者确信中国的竞争对手是非常清楚的,这也是为什么TPP这种如此艰难的贸易谈判可以神速达成。中国的专家学者竟然无视美国最新版的「门罗宣言」。TPP和TIPP形成了潜在的太平洋同盟和大西洋同盟,新冷战的格局渐趋成形了。不客气地讲,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为中国倒下做前期准备了。以致于,「一带一路」,有声音而无动静,变成了风颂的经幡了。 历史地看,资本的邪恶必然导致经济危机。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治理者一直在尝试将经济危机向境外转移。所谓「熨平经济危机周期」,都是以牺牲它国的经济利益为代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连续的战争行为都与经济危机有关。其中,八十年代的拉美危机,九十年代的苏东解体,也都是美国经济危机转嫁的结果。2000年后,美国一直在寻求突破口,这个突破口无疑就是中国。而突破的节点一如既往,就是掏空一些国家本币的币值,以货币崩溃引发政治经济崩溃。中国缺乏大师级经济问题专家,从最高决策者到普通百姓并不明白,货币崩溃就是彻底消灭有效需求,消灭需求将导致供给方向境外转移,从而有力地帮助对手再工业化。 其实,笔者已经说过多次了,中国的应对策略非常简单,就是誓死捍卫人民币币值。任何掏空人民币币值的行为,都将被视同为叛国行为。须知,人民币币值代表了最后的国民有效需求。人民币币值出现问题,中国供需矛盾将迅速恶化。所以,着手点非常清楚,中国并不需要什么长篇大论的反大萧条策略。 请牢牢记住:必须立刻终止旨在掏空人民币币值的所有金融改革,就算是以人民币国际化名义进行的一系列涉及人民币的改革和创新行为,也必须立刻终止。必须立刻开始旨在增加国民福利的系列财政改革,所有针对资产持有和资本利得的立法,必须立刻展开并立刻开始以行政命令试运行。 *** “香格里拉酒店”创始人 郭鹤年:“每个人都应该通过努力工作去积累财富” 龙为科技 “每个人都应该通过努力工作去积累财富” 理念的承传与发扬 郭鹤年在自传中提到他对郭氏家族的下一代充满信心,期望并相信他们会竭力承传和发扬这些无私、慷慨的优良传统。 在自传中,郭鹤年先生对侄子郭孔丰先生赞不绝口。 郭鹤年认为郭孔丰先生能力与他不相仲伯。这其中,一方面是关于在商业上的天赋。“孔丰具有特殊的创业天赋,能够发现机遇并将它转化为无限的商机。”1980年代中期在粮油行业,郭孔丰先生以横向整合、纵深开拓的方式拓展业务,建立食用油精炼厂、进口、仓储和包装基地,运用地理优势,建立了郭氏集团一个主要的关键企业。白手起家之后,郭孔丰先生的丰益国际也一直稳健发展。郭鹤年先生提到郭孔丰是一个亲力亲为的管理者,不但卓有远见,而且一年到头每天工作16小时,甚或更长。亲自到工厂实地考察,与经理们交谈。 而另一方面,郭鹤年先生认为郭孔丰先生承传了郭氏家族的美德。“他给米农提供更优质的种子,并为他们安装最好的碾米机。”“丰益的政策是改善食品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并与农民和其他加工者分享增值带来的利润”。郭鹤年先生称这就是丰益成功的原因,它兼顾了供应商和顾客、买家、卖家。 对年轻人的劝告 我一生坚信,忙碌是一种治疗。人必须工作,工作能将身体和心灵结合起来,一并治疗。 郭鹤年先生在自传中提到他每天都会比别人早起,晚上因为需要恢复体力也会比别人早睡。他认为这样才不会浪费生命。郭先生在自传中说道“年轻时,除了努力工作,我一直心无旁骛。”除了1947年结婚蜜月和1951年与母亲度假之外,他每一天都在工作,每天的工作长于12个小时,甚至星期天也是如此,时时刻刻鞭策着自己向前。 郭鹤年先生强调每个人都应该通过努力工作去积累财富。而渐进致富更能让人学懂节俭和守护财富。当一个人一生都在辛勤工作,他更能深切体恤弱势群体的需求,也更懂得关注社会和身边的贫苦大众。 拥有健康的价值观亦很重要。为了一个快乐及满足的人生,我相信每个人都应该培养几项重要的生活习惯——第一是抑制妒忌,第二是抑制贪念。 在<<郭鹤年自传>>中,关于贪念的话题也几度谈到。郭鹤年先生认为为了推动自己往前进步,每个人都需要一点贪念,它是激励我们向上的燃料,但不能超过一个限度。如果贪念超过一个限度,便会变成一种疾病并成为人类的诅咒。懂得满足更容易活得长寿。 成功之路总会经历不断的挑战,人们应以柔软面对每次失败和试炼。如果你在追寻目标时,选择了一条艰辛的道路,你必须以柔软、客观的态度走下去。 郭鹤年先生提到焦虑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际上,焦虑只能使问题恶化,它惯常地软化我们的大脑,然后击垮我们的身体,使人们死于挫败感,并且对失败产生焦虑。郭鹤年先生说管理团队永远应具备很强的柔软性。在过去的时间里,郭氏集团便是充分地发挥了这一点。 我希望年轻人能反省人类在这地球上的真正意义。不要将物质上的满足与快乐混为一谈,金钱并不能带给你一切,要懂得分辨真实和幻想。 正如老子所说“人若要过知足的一生,就应放弃贪念,经历过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共融的简单朴实的生活。”郭鹤年先生在书中多次提到年轻人要去思考在世界上的意义,不要将物质上的满足与快乐混为一谈。金钱本身并不能让我们快乐,要学会过简单朴实的生活,我们在这世界上并非孑然一身,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要将财富与他人分享,这会带来无比的快乐。 这本自传在阅读一遍一遍的时候,可以感受到郭鹤年先生的种种情绪,例如: 如果我不是忙于做这些事,我那活跃的大脑和精力充沛的身体也会把我推向其他地方。 我在创业中遇到最大的挑战就是获取银行信贷。我痛恨与任何银行打交道。我努力工作,但不知道怎样向银行表现自己。我的脾气、性格和敏感的特性使我难以向银行卑躬屈膝。直到今天,依旧如此。 坦白地说,我觉得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有东西从天而降。我这辈子一定要靠努力工作,才能得到成就。但这次,我是受邀成为世界级装瓶品牌的伙伴。 偶尔伤感、偶尔刚强、偶尔开怀、偶尔振奋人心,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最动人的情感。 “要成为成功商人,你每天都得擦拭所有感官” 自传中有商业竞争的种种,有成功的经验,也包含失败、挫折乃至自己犯下的错误教训,也有郭鹤年先生自己的心路历程,关于家庭、成长与人际相处。 磨砺商业感官 要成为成功商人,你每天都得像刷牙一样,擦拭所有感官。我称之为“磨砺商业感官”,这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 在整本自传中,郭鹤年先生多次提到了作为商人必须拥有自己的商业感官,而且需要不断磨砺培训它们,听得更仔细,看得更敏锐,让每一种感官都有用武之地。 郭鹤年先生举了两个小例子:当他走进一间房子,他可以在眨眼间知道现场发生了什么,可以感受到气氛是紧张还是和谐,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 而另一个例子是郭鹤年先生早年在期货交易的做法,60年代期间,郭鹤年先生每年会去伦敦几趟做期糖生意,由于没人教导,他便不断观察英国人是如何交易的。郭鹤年先生说他每天早上会到德雷克公司、戈洛杰茨、曼氏公司各转一圈,和选中的交易员进行交流,之后选择他认为当日有良好直觉和最佳判断的人,支持他们的操作,而这种直觉判断四次有三次奏效。郭老先生强调期货交易的成功便是取决于个人对市场的触觉,这是一种直觉和节奏。 你必须以极速奔向目标,因为战场上不独是你一人,竞争对手是从四面八方汹涌而至。我们必须练就灵活性,在遇到不可逆转的情况时,能快速调整并恢复过来。 果断和信任的重要性在郭鹤年先生的自传中经常提及。在食糖贸易中,他分享到有一次接到来自加尔各答的电话,一个印度糖商邀请他立刻赶到加尔各答进行面谈。两个小时后,他已经在前往加尔各答的航班上。这次见面使得郭氏集团和印度糖厂协会做成了第一桩大生意。 郭鹤年先生说这次闪电之旅,让他意识到可以和国营贸易公司进行直接的交易,不需要再透过中间的代理商。而这种果断与灵活性是经商之人不可缺少的。 讲信用 重情义 我们双方性格相近,身为交易商,大家相互信任,从不背叛,不自私、不贪婪。事实上,这是一种坚实的伙伴关系。 郭鹤年先生在做生意时一直重视讲信用、重友谊。正是基于此,他才能朋友“遍天下”,把“竞争对手”变成为“合作伙伴”。 他和曼氏公司合作,各自研究分析食糖生产和消费数据,再一起分析线索,预测市场走向,进行食糖的期货交易。他和可口可乐公司合作,在中国建可口可乐的瓶装厂;他还向澳洲出版业大王鲁伯特•梅锋收购香港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这些成功的经营,无一不与他的讲信誉、重友谊有关。 ▲老朋友雅各布•巴拉斯,他创立了大型股票经纪公司巴拉斯公司(J.Ballas&Co.),亦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席。 我们必须按次序做三件事:照顾好我们酒店员工、照顾好我们的客人、照顾好我们的股东。 除了重视竞争对手,郭老先生向来重视员工。他认为作为酒店业主的职责便是善待员工。尽公司所能,友善、大方、平等地对待他们,让他们知道业主不是贪婪、自私的,通过这样树立一个好榜样,鼓励员工们为酒店的客人和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郭鹤年先生说此生与他一起共事的人,无论是直接为他工作还是为公司工作对他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是他的手足。所以对公司的股份,郭鹤年先生说服了其他股东拿出了30%的股票低价卖给员工作为激励。郭老先生也为郭氏集团的员工成立了一个信托基金,专门用于支付员工的医疗费用和其他所需。 人必须保持谦虚低调,因为无论今天你有多强,总有一天会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有多少物质财富,都要谨记,人不是孤立生活的,我们永远都是社会的一份子。 郭鹤年先生说道在聘请员工或者做生意中,他都会很注意对方是否有虚荣心。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承认错误是困难的,而一旦恭维一个有虚荣心的人,他们往往会自我膨胀。郭老先生强调想要成功,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便是谦虚。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郭鹤年先生一生在慈善上一直无私奉献。郭老先生认为每个人都必须有关顾之心,要多去想想自己能为那些不如自己幸运的人做些什么。他建立了多种不同的慈善基金会和信托会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无意炫耀自己的善举,但帮助他人给了我无限的快乐和满足”,这是郭先生慈善观念。 这些理念与智慧,不仅仅在郭鹤年先生身上,在郭氏家族的身上,也同样传承着。 <<郭鹤年自传>>这本书中,引人思考的语录还有很多,从商业思考到人生的思考,例如: 所有生意,无论繁简,都有解问题、理顺经营的简捷之道。那些采用复杂方式的人永远不会出人头地,因为他们在作茧自缚。 企业家都有一种使命感。赚钱当然是最重要的工作,可是,当获得大量金钱后,使命感便会油然而生。没有使命感,一个人很快便想到退休,每天在高尔夫球场出现。” “成功乃失败之母”,因为成功会使人骄傲、轻率。 这些带给我们的思考都是丰富的,如果有机会,也期待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相信会有满满的收获。 “忠诚、感恩以及最重要的一条——永远不要吹嘘” <<郭鹤年自传>>这本回忆录详实地记录了郭鹤年先生与家族走过的长路,也回顾了这70多年来,在经商之外,郭老先生一生秉持的信念与人生印记。 虽然是郭鹤年先生的传记,但贯穿全书的灵魂人物是他的母亲郑格如女士。无论是幼时成长的性格养成,还是后期郭氏集团的成立,郭老先生都在他的母亲身上获取了足够的智慧。 母亲的教育让郭鹤年先生在商业和公司管理上建立严谨的道德原则,让他拥有了谦虚、诚信、善良、感恩的高尚品德,也让他从小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产生亲切感。 母亲的影响 她为我们定下了核心原则:忠诚、感恩以及最重要的一条——永远不要吹嘘。 翻阅<<郭鹤年自传>>一书,可以看到郭鹤年先生对其母亲的敬重。郭老先生多次强调母亲是影响他一生最大的人。书的扉页上写着:“谨以此,献给先母郑格如,郭氏集团的真正创始人”,郭老先生把母亲比作郭氏集团的隐藏船长,在背后发挥潜藏的影响力,把整个集团凝聚在一起。 母亲软硬兼施地将基本的价值观灌输给她的三个孩子,包括诚信、不欺骗、不撒谎、不偷窃、不嫉妒他人的物质财富或外貌。 郭鹤年先生说每当自己遇到难题时,都会去找母亲, 即使是简单的闲聊,没有直接提出问题,他也总能在母亲的言语中获取到足够的智慧,知道应该如何行事。郭鹤年先生的母亲毕业于福州协和大学,是受过新式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同时精通中国的孔孟之道,她要求孩子要怀有谦卑之心,保持低调,不要高调的追逐镁光灯。这些谆谆教导让郭鹤年先生在为人经商中一直保持着美好的品质。 永远不要成为推高主要粮食价格的罪魁祸首,因为穷人都是靠此为生。 郭鹤年先生的母亲自幼劝告孩子要有商业道德,永远不能贪心,赚钱的同时也要保持高尚的道德。反复提醒,大米、糖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食物,无论如何不能从中牟取暴利。 郭老先生在书中谈到他一直将母亲的训示付诸实践。在1970年初马来西亚英镑贬值、农作物收成欠佳导致小麦价格混乱的情况下,他将价值3000万马币的小麦以成本价投入了市场,将面粉价格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尽管可以利用其赚取暴利,但郭鹤年先生表示他心甘情愿选择用这种方式平衡市场价格,因为这是他的母亲一直叮咛指引他的。“如果你有这样的母亲,不断向你灌输‘不要成为推高主要粮食价格的罪魁祸首’,你便会像我一样。” 郭老先生在自传中说道,母亲通过她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让他在心灵上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这些都在日后融合成为郭先生对生活的信念和对人生的追求。 ▲郭鹤年先生母亲郑格如和他们三兄弟合照。左起:郭鹤龄、郭鹤举、郭鹤年。1935年。 对人生的思考 只要做到谦虚、正直、不欺诈、不趁人之危,这世界上就有做不完的生意。 这是郭老先生在经商中一直坚持的原则,在做期货交易中,郭老先生提到即使他通过和起亚的英籍交易员交流掌握了很多的市场资讯,也从不胡来。即使是错算了利润,也马上退回,从不争辩,所以大家都挺喜欢与他做生意。 良好的社交技巧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它必须发自内心的美善。 郭鹤年先生从小受到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熏陶。生长于英殖民时期的马来西亚,他对西方文化有着较好的了解。而母亲始终与中国维系着紧密的感情纽带,也让他对中国文化怀有终生的兴趣。在谈及1963年食糖贸易成功时,郭鹤年先生说首要便是归功于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的掌握,其次归功于中国人才懂的公关技巧,这让他与市内所有食糖经纪交好,在英国人的社会中如鱼得水。 郭老先生的朋友对他的评价是能够影响他人,这多是郭老先生与人交往是发自内心的美善的原因。因为坦诚与朋友相交,所以朋友也相信他,愿意听从他的意见。对于朋友,郭老先生经常伸出援手。1963年做期货交易期间,有两位交易员朋友向郭鹤年先生求助希望他为某个单子持仓,因为客户食言现在只能自己自掏腰包。郭鹤年先生说华人一般都较为感性,加上家族宽宏、友善的传统,所以他帮助朋友填补了这个单子,然而这两笔交易郭老先生最后损失了当年12月份的大部分利润。 在商界,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一切都得从头学起。没有人教过我,但我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举动,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 郭鹤年先生为人谦逊、好学。他在书中几次说到洪敦树先生是他在生意上的导师,还举了一个小例子,1953年在曼谷出差的时候,郭鹤年先生每一晚都很期待和洪先生共进晚餐,因为在和洪敦树交谈中,他可以了解对方成功之道,向他学习如何进行大米贸易。 郭鹤年先生的一个经营秘诀是在经营中始终坚持与人合作的方法。遇到举棋不定的项目,找比自己聪明的人进行合作,取长补短,实现双赢。他说道,智慧就在我们身边,俯拾皆是。我们要让自己听得更细心、嗅得更深入、看得更敏锐。 人生中,能退则退。生活中本来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自传中郭鹤年先生爆了几个早年不顺利的香格里拉酒店项目:胎死腹中的东京项目,令人发疯的首尔项目,因为经济低迷而赚不到钱的缅甸项目。其中首尔的香格里拉项目他称之为是“一段非常不幸的经历”。 首尔的香格里拉酒店原先设想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前建成推出,但合伙人郭由司(Kwak Yu Ji)却因为酒店设计图拖拉了两年多时间。郭老先生说“每次,我们都被合伙人郭由司耍得晕头转向”,最后郭鹤年先生直接退出项目。他强调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想成是通情达理的,而是必须面对现实,并假设所有人都不近人情,然后再去做事。郭先生表示在多次生意交易和与人交往中,除去运气,冥冥之中好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在辅助他,而他将其归为是母亲的相伴和虔诚的祈福护佑。 文中还有很多闪烁着智慧和经验的句子,值得一遍遍细细思考和品味。例如: 当你年轻时,你很容易就能摆脱焦虑,相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为什么要自寻烦恼,为什么要以自我为中心呢?一个人只要能这么想,你自然就会充满勇气和胆量。 “当我受骗时,我不会大发雷霆,我只会记在心里。我自己犯错,失足踩入洞中,扭伤脚踝,甚或骨折,那又可怎样!我只能等待伤痛自愈,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