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电力供应紧张、能耗双控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多地相继发生“拉闸限电”现象。限电突如其来,为了抢抓生产,一些企业选择了抢购柴油发电机以保障电力供应。
10月18日,多家柴油发电机生产企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公司柴油发电机订单饱满,工厂纷纷开足马力在生产。其中,400千瓦、500千瓦的柴油发动机交付时间正常在15至20个工作日之间。
“现在发动机比较紧缺,上游原材料价格在涨价,最近一段时间发电机的价格也涨了一些,400千瓦的品牌机的价格18万元至20多万元不等。”扬州地区一家发电机生产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A股市场方面,发电机概念股也受到市场追捧。记者在互动交易平台上看到,近期投资者通过互动平台纷纷向上市公司询问是否有发电机产品,订单销售情况如何,上市公司也积极进行互动回复。
投资者追问发电机业务布局
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回应
发电机市场的火爆行情传导至A股市场。记者发现,发电机成为投资者互动平台热词,不少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渠道,透露了其在发电机业务方面的布局或进展。
10月8日,投资者询问泰豪科技“公司的发电机业务可以理解为供不应求,卖断货了吗?”公司方面回复称,“近期受各地双限等政策影响,公司智能应急电源相关产品出现订单较往期大幅增加的情况,公司正在加紧备产,以尽快满足交付需求。”
10月11日,有投资者向威孚高科提问,“现在全国各地缺电,公司的燃油喷射产品能否应用于柴油发电机上?”公司方面回复称,“公司燃油喷射系统产品广泛用于各档功率的柴油机,为各类载货车、客车、工程机械、船用、农机、发电机组等配套。”
此外,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发电机相关问题,凤形股份、绿田机械、潍柴重机、潍柴动力(02338)等公司在互动平台上也进行了积极回复。
10月18日,被市场归为发电机概念股的中电电机冲击涨停。记者致电询问相关事项,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没有小型的,只有大型的,主要供应风电厂。公司的订单情况一直相对是比较稳定的。”
区域限电时有发生
企业自购发电机“应急”
今年9月份,在“能耗双控”目标压力下,全国多地宣布严控能耗,实行用电降负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重点用能企业限电限产。
“差不多就是在限电发生后,订单陆续开始增多。广东、江苏包括浙江等省,都有收到订单,目前订单大概在200多台,有些已经不接了,太多了。”上述扬州地区发电机生产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平时交货正常一个星期左右,现在差不多要20天。”泰州地区某发电机生产企业销售经理告诉记者,“不管是哪一家货都是比较缺的,因为有品牌的发动机就那么几家。”
“发电机组更多的是为了应急,比如说企业来了一个大单子,为了能如期交付不违约。但如果一直用发电机发电,从成本上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毕竟还是电价相对比较便宜。”有内燃机行业从业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柴油发电机保生产,完成订单是正确的方式。从长期能耗降低的角度看,企业可以通过峰谷电储能设备来进行能源管理。当然,电力紧缺,限电无法预判的情况下,储能设备不如柴油发电机,因为柴油发电机是解决电力缺口最快的方式。”
电价改革初显成效
供电紧张形势趋于缓解
中信建投公用事业及环保首席分析师高兴表示:“为解决能源保供问题,国家发改委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多项能源保供政策,从成本端和收入端对电力企业予以疏导支持。”
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提出调整燃煤发电交易价格上下浮动范围均不超过基准电价的20%,并明确该文件于10月15日起实施。
据江苏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2021年10月中旬,江苏电力市场月内挂牌交易于10月15日11时结束,最终成交294笔,成交电量19.98亿千瓦时,成交均价468.97元/兆瓦时。江苏省煤电基准价为391元/兆瓦时,此次成交价较基准价上浮了19.94%,接近20%的价格浮动上限。
无独有偶,山东电力交易中心近期率先组织开展了深化煤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的首次交易。10月15日,共有49家燃煤发电企业(97台机组)与79家售电公司和5家电力用户参与,成交电量110.7亿千瓦时,成交均价较基准电价上浮19.8%。
“短期来看,20%的涨幅已经缓解了煤电企业成本压力,能够缓解用电紧张的短期局势。电力市场成交价上涨,可以提高煤电企业的出口电价,提高收入,但是当前煤炭价格还在上涨当中,对于煤电企业,只要上网电价能够覆盖电力生产成本,他们会尽最大努力生产,但如果煤炭价格继续上涨,超过了上网电价,生产越多亏损越多,那么用电紧张的态势则无法缓解。所以,未来还是要看煤炭价格的波动情况。”盘和林表示。
10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等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经济平稳运行。会议要求纠正“一刀切”停限产或运动式减碳。
“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上升至20%,由此逐渐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本质上是从需求侧调节用电需求。”盘和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