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县城内的一处安置点。图/陈威敬摄)
夜幕下树上的叶子突然一阵晃动,底下的人群又喧闹起来,有人说“又震了”,也有人觉得只是刮了一阵风。
从5月18日至23日,云南省漾濞县区域共发生0级以上地震达1585次。其中,5月21日21时48分的6.4级地震级别最高。
在临时搭起的帐篷中,除了有地震经历的讨论声,也混杂着手机游戏的背景音乐,有人还搭起了卫星电视。不远处的校园广场上,数百名高考生正在挑灯夜读。
截至23日晚,地震共造成3人死亡,受伤的30人均已脱离生命危险。中国新闻周刊连日来采访中了解,正是因为这次6.4级地震发生之前,发生了N多次较小的地震,使得当地人有了警觉,没有产生更大的人员伤亡。
大理州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李滔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近几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当地全面消除了农村危房,农村民房也得到了加固,本次地震虽然震级大,但民房倒塌较以往同震级破坏较少。
目前,当地仍不能掉以轻心。官方预计,余震将衰减一段时间,后面还有余震起伏活动。
有征兆的大地震
地震发生那一刻,漾濞男子阿杰瞧见身边的房子都在晃动,“电线杆斜倒在路旁的房子上,屋檐的瓦片脱落,周围烟雾四起,站都站不稳”。
阿杰在漾濞生活了28年,他此前并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地震。当他开上车寻求避难时,路边已有大批的人携带铺盖、帐篷等前往空旷地带。像是提前有过演练一样。
当地人分析及此时, “征兆”一词出现频繁。
据云南地震局消息,在大地震发生前的5月18日及5月19日,当地已出现两次四级以上的地震,且伴随着频繁的余震。
更重要的是,在6.4级地震发生前近一小时,当晚已出现数次规模较小的余震,这给受灾的群众留出了充足的反应和避难时间。
阿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早在5月19日,镇上就很难买到帐篷了。说明不少人当时已经有了避险的意识。
5月22日晚的新闻发布会上,漾濞县官方透露,截至目前,全县12433名中小学生和2813名幼儿园幼儿均在家中安全撤离到安全区域,无一伤亡。230名在校高三学生和所有中小学应急值守教师已被安置到应急避难场所,无伤亡人员。
至于三名罹难者的情况,漾濞县抗震指挥部一名工作人员称,其中一名在驾车途中被山上落石砸中不幸身亡,另外两名在逃出屋子的过程中发生了意外。
大部分灾民遭受的是财产方面的损失。地震发生时,大地埂村赵家坪地村民梅朝军目睹了自家房子的坍塌。
大地埂村处在震中区域,受损较为严重。
梅朝军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当晚,他正在家中的侧房,突然间,房屋止不住晃动,房檐上的沙土也开始掉落,不到30秒,家中的两面外墙便开始垮塌。他的房子是土木结构的自建房。
(梅朝军被震塌的房子。图/陈威敬摄)
苍山西镇镇长马旭东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此次当地因地震受损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据漾濞镇抗震指挥部统计,本次地震当地倒塌房屋近200间,一般损坏13000余间。
大理州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李滔称,在近几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当地全面消除了农村危房,农村民房也得到了加固,本次地震虽然震级大,但民房倒塌较以往同震级破坏较少。
目前,梅朝军的房子已经被云南省住建厅贴上了禁止使用的告示。震后,他们按村里的要求前往山上的空地安置。中国新闻周刊到现场时,他们正在烹饪一锅由番茄、鸡蛋、豆芽等组成的烩菜,树上还挂着腊肉。
挑灯夜读的高考生
5月21日,距离高考还有16天。地震发生后,漾濞县第一中学的教学楼和宿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漾濞县只有一所高中。在高考冲刺的最后一程,漾濞一中的258名高三学生无疑又多了一重考验。
特殊时期,学子们的备考环境如何保障亦颇受关注。
5月22日晚,中国新闻周刊在现场看到,漾濞一中高中部教学楼前的广场上搭着十余顶帐篷,围绕着帐篷的是一张张课桌,课桌上安装了小台灯,学生们就倚着灯光在夜幕中自习。
(学生在空地上自习。图/陈威敬摄)
这样的生活已有数日。该校高三年级马姓主任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5月18日发生地震后,全校师生就都转移到操场和广场等空地上。白天,学生们在树荫底下上课学习,到了晚上就转到空旷的地方,“自习完了就回帐篷里睡觉”。
马姓主任介绍,该校学生已悉数被安置妥当,学校为学生作了粮食储备,足以保障高考生的营养问题。晚上9时许,中国新闻周刊看到,学生们正在排队领取面包、泡面等宵夜。
师生们对地震的恐惧,逐渐被高考的节奏所冲淡,“看到身边有这么多人在,就感觉很安心”,高三学生王小丽表示。
高三学生郑开认为,“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他人不知的困难,这也是过程的一部分。”
但也有学生仍难以走出阴影。
余毅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正在校道上徐徐漫步时,地面突然裂开一个大缝,他被卷入其中,惊醒之后梦境反复。
他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6.4级地震发生时,他正在教室里拿教材,“突然间四周就摇起来,我马上蹲到课桌底下”。十余秒后,他才安全撤离。“心里很害怕,脑袋是懵的,只想赶紧跑出来”。余毅至今心有余悸。
在教室中遭遇地震的情况,他自18日以来已经历了数次,“现在已经不想回教室了”。
一场变故,对学校的管理方也是不小的挑战。
一中罗姓副校长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此轮地震该校没有学生受伤。刚撤到室外时,学生们晚上只能在空地上打地铺,夜里蚊虫多,也担心有其他安全问题,每晚都会安排老师监护。目前,校方已为学生们另外安排了心理专家。
遮雨棚内诞下的“地震宝宝”
6.4级地震发生时,左小珍随时可能分娩。后来,在漾濞县人民医院一个临时拼凑的产房中,她诞下这家医院的第一名“地震宝宝”。
左小珍实际分娩的时间比预产期晚了三天。她向中国新闻周刊说到,当晚地震发生时,她刚刚被推入产房中。但随后,医护人员又把她从产房送了出来。
产房外,天花板上已经开始有瓦块和碎石掉落。等候在外边的丈夫、母亲,和医生,一人一边扶着她、抱着她,将她从五楼的产房带到了楼下。
她的丈夫张国亮回忆,那一趟,只走了约两三分钟,比平时速度要快,“当时想如果房子塌了的话,我就伏在媳妇上面”。
那一天,对于漾濞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长马鹏慧,同样难忘。在接到科室的紧急呼叫后,她从家中紧急赶往医院。而就在数分钟前,她家的房子因为地震坍塌了。
(马鹏慧家坍塌的房屋。图/受访者提供)
到现场后,她马上开始组织产妇接生。左小珍还记得,到了楼下空地后,工作人员拿来了一顶遮雨棚,那就是为她准备的产房。
地面上,也只铺盖了简单的毯子。没有灯光,工作人员和路人打开车灯和手机电筒为她照亮;没有被子,只能临时拿一些纸尿布、纸巾往身上盖住。
尽管已经是二胎了,体态瘦弱的左小珍还是出现了难产的情况。
马鹏慧也出现从医25年来的第一次在接生时出现手颤的情况。她只能不停地安抚产妇,同时也让自己平静一些。
当晚11时08分,传出男婴的啼哭声。此时距6.4级大地震过后仅1个多小时,余震仍在持续。
左小珍的母亲向中国新闻周刊感叹,孩子的诞生殊为不易。左小珍家在距离医院50多公里的山区里,母女二人单是从山上走下来就耗时快两个小时,下来之后在路边拦车,到了县城又耗了一个多小时。
(漾濞县“第一名地震宝宝”。图/陈威敬摄)
第一名“地震宝宝”诞生的五个小时后,远在数百公里外的罗立接到了家中传来的急讯:“妻子马上要生了”。
罗立的妻子,常雪,预产期提早了三天。
此时,临时产房已经有了雏形。但常雪仍然感到很紧张,余震频频,她肚子里的孩子又是一胎。
而罗立此刻还被堵在路上。他在距离漾濞县500公里外的一处水电站担任项目经理,大地震造成了道路拥堵和破坏,当天八九个小时车程的路,罗立花了近两倍的时间。
两个多小时后,第二名“地震宝宝”诞生了。
中国新闻周刊找到罗立时,他正在医院里当志愿者,言语中透露更多的是感恩。
地震局专家:漾濞地震不会马上结束
漾濞为彝族自治县,地处大理州中部,有彝、汉、白、回等13个民族,全县户籍总人口约十万余人,其中乡村人口七万余人。
尽管处在地震带上,但不少漾濞人表示,如此频繁的地震在当地实属罕见。
据云南省地震局统计,1900年以来,震中100公里范围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34次,其中5.0~5.9级29次,6.0~6.9级4次,最大地震为1925年3月16日的大理7级地震。
5月23日下午,云南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钱晓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漾濞区域5月18日至5月23日共发生0级以上地震达1585次,其中3级以上40次,33.9级24次,44.9级12次,55.9级3次,66.9级1次。
据他介绍,此次地震发生在维西-乔后断裂,该断裂为北西走向右旋走滑断裂,在这条断裂附近苍山东侧,还有一条与之平行的著名的深大断裂:红河断裂。红河断裂还有许多横断层,有些横断层甚至延伸到了维西-乔后断裂,此外,维西-乔后断裂在乔后附近还与龙蟠-乔后断裂交汇。可见,这次地震附近断裂众多、交汇是此次地震余震丰富的原因之一。
“我们对该次地震序列衰减研究,2级以上地震2小时衰减系数p=1.01,表明序列不会马上结束,余震将衰减一段时间,后面还有余震起伏活动“,钱晓东说到,从震区的应力水平来看,目前一些应力参数逐渐下降,表明震区应力趋于减小。
(应采访对象要求,王小丽、郑开、余毅、左小珍、张国亮、罗立、常雪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