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群体免疫” 希望中文学校盖城校区中文教师:谭伟 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后,开始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2月11日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命名为冠状病毒疾病20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并于同年3月11日宣布COVID-19已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大流行。自那时起,时常会听到人们谈论群体免疫这个话题。本文将简要介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群体免疫”的常识。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或 population immunity)这一概念最初是由Topley和Wilson于1923年提出。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指的是在人群中对新冠病毒的感染建立起了免疫保护屏障。若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的大多数人产生了对新冠病毒特异性的免疫力,则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数就会随之减少,降低了新冠病毒在人群中进一步传播的机会,从而间接地保护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免疫接种的特定人群,例如,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个体、新生儿、婴儿、孕妇,患有基础病的老人等。 群体免疫最成功的范例,是通过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地群体接种牛痘病毒减毒活疫苗,从而于1979年在全球彻底根除了天花(Smallpox)这一烈性传染病。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加以实现,一是接种疫苗,二是自然感染。由于新冠病毒的自然感染能在人体引发疾病,病情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病人死亡,因此建立新冠病毒群体免疫的理想和安全可靠的途径应该是采用新冠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根据人体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能力强弱,可将人群大致分为三类,即易感人群、已被感染同时具有传播感染能力的群体、以及已建立了保护性免疫的人群。医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作基础繁殖数R0(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R0)。R0指的是在一个完全易感的人群中,一个已被病原体感染并具有传染性的个体所能传播引发新一轮感染的平均病例数。例如,流感病毒的R0值为1.3,表明一个感染了流感病毒的个体至少可以一对一地在人群中传播病毒;天花病毒的R0值为4.9,说明一个携带有天花病毒的个体通常可以再感染周围与其密切接触的5个人左右。因此,病毒的R0值越高,代表病毒的传染性越强。 若要针对某个病原体获得群体免疫的效果,则人群中被免疫接种的个体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或群体免疫阈值(Herd immunity threshold)。此阈值可以通过公式来进行计算,即群体免疫阈值 = 1 – 1/R0。R0值越大,则群体免疫阈值就越高,也就是说,在人群中需要免疫接种更多的个体,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 新冠疫情早期研究的结果显示,新冠病毒的R0值约为2.2。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新冠病毒的感染病例也随之不断增多。近期的研究统计资料表明,新冠病毒的R0值可高达5.7。因此,医学界目前普遍认为新冠病毒的R0值应介于2 - 6之间。按照新冠病毒的R0值为5.7来进行粗略计算,则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阈值约为82%(1 - 1/5.7 = 1 – 0.18 = 0.82 = 82%)。所以,只有当大约82%以上的人群接种了新冠疫苗之后,才有可能在人群中建立起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因素可以影响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效果,例如,人口的结构组成和疏密程度、基础病的发生率、年龄差异、遗传和环境因素,以及新冠疫苗的免疫保护程度的高低和免疫力是否持久等。 在人群中建立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并非是一件容易事。有报道指出,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水平在人体内维持了几个月之后就会呈现下降的趋势。此外,也有处于恢复期的新冠病人被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的报道。近期由Pfizer/BioNTech公司以及Moderna公司所分别研制成功的mRNA新冠疫苗,均需经过两次疫苗接种才能达到明显的保护效果。显然要想获得针对新冠病毒的长期持久的群体免疫,可能还需要进行多次加强注射新冠疫苗以保证人体内能维持足够强大的免疫保护水平。因此,继续研制和优化能产生高效持久免疫力的新冠疫苗仍是人们需要不断去研究和探索的目标,而通过疫苗接种产生群体免疫则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控制和缓解新冠疫情的有效措施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