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声”谈论华人孩子焦虑症引反响 本报讯 希望中文学校波城校区的“希望之声”论坛23日下午由华府精神科医生贾俊勇开讲家长与孩子焦虑症的认识与预防,在家长中引发热烈反响。 贾俊勇医生的讲座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有可操作性。他从焦虑症和恐惧、抑郁、压力的比较开始,让大家对这几个概念的区别有了了解。焦虑症的特点是对外来和预见的事物表现出的不安。然后他解释了焦虑症在生理、社会和心理方面的成因。他特别提到了Erik Erikson的成长阶段理论和Edward Deci与Richard Ryan自我决定理论。 贾医生也举了很多例子帮助大家理解焦虑症的成因。比如说他讲了大人和小孩进电梯的例子。如果每次大人都着急地催小孩进电梯,时间长了,小孩就会对进电梯形成一种焦虑。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人有三个需求:胜任 (competency),自立 (autonomy) ,关系 (relatedness)。如果能满足这些需求,焦虑症就会得以预防和减缓。贾医生由此专门针对家长给出了建议。 要满足“胜任”的需求,家长应该制定正面和实际的期望。期望过高容易引起害怕失败的焦虑。体验教育也可以邦助提高能力,从而达到减少焦虑的目的。贾医生说:“人生得有体验。”家长需要创造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去尝试,比如让小孩自己去打酱油,去参加比赛和骑自行车。 要满足“自立”的需求,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要有自己的生活,能放手就放手。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支持(support) 和控制 (Discipline )平衡,在支持孩子自立的需求同时要有约束。比如说,要控制小孩最晚睡觉的时间,卧室里不能有电子产品。 要满足“关系”的需求,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家长也要帮助小孩创造朋友。找玩伴(play date) 是一个好的方式。 针对华人小孩自我认知问题,贾医生告诉大家,一定要给孩子建议,但是要讲究说话的方式,才能达到影响小孩的目的。 贾医生还特别强调了“度”。有点焦虑症不要紧,有点过度育儿也没关系。关键在于认识到可能的问题,及时调整方式方法。 贾医生用了邱吉尔的话做为结语:成功不是结局,失败也不是灾难,持续的勇气才是重要的。(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 讲座后很多家长留下来继续提问题,贾医生都耐心回答。 贾俊勇医生是德国自由大学生化与神经生物学博士,在华盛顿圣伊丽莎白医院完成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目前是谢博德·普拉特健康系统的精神科医生。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华人,尤其是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健康,希望让更多家长和孩子了解精神健康重要性,让更多人有成功快乐的人生。 希望中文学校波城校区的“希望之声”论坛是由家长自己创办的论坛,针对家长和学生关心的问题,请专家开讲,并与家长和学生展开讨论。两年多来已开讲20期。3月30日将举办第21期,请华府秦腔社社长潘啓元博士谈他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觅画西藏》。 (何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