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在老鼠身上发现被称为Q神经的睡眠开关,只要经过强烈刺激,老鼠身体就会变冷进入类似冬眠状态,未来如果能让人类成功冬眠,有机会广泛应用在医学及太空旅行方面。
日本经济新闻报导,2006年10月,一名男子在日本神户市六甲山遇难,24天后获救时体温仅有摄氏22度,就算不幸罹难也并不奇怪,但这名男子居然仍有微弱呼吸,最后保住一命。
这种情况跟"冬眠"极为雷同,但在这个引发骚动事件的10多年后,让人联想到"人类只要开启某个模式也有可能冬眠"的新闻出现,那就是从老鼠身上找到了"睡眠开关"。
如果未来"人工冬眠"可以成真,将可望用在医疗方面争取治疗时间,或是用在太空旅行,实现航天员前往火星探险的想法。
日本筑波大学国际统合睡眠医科学研究机构教授樱井武等人,6月在老鼠身上找到了能造成类似冬眠状态的脑神经回路,并将研究报告发表在英国的国际科学期刊"自然"(Nature)。
在老鼠的实验中,只要强烈让主掌脑部睡眠与清醒的一部分神经(称为Q神经)活动,老鼠的身体就会变冷然后静止不动。
这种降低体温与体内代谢,以便将能源消耗减到最低程度的冬眠,可说是一种"极致节能";对生物来说,成了一种阻止时间流逝的方式。
非常熟悉冬眠领域的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山口良文说,很多哺乳类都会冬眠,所以无法否定人类冬眠的可能性。人类的祖先曾走过冰河时期,让这种能忍耐严寒的系统进化,也不是不可思议的事。
在日本北海道、东北地方、北欧及北美等地,一到冬天的酷寒会让人类活动降低,出现像是忧郁症状的"冬季忧郁",有人推测,这种症状会不会就是人类过去曾冬眠过所留下的痕迹。
专家对冬眠持慎重态度,认为还有更多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就算如此,这次樱井武等人的研究发现,还是大大地刺激了人们对"这种时候想人工冬眠"的想象空间。
只要有刺激Q神经的化学物质,或许就能像老鼠一样进行"冬眠";只要能让体温跟代谢降低,就能推迟像心肌梗塞等疾病的进程,争取更多就医的时间。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协助的一间企业曾提出过一份报告书,如果航天员能进入冬眠状态,减少所使用的氧气与食物,针对搭载6人、朝火星出发的小型宇宙飞船进行试算,就算是地球往返火星需400天的旅程,只要能进入冬眠状态,对航天员来说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欧洲太空总署(ESA)2019年也表明正在研究人工冬眠,虽然进一步的技术研发仍有必要,但也为至今只能在科幻电影看到的世界,带来一点现实的味道。
就算不会冬眠的白老鼠,只要刺激Q神经周边,一样会出现类似冬眠的状态,而包含人类在内的哺乳类动物几乎都有Q神经。樱井说,要说人类拥有冬眠的能力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