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北看剧
这两天光大证券(10.570, -0.23, -2.13%)的PE投资在境外亏55亿的事情刷屏了金融圈。
55亿的事情归纪委管,央行大概只会瞄一眼,他们有一件5500亿,哦不,700000亿的事要先处理一下。
5月24日周五,有一则新闻说“包商银行被接管”,金融圈的一些朋友转了,大部分人都没注意。
但你不知道的是,从那一刻起到现在的十天时间里,我们与一波金融危机擦肩而过。
没人关注“包商银行”是件很正常的事,就像武侠小说里面的小人物,如果不是被主角打死了可能一辈子都不为人知。
“包商银行”原来叫“包头市商业银行”。包头这个地名大部分人应该都知道,但若问在哪个省的什么位置,恐怕超过一半的网友都要先去搜搜地图。
所以“包头市”的“商业银行”这样一个小地方的名称装不下这家银行的大雄心,就改名叫“包商银行”。它之所以雄心勃勃是因为它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是资本大鳄——明天集团。
包商银行与明天集团的恩怨情仇以及如何完蛋的略去十万字。
看到一家银行完蛋,似乎最担心的应该是个人储户——其实最不用担心的就是个人储户。包商银行的“遗嘱”(债务处置方案)里第一条就是个人储户的钱,国家全兜!
然后是企业负债,5000万以内的国家也全兜!
看上去似乎没造成什么损害。
人们喜欢用蝴蝶震震翅膀引发暴风雨来形容(原来这个比喻是用来说明数学上的混沌理论的)金融危机,如果这只蝴蝶是因为有人要抓它而震了震翅膀,会不会把那个人震死呢?当然不会,但是引发的暴风雨却可能把千里之外的某些人淹死。
金融危机也一样,危机源头的人可能毫无损失,而卷起的风暴会让其他人损失惨重。
包商银行事件就是蝴蝶震了翅膀,因为银行倒闭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
包商银行2016年的年报(因为它之后两年没公布年报,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最近的年报)显示,它的总资产是4315亿(据传被接管前的总资产是5500亿),其中存款1936亿,剩下的2000多亿全是向其他金融机构借来的。
金融机构之间借钱可不象我们小散户那样几百几千,都是以亿为单位,国家兜5000万只是个零头。
5月27日,经过一个周末的打探消息,各家借钱给包商银行的金融机构了解到接管组是听央行的,去包头不如进京找央行。
央行的回复是两种方案:要么打折买断,要么按公告,5000万以内全兜,超过部分等清算。
大家回来一算账,两个方案结果差不多,都是亏海了。
当然金融机构肉厚,亏几个亿亏得起。
问题是,只有一个“包商银行”吗?
中国的商业银行是分三六九等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是第一等;招商、兴业、中信、浦发、光大这些是第二等,被称为“股份制银行”;还有数量巨大的城市商业银行是第三等;广大的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是第四第五等。
梯队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非常明确。比方说交通银行(6.170, 0.01, 0.16%),有时候往上归入第一等,有时候往下归入第二等。这两年招商银行(35.350, 0.10, 0.28%)的各项业务指标全面超过了交通银行,对交行排第一等肯定不服气。再比方说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从名字上看算第四等,但从规模和质量看绝对能排进第二等。
完蛋的包商银行属于比较正宗的第三等。第三等的城市商业银行数量超过一百家。
教科书上说对交易对手的信用情况要进行如何如何评估,如何如何做尽职调查云云,实际操作中要么不看,要么就只看个脸(名字)。
只看脸是有道理的。
首先,第三方给的评级,花钱买的,你会信吗?
其次,财务报表,也许是真的,但你知道表外资产有多少?你知道五级分类严格不严格?只看一个角,谁知道冰山有多大。
所以大家实际就看个名字,第一等第二等肯定没问题,第三等多半也没事,第四等的稍微当心点,第五等的出了事你自己背别赖到领导头上……
现在第三等的突然暴雷了。
原来不是说多半没事吗,怎么让领导火烧眉毛了?赶紧调整,只能借给第一等第二等,第三等的没领导批准也不能干,第四第五等的想也不要想了。
于是,一夜之间,城商行、农商行的小伙伴们发觉,他们被银行朋友圈拉黑了。
5月20日到5月24日的那一周,银行间同业存单(银行间互相借钱的一种方式)发行量为5249亿,
5月27日降到655亿,
5月28日,去北京的小伙伴们回来了,降到109亿!
市场进一步传言,包商银行的质押回购也还不上来,又引发新一波恐慌(当天晚上,央行的官方媒体《国际金融报》赶紧出来辟谣)。
5月29日,130亿。
5月30日,76亿!
至此,包商银行的单一事件已经有演化为金融危机的苗头!
金融机构借不到钱是件可怕的事。几乎所有的中小金融机构都存在“期限错配”:他们借给企业的钱期限较长,不是想收回就能收回,向别的金融机构借的钱期限较短,到期了只能靠借新还旧先维持着。如果借不到新钱就只有倒闭。
经过多年的快速扩张,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规模,已经高达70万亿,而中国2018年的GDP为90万亿元。
更进一步说,过去10年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的扩张远比大行更加激进,所以占整个银行体系的比例,从10年前的5%左右,上升到超过25%。
如果说过去10年中国是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那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这个引擎要是熄了火,真正是“地球都要抖三抖”。
这个冲击力够大吧!
6月2日,周末还没过完,央行负责人用答记者问的方式,通过新华社发布了《包商银行被接管是个案 当前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的新闻,调子和之前对“赴京请罪”者有了180度转弯。
大体上说,平均能赔到90%,小额全赔,大额也能赔到80%(其中承兑汇票超过5000万元部分明确不会低于80%)。
所有的话都是安抚那些金融机构受伤的心灵。“放心吧,亏不了多少钱”,“最近,市场上有人担心,接管包商银行后,是否会有其他机构也被接管,请大家放心,目前还没有这个打算”。大家不要胡思乱想。
原来准备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现在放点血,意思意思算了。
央行既然表态了,我相信接下来大家会表面上若无其事地继续玩下去。一场金融危机化解于无形。
央行的做法完全正确。如果不及时制止危机,这场风暴恐怕难以收场。
危机化解了,问题并没有解决。
6月1日,锦州银行公告称,审计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辞职不干了。这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银行,因为出不了2018年的年报已经停牌两个月,现在连审计师都落荒而逃了……锦州银行也是一家城商行,根据其2018年中报,总资产7484亿。
翻开央行的网站,到现在还出不出年报的银行超过一打……
有些人担心金融危机无可避免地要发生,并且引述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墨西哥俄罗斯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往事。
从这次事件的处置来看,中国央行是非常清醒的。到处都有蝴蝶震动翅膀,重要的是在酿成暴风雨前斩断传递的链条。
中国和上述这些国家不同,中国央行的手段足够、资源足够、信誉足够。
不发生金融危机是我们金融监管的底线,去杠杆的道路艰难且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