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台研院李鵬院長帶團訪問華盛頓 權威解讀當前兩岸關系的現狀和走向 “大華府兩岸時事論壇社”于2019年12月15日迎來了由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李鵬教授親率的學者代表團,在馬州洛城圖書館舉辦了學術講座會。這次來訪的學者有曾經在論壇社做過演講并受聘為論壇社榮譽顧問的現任廈大台研院院長李鵬教授,隨同來訪的有廈大台研院特聘教授,著名經濟學專家李非教授,廈大台研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兼民進党研究中心主任陳先才教授,廈大台研院法律研究所所長季燁副教授等4位重量級專家。學術活動由論壇社理事郭能華主持﹐社長潘玲榮作了熱情洋溢的簡短歡迎詞。兩岸大華府地區關心兩岸問題的兩岸僑胞50余人聆听了專家們的演講并在演講后進行了互動交流。 李鵬教授介紹說,廈大台研院作為中國大陸最早,最靠近寶島台灣,學術机构最為完備的對台學術机构﹐非常注重和海外智庫和民間的交流。在當前中美博弈激烈,台灣地區大選臨近的時期,愿意和華盛頓地區的兩岸僑胞分享一些觀點。李教授表示對台灣地區選舉結果我們不做推測。大陸一直以來從來不試圖干涉台灣選舉,但對台的影響力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對大陸來講關心的重點并不是誰或那個党會上台執政,而是未來的台灣地區領導人在今後4年或更長的一段時間所持的兩岸關係政策﹐這決定了兩岸關系的走向。人所皆知數十年來大陸的對台政策歷代領導人都是非常穩定和一脈相承的,就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反觀台灣地區的對大陸政策是多變的,有的甚至是180度的轉彎。李教授表示學者們更多的也是關注台灣地區的選舉的中的政治生態變化和選舉特點。台灣一些主要學者也表示﹐台灣各個党從產生自己的候選人時就顯示了扑朔迷离的复雜性;隨着選情的白熱化,台灣的選舉格調也越來越低,候選人不是以推出政策而是以攻擊和抹黑對方為主﹔假民調滿天飛使民調越來越不可信,越來越沒有參考價值﹔最近爆出的網軍操作,使得網絡聲量也存在可疑之處;大陸學者到台灣的實地觀察,也因為蔡政府設置障礙而變得困難﹔民調結果和造勢熱度有明顯的反差顯示出吊詭的一面。值得關注的是台灣這場選舉也是外部勢力干預最為明顯的,證据表明蔡英文當局插手香港發生的“修例風波”,為其選舉加分;美國在台灣選舉期間的表現對特定候選人的傾向性很明顯會明顯影響選民的選擇。 李鵬教授表示,如果韓國瑜當選,由于他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關系改善和重回和平發展軌道,兩岸“兩會”恢复協商對話都是可期待的。當然﹐即使韓國瑜胜選兩岸關系長期存在的結构性問題和政治難題不可能很快在短時期內得到解決。但是如果蔡英文連任兩岸關系形勢將會愈加嚴峻。李鵬表示,大陸方面不會看蔡英文上台後講的幾句話,而是看她過去三年多做了什麼,尤其是看她在選舉期間的言行。他指出,蔡英文過去三年多表面上講維持現狀,實際上在各方面不遺餘力地推動“實質台獨”的進程,大搞“去中國化”。更為嚴重的是,蔡英文在選舉期間,操弄兩岸關係,利用香港形勢操弄“芒果幹”(亡國感),公開明確地拒絕“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他說,所有這些,不會隨著選舉結束,大陸方面就會將之當作“選舉語言”而一筆勾銷。 李教授從三個方面解讀其嚴峻性﹐第一,蔡英文如果認為她能連任代表台灣民眾都在反對“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這等於是挾持台灣民意向大陸叫板,大陸不會接受,可能導致兩岸局勢更加惡化。第二,如果她認為自己勝利是因為有美國支持,而且選後進一步加強與美國勾連的話,這會是更加危險的事情。李鵬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戰略博弈中最危險的問題,如果說中美在貿易、科技、金融領域的博弈是沒有硝煙的競爭的話,在台灣問題上一旦出事,很可能演變為有硝煙的戰爭。現在的危險之處在於,蔡英文在貼靠美國的過程中心存僥幸,把自己推到中美戰略博弈的第一線,這是在玩火。第三,如果她認為大陸在對台方面會採取忍耐政策,對其在台灣島內推動分裂進程會忍耐的話,那將是新的誤判。李鵬強調,大陸並不希望台海出現緊張甚至危機,希望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中國大陸推動祖國和平統一的方針並沒有任何改變。 大陸一以貫之,推動和平統一進程,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努力從來沒有改變。但是大陸已經有了万全的准備,所謂“底線思維”就是“爭取最好的,准備最坏的”,就是應對台獨勢力的為所欲為。 李鵬教授認為台灣不管誰當選,大陸都會繼續加強兩岸交流,繼續加強融合發展。民進黨當局用“國安五法”、“反滲透法”等各種手法千方百計阻撓兩岸交流,企圖讓從事兩岸交流的人心有餘悸,但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兩岸民間交流的意願和動力是任何力量無法阻擋的。李登輝阻擋不了,陳水扁阻擋不了,蔡英文更加阻擋不了。這是民意所向﹐是兩岸民眾的需求。在官方交流協商因為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而中斷的情況下,只要有利於兩岸民間交往融合的事情,大陸方面都會努力去做。像去年的“三十一條”,今年的“二十六條”,都是為了在兩岸交往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創造機會、促進多方面的交流。 李非教授以經濟學家的角度解析兩岸關系。他認為雖然大陸的對台方針一直穩定不變,但會根据形勢和實際情況做一些調整。比如大陸的“讓利”從一段時間的面對台灣大企業到面向台灣的基層民眾。以前民眾從大陸的獲益是間接的和有限的,對從大陸的獲益和善意是無感的。另外,大陸的惠台政策比以往有更多的向台青的傾斜,切實解決青年的就業,投資,創業等問題,因為青年是兩岸關系的主力和未來。大陸提出經貿合作暢通,基礎時事聯通,人力資源互通,行業標准共通的“新四通”,加大兩岸交流力度。大陸的惠台31條,最近的26條以及各省市推出的更為實際的惠台措施都是直接面向台灣民眾和企業。李非教授認為利益和責任應該是共擔的,不承認九二共識,搞台獨分裂,阻隔兩岸交流者就不應該分享大陸發展的宏利。一方面從大陸獲益一方面又支持臺獨是不允許的。李非教授分析指出﹐台商現有10万家,有約2000億美元的投資。台灣每年有1000多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明年亞太地區4+5區域合作協議將會推出,如果台灣地區被排除在地區之外,其經濟的下滑是可以預料的。只有兩岸穩定和平發展才有可能利益共享。 陳先才教授對兩岸關系的前景做了分析﹐認為台灣不管誰執政,藍綠間的惡斗會不斷加劇,社會動蕩將會加劇。在目前選舉過程中我們看不到雙方對公共政策和民生問題的具体宣示,只看到對對方的抹黑和攻擊。選后這种政治惡斗會繼續下去。民進党在三年前上台就推行所謂“轉型正義”打擊和清算國民党,如果民進党再一次執政對國民党的打壓只會加劇。同樣,國民党如果執政必定會對民進党的打壓進行報复。台灣民眾對這种藍綠的惡斗非常厭惡。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第三勢力”在壯大,小党非常活躍,在選舉中都在爭取政党票。這种多元化的政治生態如果形成,對兩岸關系的前景更增加了不确定性。 季燁博士是台研院法律問題研究專家,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做過訪問學者,對美台關系研究頗深。他講到今年是美國的國內法 “對台灣關系法”40周年,這部美國國內法出籠時相對比較低調。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國會兩院推出了一些涉台法案,2018年就有三個,包括“与台灣交往法”,“國防授權法”以及“亞洲安全保證再倡議法”,其中一個是專門針對台灣問題的,另外兩個有專門篇章闡述。美國的軍艦越來越多的穿越台灣海峽等,在台灣大選前公開化地向台灣地區發出此類傾向性信號。同時可以看到美方漸進性地在“掏空”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政治基礎,弱化中美“三個公報”的法力基礎,漸進性地提升美台關系的層次。以往的做法是一些法案國會在推動,行政部門在制約。近來國會的法案特朗普總統簽了,盡管行政上執行有保留,卻起了縱容和推波助瀾的作用。回顧歷史,都是當中美關系平和的時期台灣地區的得益是最多的。如果蔡英文當局在中美戰略博弈中要主動地跳到第一線,充當反華的“旗手”,將一定不是台灣民眾之福。 在与听眾的互動中,大家對中美關系對台海局勢乃至當前台灣選舉的影響,大陸對台政策的調整,台灣在選后的政治生態變化,台灣的經濟和兩岸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問題,李鵬院長及有關學者都一一作答。演講結束後潘玲榮社長代表理事會向4位學者頒發了感謝狀﹐期待今後雙方有更多的交流。 (大華府兩岸時事論壇社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