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华府年度人物候选人介绍 创立中文学校 造福子孙后代 传播中华文化 促进中美交流 ——李珊英女士先进事迹介绍 (本报记者王传明采编报道)1993年夏天,在马里兰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换届选举会议上,经李珊英女士提议,一个小小的中文学校在马里兰大学学院公园校区诞生了。开张之日,仅有26位学生,6位老师。当时大华府地区已经有20多所中文学校,都有相当规模。这个新的学校如此之小,而且只是作为马里兰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旗下的一个学生社团在马里兰大学注册,在大华府地区没有很多人注意到她的成立和存在。可是和本地其他所有中文学校不同的是,这所学校是第一所由中国大陆留美学人创立和管理,教授简体汉字和汉语拼音的学校。到了当年秋天,学校已经发展到100多名学生,成为马里兰州注册的非盈利教育组织,定名为“希望中文学校”。20年来,希望中文学校在大华府地区逐步发展壮大,现在有7个校区约5000名学生,是全美国最大的中文学校之一。 2013年10月5日晚,希望中文学校举办成立二十周年庆祝活动。活动现场宾客云集,希望中文学校各个时期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义工与大华府各界人士欢聚一堂,讲述学校发展历程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当大会主持人介绍学校第一任校长李珊英时,全场嘉宾起立鼓掌,经久不息,对这位创校校长和20多年坚持如一日的义工表示了由衷的敬意。 “刚开始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暑期班,只有26人报名。这个暑期班于1993年6月6日开班,六六大顺呀!”李珊英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回忆说,“1993年春天时,马里兰大学很多留学生都在议论孩子们中文教育的问题。我们希望孩子能学中文,接受一些中国文化的教育。但是周围的中文学校都是用中文注音符号教繁体汉字。这一种中文教育体系不要说孩子们,就是家长们也很头大,难以适应。我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们自己办一个教汉语拼音和简体汉字的学校。学生会联谊会开会时,我毛遂自荐负责筹办中文学校工作。这一做就是20多年。做过8年校长、6年的副校长,也做过教务长、老师。二十多年来一直都是希望中文学校的义工。回想起来,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真不少。不仅周末,平常也搭进去不少时间。其中的甜酸苦辣也是一言难尽。但是,家长们、老师们都很支持呀!很多家长跟我说,“你们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好事情!”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就特别欣慰,辛苦和烦恼都没有了。孩子们都长大了,还记得中文学校。很多以前认识的家长和学生见了面就喊李老师,李校长。自己也觉得和中文学校分不开了。” 20年来,大华府希望中文学校顺利发展,7个校区分布在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各地。学生群体也有大的变化,从最初清一色来自有中国大陆背景的家庭,到现在5000多名学生来自各种背景的华人家庭和非华裔的家庭。学校在发展,环境也不断变化,但是当初创办学校时确立的一些基本原则却始终坚持下来。李珊英说:“学校第一届理事会都是马大的学生,包括第一届理事长倪涛和其他几位马大同学。我们和其他家长们反复讨论,确立了学校的建校原则,即非盈利教育组织、家长拥有、义工管理、汉语拼音简体字等。以后建立新校区时又加上校区独立经营核算。第一届的理事现在只有强力和陈卫平两位继续在理事会里,分别担任两个校区的领导工作。这些“元老们”功不可没呀!20年来,理事会和各校区的团队不断变化,基本的运作还是遵循建校的原则。这也是学校稳定发展的原因之一吧。”20年来,在希望中文学校历届的理事会成员们和各校区的管理团队里,“奉献”成为基本特质。这是一支由家长组成的义务工作队伍,他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家长服务。这也是学校高效率低成本管理的关键所在。 经过20年的培训和实践,希望中文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但保持着希望中文学校高质量的教学水准,还向周边的中文学校和马里兰、弗吉尼亚州全日制学校提供了许多优秀的中文教师,扩大延伸中文教育,非常受欢迎。学生多了,家长多了,希望中文学校各个校区成为华人社区的活动中心。一到周末上课时间,孩子们上中文课和才艺、体育课程。家长们则参加舞蹈、音乐、体育和各种兴趣课程。各种讲座内容丰富多彩,连绵不断,周末上中文学校成为大华府地区很多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中文学校的兴旺发达是和中美两国发展和交流的迅猛发展基本同步。李珊英说:“希望中文学校的20年正好是中国快速发展的20年。在美国朝野各界人士中,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成为美国社会引人注目的新风尚”。现在,很多传统的美国家庭送子女来学校上课。学校每年都组织送学生参加在中国的夏令营,也接待来自中国到美国短期学习、旅行的学生。希望中文学校已经成为华人社区和美国传统社区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更进一步成为中美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作为大华府地区第一个教授汉语拼音和简体汉字的中文学校,希望中文学校也对业界的同仁们起到了的很好的示范效应。近年来,大华府地区相继成立了哈维中文学校、美中实验中文学校等。一位参与希望中文学校早期工作的朋友移居外州后,又在那里创办了颇具规模的中文学校。希望中文学校第六届理事长梁康之说,希望中文学校教授了我们下一代中国语言文字,传播了中华文化,同时,也培育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要将希望中文学校的优良传统、作风传承下去。坚持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华府各界精诚合作,我们一定能克服不足,我们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在李珊英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给她出了三个问题:第一当初是怎样创办希望中文学校的?第二是最令她难忘的一二件事情是什么?第三是未来有何新的打算或想法?她显得非常谦虚谨慎,只是给我发来了她在希望中文学校创办十周年时写的一份简短的回忆录《永远的希望》,叙述当时创办学校的许多个第一次,学校的第一次招生,第一批受聘老师,第一期教师、助教工作津贴帐簿。津贴标准:教师每小时10美元;助教每小时8美元。(一九九三年六月六日至八月二十二日)。第一届希望中文学校理事会成员名单;第一本希望中文学校校刊:《希望之星》;第一本希望中文学校正式出版的书籍:《希望中文学校学生作文选》,文选收集作文66篇,时任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先生在扉页题词:“华夏五千年期期有希望,环球八万里处处传中文”。还有第一批学生,第一批家长,第一批义工,第一次使用的教室、教材和教具,第一笔希望中文学校收到的捐款:1000美元,由时任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洛城分公司总经理施也林先生捐赠等等等等。看完以后,记者就深切感受到了当时希望中文学校创办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和许多不尽的回忆,心中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李珊英女士满腔热情开创希望中文学校事业,用青春年华为传播中华文化造福子孙后代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努力工作与奋斗。在服务中文学校的同时,李珊英女士自2003起在华盛顿国际学校任中文教师。为传播中华文化、教授中国语言文字、加深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沟通辛勤耕耘着。很多次在大华府地区的春晚舞台上,人们都可以看到她组织的非华裔学生表演的“好听的中国话”和演唱的中文歌曲。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在美华人的崇高理想境界与品质,见证了一位普通美籍华人宽广的情怀和全心全意服务社区的恒心。她对加深中美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凡的奉献。20年了,李珊英依然是希望中文学校的一个义工。让我们为她喝彩加油,为她感到骄傲与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