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首先祝贺你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如果今年同意补习,我们会给予你相当的补偿,明年考取清华北大,再给予一百万元的奖励!”
近日,网传广东湛江一中学校长主动向高分考生发送短信,承诺来本校复读后考上清北就奖励100万元。对此,学校高补班招生人员回应,奖励情况属实。
据报道,该校今年计划招收的复读生多达320人,但必须是高考成绩不低于本科线以下50分以内的考生。此外在奖励措施中还可以看到,复读考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录取,奖励5万元,被中山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录取,奖励2万元。
学校的这一举动也引发众多网友的热议,有人表示震惊:“会有高分考生为了100万去选择复读吗”,有人质疑“学校的这种揽人方式是不是招生宣传的一个噱头”,也有网友表示“这种现象见怪不怪,很多地方都有相应的奖励政策”。
百万的物质奖励真可谓一笔巨资,招生“噱头”也好,高价揽才也罢,学校为了吸引优质的生源,算是亮出了足够的诚意。某种层面来说,高考不仅是考生间的竞争,更是各所中学间的抗衡。
一本上线率、本科录取率等各项硬性指标都在衡量着一所学校的实力,而优质生源越多,竞争的底气就越足,因此学校想尽办法留住高分考生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但这样的生源竞争,本质上也只是一场“零和”竞争,招生大战中的这部分投入并不会转化为实质性的教育资源,对于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提升也不会有太多帮助。
在北京中关村中学考点,考生走出考场后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学校如此高调地利用物质条件招生,其背后的教学实力和硬件资源是否相匹配还有待考量。相信对于一个愿意重新走进高中复读的学生来说,能否得到更多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指点,能否习得更多提升学科成绩的方法,要比物质层面的奖励来的重要的多。
知识的分量不是能用金钱去简单衡量的,招收复读生,更像是捡拾起每个失意学子的梦,学校必须要担得起学生的选择,而不只是把承诺作为招生的一个噱头。
送考老师在考场打出横幅鼓励学生。新华网 卢志佳 摄
换个角度想,考上清北,就有优厚的物质奖励,这样的行为会否加剧教育的“马太效应”也未可知。甘愿拿出百万奖励考生,算得上一种竞争优势,暂且不论这种做法值不值,但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也许更多的人希望看到的,还是这些物质资源能更为均衡地用来发展当地教育事业。
而对于高考学生来说,是否复读更应该是个人慎重权衡后的选择,可以把考上清北获得奖励看做是再次拼搏的动力,但不能因此就盲目决定复读。
新华网 陈扬 摄
决定复读前,要仔细思考自己是否还有更多潜力待挖掘,还是否有空间可以提升,又是否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复读这年的压力,面对一年之后或许更好也或许更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你所做的选择是否遵从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