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区里的华裔女孩” 《Chinese Girl in the
Ghetto》 n Washington
Examiner专栏作家以及公共政策专家马颖2月2日在King Farm演讲并签名售书
言月 供稿 大家都知道,新移民的生活是“一年大苦,二年小苦,三年不苦”。 到美国寻找新生活,一下子离开原来熟悉的地方,来到陌生的异国他乡安家落户,能不苦吗?
再加上华裔在美国算是少数民族,刚来时语言不通,文化背景的各层面的冲突与融合让新移民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难言之苦。 马颖在她的自传回忆录《贫民区里的华裔女孩》一书里,就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她和家人从中国广州市移民到美国加州奥克兰市的艰苦历程。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贫穷和人们对前途的希望,以及生活在美国贫民区的恐怖和压抑,都在书里被描述得栩栩如生。
马颖出生在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在她大部分无忧无虑的儿童时期, 她一直保守着家人的秘密:
父母一再寻求移民美国的许可。她的家庭按照上世纪 7 0 年代末、8
0年代初的中国标准来说并不贫穷。然而, 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 她的日常生活会被认为是艰难的。她和家人住在一套两居室的公寓里。她、哥哥和父母共用一间卧室 (和两张木板床)。她的爷爷奶奶和叔叔也和他们住在一起。有时, 另一个叔叔还要来睡在客厅里。他们与隔壁的邻居共用厨房和浴室。没有热的自来水, 厕所就是地板上的一个洞。但马颖的童年仍然显得多姿多彩,因为她的香港亲戚经常会带来班上其他同学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鲜礼物,比如指甲油和各式各样的糖果。她在学校里表现出色,
周围有很多朋友。在被家里人宠爱着的同时,她也时不时期待着在美国过上更加精彩的新生活。 作为一个孩子, 马颖也无法理解国内的一些政治做法。例如,
她的三年级老师有一天宣布, "你们都要花一个小时写一篇坦白书"。当学生们表示困惑时, 老师解释说: "学校知道你们每个人, 或者你认识的人, 都有错误的行为与思想。现在就开始写吧。“马颖回忆道:
"我一直相信我的老师。但现在我真的很担心。学校是否已经知道我有来自香港的亲戚给我带来了资本主义走狗世界的玩具和衣服?还是她知道我真的非常喜欢看美国电影?“她有些惊慌失措
- 只好写了哥哥在七年级时与一些她不认识的人在一起,因此她认为是个问题。其实现在看来,这些人可能就是一些平常的青少年。"在我忏悔之后的几天里, 我一直生活在恐惧中”。她写到,她以为警察可能会来找她哥哥。她想警告自己的哥哥,
但是不敢,因为这样做会被视为叛徒。 怀着对更加美好世界的期许 - 马颖和她的父母终于移民到阳光明媚的美国加州,
沐浴在繁荣和自由之中。但残酷的现实是-他们做到了移民--但是没有钱, 也不会说英语, 只好一家人在加州奥克兰的一个很贫穷的社区安顿下来。而在那里,
马颖被迫面对这个新生活中的棘手问题。她发现 - 虽然这里的同学比她在中国的同学富裕得多,
但居然有同学会偷东西。在美国教室上课的头几天, 马颖对自己一个漂亮的机械铅笔被厚颜无耻地偷走而感到震惊。这支笔是她的一个好朋友临行赠别之物。她的愤怒是纯粹的:
"我以前 (中国) 的每一个同学都明白偷东西是可耻的。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会一再谴责此事。那些不服从的人在课堂上会受到公开的谴责, 随后也可能在家里受到体罚。然而, 在贫民区里, 我不能指望同学们知道正确与错误, 也不能希望老师和父母帮助找出是谁干的
"。在某种程度上,从安全和自我保护的角度来说,奥克兰显然比广州文明程度低,
也不那么公正。 马颖同时也是种族主义的受害者--尽管这并不是美国人愿意解释的方式。她的同学和邻居大多是非裔和西裔,
每天都在对其他族裔的孩子进行嘲讽, 有时还使用暴力。他们称中国人、朝鲜人、越南人和菲律宾人为
"Chinaman’、"“ching chong" 或 "chow mein"。虽然马颖内心感到愤怒万分,
但她几乎无能为力。"从体能上来说, 我们通常不是那些歧视我们的人的对手。从文化上说, 我们又倾向于不和别人当面冲突。 当然也有一些人温暖了她幼小脆弱的心灵。一位非裔老师
尽管知道她的英语有限, 但还是帮助她参加了 "天才Gifted"
项目。当她遭到西裔的学生的欺凌时,站在她身边的一位非裔朋友为她出头,这一幕也被她永远地记住了。 和许多其他移民一样, 马颖和家人通过艰苦的努力、规划和相互支持, 得以摆脱贫困。马颖本人去了康奈尔大学,
然后上了斯坦福法学院。尽管她的道路很艰难, 但她热爱美国。她的人生阅历使她加入了保守派的行列--她对自由、秩序和自力更生的热爱是通过坚毅的经历铸就出来的。另外,她的家庭是通过努力工作、谦逊和尊严树立榜样的, 而不是乞求政府的施舍和种族主义招生偏好。这也是她强烈支持申诉哈佛“歧视亚裔”案的重要原因。 阅读这本回忆录时,时而充满力量与希望,但更多的是难以相信带着撕裂感的真实。 在族裔政治如何影响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问题上, 马颖非常有勇气。她给贫民区生活的回忆评价是“Tough Love“。尽管她对自己在贫民区忍受的种族主义感到愤怒, 但她在认识所有种族都有“好人”和“坏人”的同时,
还原了一个个人性化的生活故事。她认为, “在城市内长大的人, 很难不对整个社会感到不满。当然, 关键不是让这种辛酸把我们活活吃掉, 如果幸运的话, 我们会遇到一些事情或人, 帮助我们学会心怀感激。在这方面, 我一生中相当幸运。然而, 我确实认为, 结束贫民区中一些最不幸事件 (例如种族歧视) 的第一步是承认存在问题。这是我在书中试图做的事情”。 想要知道更多关于马颖的经历,来参加2月2日的演讲会吧 –听一个“邻家女孩如何走过一条与众不同的生活道路“的故事。你还可以在现场买一本《贫民区里的华裔女孩》并请马颖为你签名。 报名链接: https://goo.gl/forms/BVFDPCRjhymcEmto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