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文化、文學「三文淘金熱」 記陳小青<見微知著 — 爲華府華人弘揚中華文化寫史>演講 撰稿人:高霞 2019/2/17 「小青業餘多年為大華府文化社團撰寫報道,付出不少心血汗水。帶著強烈的使命感,她的行文面面俱到,要言不繁,文字有趣。」 曾發表,編輯多部散文集、小說、遊記和傳記,同時創立華府古典音樂賞析沙龍,本次活動主辦方<華府書友會>前會長、知名作家張純瑛向到會觀眾介紹今天主講人<華府華文作協>會長陳小青。 今日己亥年大年農曆十二,在馬州雙溪圖書館,引用小青的話「見微知著 — 爲華府華人弘揚中華文化寫史。傳播的基石是文字,記載即寫史。抓住傳播與記史的機遇。」 陳小青以自己2014年以來,從擔任華府華文作協文書到副會長和現任會長,以及從2016年開始起擔任《世界日報》記者之後,開始為大華府文化藝術社會團體撰寫報道,書寫通訊的親身體驗以及積累的近百篇文集為例,圖文並茂、聲情並茂地給觀眾展示並闡述了四十二張精心製作的幻燈片。三個小時滔滔不絕,小青思路敏捷,言談詼諧幽默,講話聲音宏亮,氣勢鏗鏘有力。 整個演講圍繞主題「 爲華府華人弘揚中華文化寫史」,分七點展開,條理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環環相扣。首先,以大華府得天獨厚,優越豐厚的自然人文環境大前提入手。華府是精英聚集,華人藏龍臥虎、名人和能人薈萃之地。她提到於梨華、韓秀、巫寧坤,張郎郎,劉緣子以及去年剛剛去世的吳崇蘭等等老一代知名作家和無數中生代作家。本地區還有上百個文化社團,大大小小遍地開花,多得無法具體詳盡統計。 然後她從華人文化的信息傳播與媒介著手分析,從個人、小衆和大衆傳播方式到功不可沒的包括網絡、廣播、電視和地方報紙等的華府各個媒體一一列舉。她系統地列出了地方非紙本的新聞網和網絡廣播電視。比如,華府網,華府網新聞周刊,大華府華人資訊網 ,華盛頓資訊 ,華府華語 ,華府華語網絡廣播,Yi之聲廣播,華人視界IPTV 。以及免費地方報紙,華府新聞日報,新世界時報,美華商報、美華在線;免費非地方報紙,美利堅新聞,僑報週末、世界週報等和非地方收費報紙,世界日報和星島日報等。 第三點,她談到華府華人文化史的傳播與記載,提出三個問題,「由什麼人來寫?爲何要現在寫?如何去寫,怎樣去記載?」現階段的寫手需要靠“義工”,靠所有人的參與,衆人拾柴,集腋成裘。現階段的機遇也是千載難逢,是最佳時代,我們享有「天時、地利、人和即是必要+可能+可能=必然的方程式」。因時空皆益,也就有百利而無一害 。我們可以小寫個人、家庭和他人,也可以大寫社會和歷史;可以寫過去、現在與將來,帶著華府特色,見微而知著。 華府現階段的重要體裁是報導文學,其文字的隨意性、自主性和知識性,可促進海外特色的報導文學在華府現階段的興起與未來廣闊的前景。之後她從報導文學,爲華府華人書寫文化史以及華府華人文化史,報導文學的應用展開。強調對新近發生的事實報導的客觀性、時效性,報導者對客觀事實進行主觀反映之後形成的觀念性信息的取捨、綜合。突出華府特點, 新聞報導文學性的延續,即具有散文特點。 小青對沒寫過華府報導文學的觀眾也給出細心的「入門」指導。她指出用自己習慣或喜歡的方式去書寫,在「平鋪直敘」基礎上加強文學性,給出 「入門清單」,就是包括時間、地點、組辦單位、重要人名及其大綱或「節目單」等,現場筆記或腦記之後理出頭緒。找出活動期間的特殊性,觀衆的議論以及活動人物或觀衆特寫,集體照片,旗幟或橫幅包括在內。若要提高,仍須學些藝術表現手法、尤其散文的形象性、情感性、典型性、语言艺术。這樣帶有感情尤其激情,有個性、形成獨特性的文字會更優美,更加吸引人。 接下來,小青從寫報導文學學習與實踐,總結出四大基本部分,並詳細舉例說明如何在標題、開頭、主體、結尾上多下功夫,同時還須掌握描述的輕重與繁簡。就標題她列舉了四大功能,吸引注意,篩選聽衆,傳遞完整信息,引導閱讀。五大準則:真實、精準、創意、情感、興奮點,以及八種常見方式:直言式,暗示式,新知式,如何式,提問式,命令式,目標導向式,見證式。同時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加入其個人看法,「可以自由運用與發揮,但以準確、醒目、吸睛、有個性爲佳。」還謙虛地提到拋磚引玉舉出自己文章使用的常用形式:主副兩部分,即「文學性一般強一些的總標題和新聞性強一些,比較直白副標題」兩者都有, 或其一亦可《翻譯界的一架雲梯》,《以死亡記住生命 — 依娃談大饑荒三部曲》,《創造經典的大師 — 記王立平作品音樂會全球巡演》《絲絲入扣力創完美攝人魂魄 — 百年新詩朗誦會兌現一流承諾》,《史詩一會 — 記華府知青協會紀念上山下鄉50年暨中秋換届》。標題之後,小青將重中之重放入到開頭。 「萬事開頭難」 好的頭開,才易寫下去、讀者也才會讀下去。 開頭分五種:引用,背景,意識,動作和對白。可以直接入題,平鋪直敘,提供全貌,但精準提要、信息量足,或目的在於“吸睛”、讓讀者願意立即讀下去,而非只看題目即可,提問、懸念、倒敘等均可;或表達自己最想表達的情感,感染讀者,用激情渲染氣氛;或小結與提煉等。她引用自己報道中的實際例子做出大量解說。 從開頭自然轉入結尾,與開頭呼應,或提升式,呼應簡單,提升難,可以是 評論或抒發感情,但在真實的基礎上,可利用觀衆語言、涉及組辦單位、置於全局角度核心內容之外的概括。 最後她還強調了內容與整體的和諧性。要 「面面俱到」,但更有輕重繁簡、非流水賬。同時可採納旅遊文學浸身於中,欣賞與評論,材料取捨,發掘特點,特殊體驗其表述。更要掌握 「景觀」與評論的獨一無二、自成歷史;因「前無古人」,題材上以「取」爲主、輕易勿「捨」;觀察力很重要,須看、聽、想、記四管齊下;須綜合與提煉等等。題材現成,表述更加自由與自如。 如小青所說,大華府最大的特色也是義工遍地,他們的奉獻精神就是興建海外文化綠洲的動力。建立海外文化大觀園,從點到線到面,小樹變成森林,江河匯聚大海,磚瓦變成大廈,需要假以時日,需要時間積累。走向厚重成熟的遠景需藉助於傳播、藉助於文字。 劉大白的外孫女,華府作協和書友會永久會員劉嫄聽取講座以後,拿起麥克風,走到講台回憶她和小青幾年前談話,提到小青剛開始寫報導時感到壓力很大,發表她的感慨,「小青是用心寫,用一顆大寫的心在從事報導文學的寫作,紀錄華府華人的歷史。她的寫作不是簡單的報導,而是融入了真切的激情來感染讀者。」劉嫄還用自身體會來支持小青鼓勵大家都來參與報導文學寫作的號召,她說「作為寫作者,寫作過程中最大的收穫其實是提升了自己。」這其中還提攜了新生代寫手,弘揚了中華文化。 此次精彩演講包括了華府文化綜觀及特點、當前的「百年不遇」之良機、新聞報導與報導文學的異同、報導文學的寫作等等,並將華府作協即將出版的「人物」文集放在整體角度上來重新審視, 讓聽眾受益斐淺。 對前來聆聽的每位在瞭解華府文化生活和寫作「報導文學」上打開了一個全新視野。 浮在水面的是漣漪,沉在水底的是金子,讓我們眾志成城,掀起21世紀文字、文化和文學,「三文淘金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