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棣之華逸飛,洛神之靈重現 ——記季肇瑾講「棠棣之華:談談曹植的詩賦藝術」 -雷厲風行- 誰人不曉七步成詩的曹子健?他用敏捷的才思在危急關頭化解殺身之禍的故事,早已成為千古美談。聽說華府華文作協邀請了華府詩友社前社長季肇瑾女士於四月二十七日來舉行《棠棣之華:談談曹植的詩賦藝術》的講座(圖一),文學及詩詞愛好者當天早早來到華府華僑文教服務中心,聽眾有需開車一個多小時遠途的,有年長八十多歲的,還包括有華府公認是文壇重量級人物陳一川和陳詠智,詩友社現任會長亓冰峰,作協前會長金慶松,書友會前會長李海倫、黃秉驥等(圖三)。 季女士引經據典、口若懸河,從上午10:30一口氣講到中午12點。她首先藉《詩經》中“棠棣”的詩篇,引出曹植與哥哥曹邳之間的兄弟情誼以及他們領導的建安文學風潮。曹邳行文纖柔細膩,妙善辭賦。他不僅開七言古詩之先河,而且在《典論-論文》中宣稱文章乃 「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為探討文學的本質和文學評論奠定了歷史地位。曹植骨氣奇高,才思敏捷,詞彩華茂,對仗工整。實屬自詩經和楚辭之後,中國古代文學的集大成者。遺憾的是,因為種種原因,棠棣之華最終淪落為棠棣之殤,並使曹植的文風發生了極大改變。接著,季女士舉例介紹了曹植的詩賦藝術特色,及對後人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就連詩仙李白也難免化用其《名都篇》中的「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詩句,既便在當下,曹植《白馬篇》中「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詩句,仍不失為無數仁人志士報國捐軀的鬥志精神。由此,聽眾似乎更明白了為何古人稱「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 隨後,季女士把重點放在了曹植的代表作《洛神賦》上,並隨手拋出一樁公案:此賦究竟是虛構的飄渺迷離的人神之戀,還是寫給甄氏的愛情篇章?此賦原名《感鄄賦》,似乎對應其嫂甄宓之名,因為甄通鄄。但也有人認為原名中的鄄對應曹植被封為王的鄄城。雖然至今眾說不一,但神秘的愛情色彩已為這篇名賦的流傳千古起到了推動作用。季女士認為此賦不僅受到了宋玉《神女賦》的啟發,而且還兼收楚辭的浪漫及漢賦之工整。她巧妙地穿插了《洛神賦圖》及朗誦的視頻,圖文並茂地逐句解讀。使聽眾們不僅為赋中辭彩之華美,描寫之细腻,想象之豐富,情思之绻缱所深深折服,而且也清晰地理解了曹植的感情寄托和對美好的追求。 此外,季女士還以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絹本畫及宋末元初趙孟頫的《洛神賦》書法為例,談到了《洛神賦》對中國繪畫、雕塑、書法、和戲曲發展之影響,使聽眾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名篇魅力之巨大。此外,季女士還別出心裁地依此對中西方文化和繪畫進行了比較,闡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對美的追求卻是相同的。這種比較引發了熱烈的討論,聽眾們紛紛各抒己見,大家由古至今、從中到西、自文學及哲學,問題接踵而至,觀點爭先紛呈。尤其是陳一川提出的如何才能營造出產生文學大師的社會環境,令人深思。雖然過了規定的半小時討論時間,但大家仍意猶未盡,約定會後繼續私下交流。由此可見,季女士的靈感乍現不僅極大地調動了聽眾們的熱情,似乎也為自己下一次的講座提前擬好了題目。季女士的精彩演講還幫作協吸引了三位新人成為新會員。會後大家踴躍合影留念(圖二)。 華府作協 雷厲風行執筆 (下圖)圖一:作協會長陳小青(站立者)介紹演講嘉賓前詩友社社長季肇瑾(前台坐者)。
(下圖)圖二: 部分會場 (下圖)圖三: 會後季肇瑾(前右三)與部分與會者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