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武汉一名年轻妈妈带着5岁男童进女厕所时,恰好撞见一名女子更衣。双方为此发生激烈的争吵,更衣女子将相关视频发到网络上,引发网友热议。对此,性学专家彭晓辉认为,4-6岁儿童虽然已有性意识,但可以进入到异性场所,不宜对此上纲上线。
女子卫生间更衣遇5岁男童闯入
8月18日,一名女网友在网络上发帖称,自己当日下午在武汉一家商场的女卫生间内更衣时,一名五六岁左右的男童跟着妈妈闯了进来,她和对方沟通时反遭对方怒怼。
18日晚,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上该网友。她介绍,当天下午3时30分许,她在武汉一家商场里的女卫生间换衣服。当她衣服脱到一半的时候,背后突然传来一个男孩的声音。她回头发现是个大约五六岁的男孩进来,后面跟着他的妈妈。
她不高兴地跟男孩妈妈说:“这里有亲子厕所啊,为什么要带男生进来?”男孩妈妈先是蒙了一下,回过神来之后怼她:“你自己不能注意一点?你为什么要在这里换衣服?”
这位网友对对方的反应很生气,她称自己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回复对方:“这里是女厕所啊,我在这里换衣服难道不是天经地义?”
但她说,男孩的母亲又噼里啪啦骂了一堆。
该网友越想越气,整理好衣服跟了出去,和男孩的妈妈再度发生了争吵。 争吵中,男孩妈妈质问女网友:“我知道男生有性意识又怎么了?”
商场的工作人员对双方进行了调解,男孩的母亲后来离开现场。
“我只是需要她明白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是她反而倒打一耙,这我就不能接受了。”该网友对极目新闻记者说。
性学专家:4-6岁儿童进入异性场所没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中国著名性学家彭晓辉认为,从儿童性心理发育和生理发展阶段来看,0-3岁为婴幼儿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没有明确的性别意识,他们在此期间识别性别差异,需要参照自身和他人的性别差异,学习性别知识,获得性别认同,所以,任何人都不必回避他们,而且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分辨同性别同年龄、异性别异年龄的生物学外形,从而获得对自身生物学性别和心理性别的认同。在这个时期,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男孩女孩上厕所都没必要分性别。4-6岁的孩子,处于儿童期,在性别识别上,属于“半间隔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既需要讲性别意识(男女有别),又需要讲隐私的知识,既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也应学会礼貌地与人交往(尤其是和异性交往)。但这个时期的儿童偶尔或不得已需要进入异性的专用场所,成年人没必要小题大做,适度遮掩就可以了。这也是对儿童性别教育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和过程,成年人没有必要为此当着孩子的面去指责大人,更不能错误地去训斥孩子。
彭晓辉认为,4-6岁孩子的母亲带男孩进入到异性专用场所时,应该事先跟其他人打个招呼,提醒其做适当的遮掩,这不仅是一个礼貌的交往方式,也是对孩子的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如果受干扰的一方当着孩子的面去训斥家长,甚至训斥孩子,这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是不当的做法。现代社会女性意识的觉醒,这是一件好事,但性的价值观、性的禁锢、性的保守观点依然存在,两者一结合,就可能出现将个人权益绝对化的做法,实际上影响了人际交往关系,甚至会伤害到当事的孩子。
彭晓辉说,4-6岁儿童进入异性的场所,不仅没有道德伦理的问题,也没有法律的问题。受“干扰”的一方和孩子的家长,即使发生争执,应该避开孩子,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如果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家长,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使得孩子产生心理阴影,这对他们的性心理发展不利。
武汉大学教授、湖北省礼仪协会会长、我国著名礼仪学专家李荣建教授认为,在这个事件中,男孩的母亲的行为有些不妥当,她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其他人的感受,考虑自己孩子更多一点。对于事件的另外一方,反应有些过激,事发后她可以和对方进行沟通和交流,但其沟通的方式包括语言、语调、措辞等应该更柔和一点,更婉转一点,没有必要发生剧烈的冲突和争吵,尤其是当着孩子面的时候。
相关新闻
媒体:带十岁儿子进女更衣室,别人受得了吗?
近日,有网友向一位博主投稿称,“当地的游泳馆每天都有女性带儿子进来,不止一个,都是十多岁的,长得人高马大。”该网友叫工作人员来处理,“工作人员说小男孩还小,管不了,他妈妈说‘孩子又看不懂的,就你精贵怕看!’旁边的男孩还在笑。”
这样的新闻几乎年年有,前一阵还有类似的男童进女厕的事件也曾引发过热议。不过跟女厕不同的是,游泳馆更衣室没有隔间,这次热议的事件中,男孩的年龄也不小,因此舆论的水花更大一些。
无论是从其它顾客的隐私保护,还是从孩子的性别意识培养上来讲,带十多岁的男孩子进女更衣室都显然是不合适的。当着陌生异性的面换衣洗浴,就算异性只是个孩子,人们也难免会有尴尬和不适。而这样的事情发生,受害的可能还有孩子本身。孩子们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性别教育是不可缺失的一环,在孩子懂事后,依然把他们带入异性更衣室,容易造成孩子性别意识的混乱和性早熟。
但问题出在,带男孩进女更衣室的妈妈们可能并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人们的文明观也在不断转变。我们依靠基本的公共生活规则和文明素养来与陌生人相处,也以此来保护自身的权益不受侵犯。让孩子独自更衣或独自在外等待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这些妈妈们将这样的安全考虑置于其它顾客的隐私权之上,显然没有做到对他人、对规则的尊重。但在公共空间内的相处,公共精神和规则意识却恰恰是最需要的。
而性别教育,也是父母们的文明观在育儿中的体现。一般认为,孩子在3岁左右就已经明白男女之分了,父母们需要从小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从而为他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打好基础。其实,去厕所、澡堂等区分性别的公共空间,恰恰是帮助孩子树立性别意识、涵养公共意识的契机,父母们在此时的正确示范和提醒更能帮到孩子。
也需要看到,文明的培育和公共空间秩序的维系也离不开公共设施的配套。可能对于父母来讲,尤其是孩子年龄较小时,独自带娃外出时确实存在着现实的困难。尤其是在全面三孩的背景下,我们更要提升公共空间对育儿和母婴的友好程度,这其中就包括第三卫生间、母婴室等空间的配备和管理。
而对于游泳馆来讲,若是真如网友所言,“每天都有妈妈带儿子进来”,面对这样明显的需求,即使不能单辟出一间屋子,也应该通过拉帘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或是提示工作人员主动帮助同性的儿童更衣。面对顾客的投诉建议,也可以采取树立或张贴标语的方式,明确几岁以上儿童不可进入异性更衣室,或是提示家长在家中或车内提前给孩子换好泳衣。
十多岁的孩子进异性更衣室,显然不能以一句“孩子又看不懂”来搪塞。提升社会的文明水平,虽不能一蹴而就,但也应该重视每一次的文明实践,激发不守规则的耻感,让人们对公共秩序保持一份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