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撬动电影剧情的最大杠杆
– 半杯清茶社电影音乐云端茶叙侧记 溪水潺潺 半杯清茶社继二月份《俄罗斯音乐欣赏》讲座,于2021年的仲夏之夜6月12日晚推出了社员们感兴趣的另一个音乐系列话题:电影音乐。讲座由国内知名作曲家和指挥家甘霖教授主讲。电影音乐这个话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爱乐者,是半杯清茶社(以下简称半杯)有史以来,相当轰动的一次。由于半杯Zoom会议人数的限制,很多人未能如愿,颇为遗憾。甘霖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时的老同学彭瑜和张丽慧拔冗莅临,介绍老朋友的成就的同时,也不忘幽上一默,给讲座增加了欢快的氛围。李冰社长代表半杯感谢旅居华府的音乐家杨悦女士和彭瑜先生搭桥牵线,得以将这台筹备了长达九个月的讲座呈现于爱乐的听众。讲座由半杯社员张晓榕主持。 作曲家指挥家甘霖 电影音乐,顾名思义,电影中使用的音乐。是音乐的一种体裁。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是由耳朵听到的声音及眼睛看到的画面而构成,是通过听觉和视觉而实现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流芳百世的电影,其中必有百听不厌的经典台词和音乐。它们有着历久弥新的魅力。音乐,作为电影声源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在电影里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大多数人对电影的喜爱还仅仅是停留在感性的层次上,若能够多了解一些电影音乐的艺术本质及其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观影享受。正所谓诗人王之涣所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甘霖先生为半杯清茶社私人订制的讲座,《电影音乐综述趣味漫谈》,便是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 甘霖《电影音乐综述趣味漫谈》幻灯片 甘霖教授以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的插曲【哈利的奇妙世界
Harry’s Wonderous World】作为背景音乐,开始了他当晚的主题:电影和音乐的关系。“当我们听到这样的音乐的时候,会有一个很温馨的感觉。这个很温馨的感觉,至少是说,你在你的听觉里已经感受到了画面。好的音乐可以给你带来身心愉悦的画面感。。。” 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甘霖教授的讲座。 一. 电影音乐的艺术本质 甘霖教授认为,电影音乐是在视觉效果的基础上调动人们的听觉,使之与视觉融合为一体,从而让剧情更加充分地感动观影者。其艺术本质是以揭示角色内心情感来烘托影片的气氛和节奏。让音乐参与叙事,并交待地域,文化,时代等背景。电影音乐是电影的潜台词,它有着独特的话语表现力。用甘霖教授的话说,音乐是电影中的第二语言。那么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中的第二语言,是如何通过音乐的启承和转场来表现影片的情节的呢?甘霖教授恰时地引导听众说,“在我们看的电影中,当人物内心比较凄惨的时侯,电影总是要插播一段音乐,这时后的音乐能够很好的渲染环境”。甘霖教授播放了他在九十年代为电影《到中国西部的西部》创作的一段插曲,【西部葬礼进行曲】。这部电影被称为故事片中的纪录片,纪录片中的故事片。影片感人至深,并带着浓厚的原上风情。电影记录的是一群建设西藏的武警战士,在海拔高达5000米的高原上修建水电站时英勇牺牲的事迹。其中的一段拍的是生前的教导员和战友护送烈士骨灰回家乡的仪式,追悼会上并有降半旗致哀送别的情景。让烈士家属很难过的是他们不能前往,只能在远离现场的地方(需要步行一整天时间才能到达),拿着望远镜,哀送命归他乡的亲人。导演要求甘霖教授创作一段插曲,以渲染这催人泪下的场面,于是就有了【西部葬礼进行曲】的诞生。
当人们走进美丽的原上风景时,乐曲是悠扬的,渐渐地转入哀伤,悲痛的情绪笼罩着葬礼。甘霖教授用这个实例告诉听众,音乐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它能够起到口头及书面言语所不能传递的隽永细腻的情感。我们会因为一首熟悉的音乐,想起很多要说的话。它们深藏心中,音乐将它们激活并释放,与情景产生共鸣。“这便是影视音乐艺术的实质性意义,也就是影视音乐的本质属性。” {此处插《到中国西部的西部》音乐片段:西部葬礼进行曲} 【西部葬礼进行曲】播放时,甘霖教授一直在为听众讲解,很可惜的是有杂音干扰,听不清楚。讲座之后,笔者请求甘霖教授将这段音乐以“科普”的语言写下来,以飨听者。 【西部葬礼进行曲】是专门为已经牺牲的战士们而作的一个很有西藏地域色彩的“悲剧”性音乐,音乐在后半段出现隐隐约约的铜管乐奏出铿锵有力的节奏型,预示画面能让你感到国旗国威的“灵魂”暗示。讴歌了战士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其中有一段口琴演奏出来的特殊调式,是藏族音乐里一种叫“朗玛”音乐的柔情色彩,表现战士们的亲人从远方来“探视”他们那种内心的伤感和深深的思念之情,音乐让人揪心地感同身受,潸然泪下。整段音乐有揉进了“萨迦”音乐调式交替的丰富变化,把你带到了海拔5000米的自然景色中,美丽的地貌又是生命的禁区,所以,音乐的美与“禁区”的悲情形成了反差,一种忧愁和乡情浓烈地撞击着你的内心!影片中,当地老乡手捧哈达,与指战员们一起告别战友,连长一声“敬礼……”,声音长长地回荡在群山万壑中时,音乐把情绪推向了高潮!在国内讲座时,现场每每说到此,听众都泣不成声! 类似【西部葬礼进行曲】的场景音乐,笔者印象最深刻的要属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中的主题曲。每每听到那如泣如诉的小提琴曲,就会热泪盈眶。这便是甘霖教授所讲的,我们常常因为一首电影主题曲而联想到那部电影。 甘霖教授就电影音乐的美学效应这一话题,从音画延伸,塑造人物,烘托场景诸方面做了简要的介绍。并播放几个音乐实例来阐述他的观点,即电影中的声音是让作品变得灵动的关键。 笔者曾经看过一个关于电影音乐的视频,里面将音乐中的节奏比做心跳,音乐中的旋律比作呼吸。后者是否妥贴不敢妄言,但是前者则非常到位。节奏与心跳两者都和韵律有关系。这个比喻形象地勾勒出节奏之于音乐,心跳之于人体的关系。有了这个比喻,就不难理解甘霖教授所说的“音乐永远是感性的”。一段音乐好不好听,是“感”而不是“思”。可见,构成电影音乐的节奏对于一部电影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节奏又可分为心理节奏与时空节奏。只有当两者和谐统一时,作为第二台词的音乐才有可能达到补充与深化电影主题的作用,帮助电影讲故事。 我们时常会注意到,导演借助一段音乐,就巧妙地将跨越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情节联结起来,
比如一个人从少年到中年的成长过程。这种手法称音乐蒙太奇。蒙太奇(法文Montage)指“剪接”,“剪辑”的意思,音乐蒙太奇就是用音乐来剪接,完成镜头的切换与转接。甘霖教授用伍迪·艾伦主演的电影《巴黎曼哈顿( Paris Manhattan)》中的一段视频作实例来演示音乐
“蒙太奇”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 {此处插《巴黎曼哈顿》视频} 在这部电影里,开场便采用了音乐“蒙太奇”的手法,将巴黎各处的街景依次展示,向观众呈现巴黎当下的生活状态。导演在这里用的是爵士风格的音乐,甘霖教授讲座时没有提及为什么。好奇的听众一定会问,音乐风格是与巴黎这座城市,还是与故事情节有关?应笔者的请求,甘霖教授欣然执笔为本文起草了如下导听: 《巴黎曼哈顿》是一部由索菲·勒鲁什执导,伍迪·艾伦、阿丽斯·塔格里奥妮等主演的剧情影片,于2012年7月18日在法国上映。影片讲述了爱丽丝是个痴迷伍迪·艾伦的巴黎女孩。她会把自己喜欢的伍迪·艾伦电影当做处方药开给来她的药店的顾客。当“文艺教父”伍迪·艾伦真正出现在阿丽斯的生活中时,一切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的故事。讲座里说的《巴黎曼哈顿》中应用“音乐蒙太奇”,是影片里的大段巴黎“空鏡”,其中音乐是一种时尚感觉的当下“环境”,因此,这段音乐用了带着一点点爵士乐(严格地说不属地道的爵士乐)感觉的“酒吧”时尚。 电影音乐按其在电影中担当的角色不同,可分为主题音乐和插曲(包括情绪音乐,背景音乐及节奏气氛音乐等)。按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可分为音画同步,音画对位,音画平行及音画游离。按音乐的声源可分为客观音乐和主观音乐。这些既知识又趣味的话题,可惜时间有限,甘霖教授未能一一道来,仅对主观音乐和客观音乐做了蜻蜓点水的介绍。客观音乐也称画内音乐或有声源音乐。反之,即为主观音乐,也称画外音乐或无声源音乐。前者指影片画面中的音乐。如人在歌唱,乐器在演奏,喇叭在广播等。后者指非画面中的音乐,是作曲家专门为影片创作的音乐,是对画面的补充,解释,渲染或延伸。电影中,主客观音乐是相辅相成,相依相存的。有意思的是,二者也可以相融为一体,主客难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比如,当画面中的人物内心痛苦时,从收音机里传出同样情绪的音乐。此时听到的音乐,既是主观音乐也是客观音乐。前面播放的【西部葬礼进行曲】,便是主客观音乐相融的典型例子。不难发现,电影里这种实例非常多。笔者提到一部由蒋雯丽主演的电影《立春》,甘霖教授认为也是一个极好的例子。《立春》里面有大量的歌剧唱段,女角的心境与她所唱的歌词情调极为吻合。 四. 音乐与电影的关系 电影作为人类展现艺术的一种形式,甘霖教授总结道, 包含了文学、戏剧、美术、建筑等诸多元素。而每一种元素对电影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和诠释。缺少任何一种元素,电影都不可能存在。当然,音乐之于电影,是其它艺术所不能替代的元素。甘霖教授分别以《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立春》及《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为例,从三个方面(即音乐强化情绪感染力和画面表现力,揭示人物内在心理活动并营造氛围及确定影片整体风格)来阐述他的观点。 关于音乐与电影的关系,甘霖教授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电影中的音乐,就相当于饭菜中的盐。盐多了则太咸,少则太淡。只有当盐“度”合适时,饭菜才可口。把握好音乐在电影中的“度”,是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只有音乐语言或者语境恰到好处时,才是托起电影剧情的绿叶,也是撬动电影剧情的最大杠杆。” 在笔者接触的朋友中,当被问到为什么喜欢一部电影时,听到的的回答往往是从影片的戏剧性、历史性,现实性、文学性,传奇性,科幻性,演技及摄影等角度去评价赞美,很少听到从电影音乐的角度去品头论足。如果《电影音乐综述趣味漫谈》使得听众在下次观影体验中,能够有意识地去体味画面中的音乐,从而带来更为丰富的艺术享受,甘霖教授将会为此感到无比欣慰。 2017年甘霖访问大华府期间,与华盛顿音乐合唱团(CCW)指挥彭瑜讨论合唱音乐。 演讲嘉宾简介 甘霖教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八七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了《天、地、人》等个人交响作品音乐会。八八年以不同凡响的论文《现代音乐的价值取向》,震动业界,引人关注。被誉为那个年代中华民族一批勇于拓新的高水平新秀作曲家。九十年代初赴日本大阪音乐大学歌剧作曲系深造并获得硕士学位,作曲生涯节节生辉。甘霖教授数十年辛勤耕耘,硕果累累,是难得的多产作家。他的作品涵盖交响乐,影视音乐(电影、电视连续剧、电视片),舞蹈音乐,音乐剧,歌曲音乐,室内乐及民族器乐。非凡的艺术造诣及丰硕的成果在囯内国际比赛中为他赢得了众多的荣誉与赞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甘霖教授的无伴奏合唱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无伴奏合唱《雪域向往》获得2007德国勃拉姆斯囯际合唱节总冠军决赛金奖等众多世界大奖,作品被哈佛大学音乐图书馆收藏。交响合唱诗剧《神话中国》刚刚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并已获得多国国家交响乐团的演出邀请。 花絮几朵 · 在老同学的眼睛里,甘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彭瑜说“在我的眼里,甘霖老师是一位爱吃辣子的,很厉害的作曲家”。张丽慧说:“你随便给他一位音乐家的名字,他都能跟你侃一个晚上的”。 ·
1995新版电视剧《霍元甲》音乐,电视剧《郑成功》全剧音乐为甘霖教授作品。 ·
甘霖教授最推崇的作曲家是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 颇能反映甘霖教授性格魅力的一句话“老师的光环永远戴不到学生的头上,学生的光环会带给老师光彩。”。记者紫茵曾将甘霖教授的原话提炼为“不是老师让你伟大,是你让老师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