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诗《奔向未来》幕后的故事 ——美加两国四大合唱队伍120名歌手赴金钉节演唱大型交响乐 撰稿:潘秋辰 在最后一颗闪亮的道钉嵌入的旧址上,这里矗立着生命的丰碑; 在北美第一条钢铁巨龙延伸的天空下,这里流淌着世人的期待; 在文明史册恒久而光明的记忆长河中,这里奔涌着共同的心愿。 2019年5月10日金钉节,一个普通而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是150年前1869年,横贯北美的第一条经济大动脉——太平洋铁路合拢的日子。 这一天,数万名华工的辛勤付出与美国工业时代的腾飞一起变成了历史的注脚,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无论世界如何变迁,无论社会如何多元,都不可否认历史上这一段华工用生命和血汗写就的一页。 今天,在当年犹他州铁轨合拢现场,有一位当地美国白人Chris Merritt,为保护华工的历史和遗迹,不辞辛劳地担当起犹他州史迹保护官员,以确保史迹被保存完好。据说近期因为金钉节150周年纪念日来临,来自世界各地的访客络绎不绝,他便24小时驻守在华工的历史营地周围,以防遭到纷至沓来的游人损坏。这种自觉自愿的行动令世人动容,令华人敬佩,令后人感怀。 2019年5月10日“金钉节”系列活动从5月9日开始,11日结束,为期三天。《奔向未来》作为11日音乐会主场,由美国华盛顿黄河艺术团、盛华合唱团、盐湖华人合唱团、加拿大东西方乐团、加拿大芳华现代艺术团百人规模共同合作演绎这部音乐史诗。 为150周年纪念活动“金钉节”的举行,以艺术的形式歌咏未来,唱响未来,唤起人们共同奔向美好的未来,这就是北美华裔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诗人张祥雨带着历时四年多时间于2011年特别创作完成的一部反映北美华人艰辛奋斗史的大型交响音乐合唱《奔向未来》。 目前,华盛顿黄河艺术团和盛华合唱团60多名演唱者,已分批分次进行了多轮排练,每位参与者克服工作时间上的冲突,牺牲业余时间,放弃与家人的团聚,经常在下班之后来不及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就赶往排练地点。有的甚至改动早先预定的出行计划,以适应这次自费远赴犹他州“金钉节”演出的需要。这种精神朴素得如同一朵浪花,却折射出难能可贵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样,在犹他州本地的排练中,有位合唱演员意外手臂受伤了,在大家关切的问候中,继续着整体排演排练。 陈琳是加拿大著名华裔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连日来已经重感冒一个星期了,声带受到严重影响,然而她以积极的意志,即便躺在病床上也全力想方设法养好病,可喜的是目前已大有好转。韩维是另一位优秀女高音,在2012年《奔向未来》首演中倾力支持推广。她与优秀男高音张筑麟的二重唱,已被誉为一个经典品牌,他们曾被许多重要场合邀请去演出。不幸前几天,韩维的老父亲刚在家中病逝,悲痛欲绝之际,仍坚持参演。听到这些消息,张祥雨老师挥笔写下了一首诗:“陈琳带病勇参战,韩维克悲去远征,金钉一枚展威力,激扬万众心飞腾。” 参加合唱演出的四支队伍之一的加拿大东西方乐团曾在2017年庆祝加拿大建国150 周年盛大音乐会上,由70名大型专业乐队和170人的超大型合唱队在高档音乐厅演出了整套的《 奔向未来》交响大合唱,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反响。 加拿大芳华现代艺术团由张祥雨老师倾心花费两个多月时间认真排练,演员们全力以赴,珍惜每一次排练机会。还有当地犹他盐湖华人合唱团,同样是由专业指挥家为演员们用五线谱排练了两个月的“奔向未来”大合唱。 世界很大也很小,虽身居各方,但却因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让大家的心跳在一个频率上了,让大家的目标都锁定在了“金钉节”上。 在此次“金钉节”系列活动的负责团体蒋为民、盛晓明、董校铭、杨立纲、杨晓梅、万乐等骨干的总体规划中,大家分组行动,协调一致。大华府演出团总负责人林民跃事事亲力亲为,演出团团长沈月亮为此次出行做足了各种攻略,随时进行细心温馨的提醒,副团长黄进、张筑麟和钢琴伴奏余茕在每次演唱练习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位位认真投入的合唱演员,不计名利,不计回报,以高尚的人格,表现出如许的艺术精神,如许的艺术家品格,如许的为艺术奉献境界。这一切都为5月11日《奔向未来》大型音乐会的演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加拿大芳华现代艺术团排练情景 而作为该场音乐会艺术总监兼指挥张祥雨老师,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我写这部作品,能得以顺利面世,多年来,始终离不开华府黄河艺术团和盛华合唱团两大团体每一位成员的支持和厚爱。这一次四支队伍从美国和加拿大共赴“金钉节”演出,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加两国演员们为艺术而执著不懈的精神,就没有这部作品的影响力。所以,面对演员们的公益付出,面对他们的无私贡献,我很感动。做艺术,做音乐不容易,我们都没有任何回报,但是我们有一种共同的愿望,有一颗大爱无疆的心。在我眼里,每一位合唱团成员才是最伟大的。 此次大华府演出团得到了公益爱心人士谢新坦先生的赞助支持,这是对艺术表达的最真诚敬意。 大华府排练现场 5月11日《奔向未来》大型交响音乐会的三首合唱曲目是《北美筑路贯西东》、《求学创业向未来》、《天下一家向大同》。这三大部分代表了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取自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最早是华工千里迢迢越重洋到美国修筑铁路,然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内留学生在美国求学的历程,最后到今天,世界在和平、友爱的主旋律中,形成为天下一家的欢欣局面。 大型交响乐史诗《奔向未来》从序言朗诵开始,“悠悠中华事,上下五千年。朋友们,这曾是一段尘封的历史,拂去厚厚的尘埃,我们看到了数以万计的中华先民背井离乡,远途迁徙的艰辛和苦难;这是一个特殊的庞大人群,时光老人为我们讲述着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挥别亲人,追逐梦想的足迹和故事。今天,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翻开这本书,去触摸时光的轨迹,去擦拭岁月的泪痕,去感悟人生的变幻,去憧憬美好的未来。”紧接着由男中音独唱《浪迹天涯觅生路》,体现巴尔的摩港口在227年前,踏上三位华裔海员足迹的故事。 盐湖华人合唱团现场演出情景 然后由歌唱家朗诵鸦片战争时期对中华民族的呐喊、长叹,接着进入男中音领唱及男声合唱《北美筑路贯西东》,随后以朗诵回顾历史转接到大合唱,“飘洋过海历艰险,金山淘金脊背弯。开山架桥修铁路,饱尝屈辱与磨难。”再进入女高音独唱《游子异乡思故里》,以朗诵转接,以唱词“高山呀,高山,你怎能挡住我对祖国的深情;大海呀,大海,你怎能远隔我对故乡的思念……”一大段叙述表达游子心系祖国之情。再进入男高音领唱与合唱《求学创业向未来》篇章,在男女声二重唱《大地母亲是我根》中歌咏祖国母亲,再以朗诵过渡到男女高音重唱与大合唱《天下一家向大同》,在欢快、自豪的8分之3节拍中“敞开那心灵的门户,仰望那宇宙的天窗;我们惊喜地发现,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怀着同样的梦想……”。 张祥雨和孙殿涛填写的歌词朗朗上口,音韵对仗,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内涵,串起了整场交响乐的灵魂,再加上张祥雨四年磨一剑的作曲功力,在深沉中回响民族的悲怆,在舒缓中传达内心的怅惘,在跌宕起伏中擂动灵魂的扣响,在激昂中敲响世界的晨钟暮鼓,在快板行进中迸发出不朽的期望。 如果艺术是向历史致敬最好的方式,那么《奔向未来》便是有名字的,或者无名字的艺术家们向历史致敬的又一大杰作。也许世人从音乐史诗中聆听到的是心灵共鸣的节奏,是灵魂洗礼的旋律,是振聋发聩的情怀,但归根结底,每一个音符传唱出来的,都是人类对美好未来共同的希望。 《奔向未来》,奔向世界美好的未来,奔向人类共有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