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六十三回「寫·閱·評·聚」 ⋯⋯新聞稿⋯⋯ 為了鼓勵寫作閱讀、磨練評論技巧、欣賞多元意見、提升寫作能力,「寫·閱·評·聚」將於7/5(週一)晚上舉行第六十三回聚會。 日期:7/5(週一)晚上7:30~9:30 地點:網路相聚 型式:聚會時,針對每一篇文章,參與者在二分鐘內輪流提出個人的意見及建設性的看法 參與資格:「寫·閱·評·聚」會員,非會員可旁聽;聚會前必須閱畢所有的匿名文章 報名:請電郵金大俠(chin8673@yahoo.com) 「寫·閱·評·聚」的宗旨有四:(一)、鼓勵中文寫作的興趣;(二)、提升中文寫作的技巧與水準;(三)、加強文章評論的質量與深度;(四)、促進創新及作品的思想性、文學性、藝術性。並以多元、尊重、包容、互助的方式參與每一次的聚會。「寫·閱·評·聚」歡迎對華文寫作有興趣的人申請加入, 加入條件是寫一篇500字以內的自我簡介、加入的期許及個人的寫作目標。「寫·閱·評·聚」的網站是http://blog.udn.com/WREMDC 6/28第六十二回「寫·閱·評·聚」由金慶松主持,九人與會,欣賞學習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岳陽樓記〉描寫風景,有霪雨陰風,有風光明媚,文字精妙,連月不開,皓月千里,對比憂與樂,對照挫折蕭然與心曠神怡,並為後續的憂樂感悟做了鋪陳、文章的精闢立論奠了基礎。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時無刻在憂天下(君主、人民)。范仲淹去常人的悲喜,求仁人的憂樂,提升胸懷與境界,高過《論語》中的「君子憂道不憂貧。」〈岳陽樓記〉以景言志,以物抒情,結語轉入議論,是文章名留千古之亮點。據聞范仲淹未到過洞庭湖,未到過洞庭湖而寫洞庭風景、岳陽樓記,乃經驗之借用,即所謂的「間接經驗法」,以網路世代來說,就是「Google法」。李敖沒有去過北京法源寺,卻也能寫出小說《北京法源寺》。善用間接經驗、資料搜集,也是一種寫作技巧。【與會者九人:賈、黃、雷、戴、李、蕭、徐、原、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