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中堅教授析大陸政經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8月4日下午“大華府時事論壇社”又為關心中美關係和兩岸政局的僑胞們安排了一場高水平的時政講座﹐邀請到台灣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特聘教授、國際事務學院前院長及現任國際談判研究中心主任鄧中堅教授主講中國大陸兩會以來政經情勢﹐分析其對兩岸關係影響。鄧中堅教授具有深厚的外交學﹐政治學背景﹐取得美國西北大學政治學博士,曾應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美利堅大學邀請擔任訪問學者﹐加上其豐厚的論著﹐在國際外交關係、國際政治經濟學、兩岸關係研究等諸多方面均有很深造詣和知名度。 作為一個台灣知名學者,如何客觀地看中國大陸的發展現狀及其在中美與兩岸關係中的作用和情勢走向之影響﹐他的演講自然吸引了眾多聆聽者﹐整個洛城圖書館會議廳迎來了個爆棚滿座場景。兩個半小時的講座活動由[兩岸時事論壇社]副社長何瑞恩先生主持。 鄧中堅教授的演講由今年中國大陸春天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兩會」)”說起。鄧教授認為談及中共政治不應該以意識形態為唯一依據﹐而宜以“制度學派”的觀點來客觀地分析和評論。大陸從1978年起的改革開放至今一直在往現代化的道路上快走﹐現在已經赫然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設想沒有一個現代化社會、人民支持和穩固的權力中心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就容易理解為什麼中國在“兩會”要修憲﹐中國的國務院要大幅度地機構改革。實際上就是為了實現現代化需要﹐更要面對處理“後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種種挑戰。 鄧教授不認為去除國家主席任期制是要實現權力無限擴張之終身制﹐在中國中共黨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原來都沒有任期制﹐和國家主席三位一體的修憲可以使事權統一﹐並可以依法行使權力﹐運作更加順暢。鄧教授指出中國大陸保守務實派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已經四十年﹐未來要走的道路更為艱險﹐中國需要有強勢的領導人。中國的“後現代化”發展過程需要更多有能力和有作為的領導人。中共方面的另類構思是﹐新選出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副主席王歧山都手按著憲法宣誓就職﹐這是一個昭告世人中國領導人一定要依法治國的範例。 鄧教授提到了這次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因為中國過去數十年的發展速度已經快到令人難以想像﹐而在如此快速改革的基礎上﹐龐大的經濟規模﹐如何在「後現代化」時期進一步穩定持續發展﹐就必須有強大的管理體制和與之相適應的決策領導階層。 鄧教授認為現在中國著眼於經濟興起之後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的問題,正處於必須採取措施﹐以因應「後現代化」將面臨所遭遇的問題和挑戰。這包括了社會福利、生態環境、災難救助、國際開發、人口變遷、食品藥物、政府治理等。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一直在不斷進行﹐除了裁軍30萬(13%)﹐制度改革在人才引進的力度上﹐污染治理上﹐食品藥品的管理上都有亮眼的改革措施。 在機構改革出籠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中國在向西方尤其是在向美國不斷學習﹐並使之“本土化”。比如在對外援助,重大天災救濟管理﹐退伍軍人﹐整治污染﹐生態保育﹐人才引進等諸多方面﹐畢竟美國的大經濟總量﹐大國土面積及其有效的管理機制對同等級的中國而言,有許多可以借鑒之處。 鄧中堅教授話鋒一轉談起了外在的情勢與挑戰﹐認為當前中國大陸對外關係當中最重要的三項挑戰是:1-與美國的貿易摩擦或關稅大戰;2-北韓無核化與朝鮮半島;3-中美台關係,其中中美關係首當其衝﹐當前國際社會的確存在著美中兩大強權的影響。 以國內生產毛額(GDP)而言﹐美國是193,910億美元﹐中國大陸是120,150億美元﹐約美國的60%。日本差距很遠居第三名48,720億美元﹐中國是日本的兩倍半。以購買力平價(PPP)而言﹐美國是193,910億美元﹐中國大陸是231,590億美元﹐中國大陸超過美國﹐印度是第三名94,590億美元。 前述三項議題糾結的核心是: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和立場有了重大的轉變﹐視中國為最重要的對手﹐這反映在去年美國政府出爐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國防戰略報告﹐終至美國揚言要和中國大打貿易戰的戰略思維上。 鄧教授指出﹐實際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現在推行的貿易制裁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重商主義﹐這不僅僅是對中國﹐也對歐洲﹐對加拿大﹐對許多他認為“不公平”的國家﹐是一種“唯我獨尊”的政策。這種思維也表現在他執政後退出TPP﹐退出“伊核協議”等一系列單邊的決定上。特朗普對中國打貿易戰的手法就是出爾反爾﹐極度施壓﹐4月開始推出500億加徵稅﹐來回反覆﹐現在又揚言要對中國2000億美元的商品增加徵稅。 我們看到中國對此反應一直十分冷靜﹐也十分強硬。一再強調:中國不願打但不怕打的原則立場。特朗普的貿易戰政策已受到美國國內企業界和其他業界的普遍反對。比如7月24日公開聽證會上,來自美國化工、電子、太陽能等行業61位代表發言中僅有6位代表表示支持特朗普﹐以壓倒性地多數反對美國特朗普政府對華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行為。當然美國也不乏一些學術界人士表示對特朗普的支持。但著名世界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和克魯格曼(Paul Krugman)都對特朗普的貿易戰持負面評價﹐說美國“面臨輸掉貿易戰的危險”﹔“具有自我毀滅性”。鄧教授預料﹐這種貿易戰不會短期結束﹐但打下去誰也沒有贏家。 關於朝鮮半島的局勢﹐鄧教授認為近階段南北兩韓關係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主要的原因是通過平昌冬奧運以來南北韓領導人的直接對話和安排﹐迅速開展了和解的程序。外部的影響固然有﹐最終還是需要兩韓領導人的決心及持續的推動與開放。鄧教授幽默地說兩韓間是在解決他們自己家裡的事﹐美國只能“靠邊站”。其實對臺海問題的最終解決也有啟示作用。當然﹐中國的斡旋和在連續三次“習金會”過程中在北韓棄核和兩韓促和等方面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談到兩岸關係,鄧教授對兩岸的經濟和實力做了比較﹐現在大陸的經濟總量已是台灣的20倍﹐大陸已經有7個省GDP包括內地的河南省都超過了台灣﹐相信兩岸的這種實力差距還會持續擴大﹐台灣就是這麼大的地方﹐資源只有那麼多。吳釗燮最近說了實話﹐意指台灣要是失去了美國的軍事支持,將遭到北京的武力統一。美國國會近來通過了數項國內法﹐也有人放話要派海軍陸戰隊進駐AIT台北辦事處﹐綠媒體還大張旗鼓地渲染﹐可是又直接由AIT自己進行了否認。鄧教授認為台灣說透了只是美國的一枚棋子而已。 馬英九今年4、5月間兩次到政大演講﹐會後與他排隊照相握手的來賓爭先恐後﹐尤其是年輕的學子。台灣青年不是“天然獨”﹐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對馬英九時期的兩岸和平發展是肯定的。鄧教授說看到大陸正在啟動“後現代化”的進程﹐正視在發展中出現的不足和問題﹐大步伐進行改革等作為;又看到兩韓問題的快速進展﹐我們感到汗顏。如果兩岸間能夠把基本的問題當作自己家裡的事情來談﹐外人就插不了手。其實美國方面早就說過兩岸之間的問題要由兩岸共同解決。 在對聽眾開放提問時﹐有台灣僑胞認為:北韓窮﹐南韓富﹐兩韓不應該能談得攏。台灣和大陸也一樣﹐台灣人會不習慣大陸偏鄉的貧窮﹐兩岸要是談起來﹐台灣的富餘會被大陸所分掉了。 針對這個提問﹐聽眾張純瑛女士講了自己的切身體會。張女士說自己現在常去大陸﹐去的許多還是大陸比較偏遠的鄉鎮﹐感到這些地方的發展已經遠超過台灣的水平了。最近美麗島電子報的一個民調顯示超過46%的台灣人願意在“兩岸一中”的前提下和大陸談判。現在越來越多的台灣年輕人﹐專業人士﹐包括醫生律師願意到大陸發展﹐因為台灣薪水低﹐大學生一般只有新台幣2-3萬﹐還找不到就業機會。現在台灣青年變了﹐多嚮往去大陸發展。台灣富大陸窮早已是80年代的事情了﹐現在是反過來﹐而且台灣是一個沒有出路的地方。尤其工業出現了斷層﹐美麗島電子報評論說現在台灣除了台積電等少數企業還有錢外﹐其他真沒有可以和大陸比的了。 有聽眾提問﹐現在兩岸民間交流熱絡﹐兩岸政府卻因為蔡英文不承認“兩岸一中”走臺獨路線﹐持續“去中國化”而冷凍。擔心如果美國對臺政策持續現在這樣的態勢﹐會不會轉化為對臺獨的支持。鄧教授的回答非常肯定﹐美國對臺政策制定的前提是基于美國的國家利益﹐現有的對臺政策看似對台灣執政者有利﹐實質只是打台灣牌﹐作為和中國大陸博弈的籌碼。美國說的和真正做的常常有很大落差﹐美國不會支持觸犯中國紅線的臺獨。 演講結束後﹐[兩岸時事論壇社]社長潘玲榮代表理事會頒發鄧中堅教授論壇社[榮譽顧問]聘書。 [兩岸時事論壇社]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