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海军,1978 年出生,现任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知耻后勇可以扭转开局的不利。"
家里唯一的电器是电灯泡
从家庭背景来说,有人口含金汤匙,有人却是幼失怙恃。
我自认为出身不好也不坏,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出生在湖南衡南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我兄弟两人,爷爷奶奶和未结婚的叔叔一起生活。家中除了父亲上学到初中外,其余长辈 "
斗大的字不识一筐 "。
母亲体弱多病,但父亲身材高大,能力较强,80 年代在生产队里砌了第一栋五间红砖房,并且做了小工头。
但好景不长,在我六七岁时,父亲在家突患脑出血,经医院抢救得以苏醒,但落下后遗症,再也不宜外出务工。家里因病致穷,只得守着农村几亩薄田度日。
因缺油水,我体形很瘦,个子高,穿着亲友大人的旧衣服,宽松如道服,初中时被赠外号 " 董和尚 "。
还记得大学时申请困难补助时,我心情极其复杂地用过一句话: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电灯泡。直到我读博依靠兼职收入给家里买了一台电视机才打破这个状况。
寒门生活能够带来什么?
父亲病倒后,我家经济来源主要靠家庭农业劳作。我和弟弟自然成为替补的主要劳动力。
现在回顾那段生活,寒门生活中的物质限制下的困争,促进了个人独立、自律、坚韧等品格的形成,驱动了自我时间的控制、锤炼心志和移情理解社会,跨越原生的生活世界实现了阶层流动。
在物质受限的家境中,反映在学习上首先就是学习资料的缺少,特别是课外资料。这很容易养成个人勤俭节约的习惯,体现在对物质资源的精细利用上。
第一点就是细读深究式学习。
在上大学前,学习资料主要是学校发的教科书。我进入大学前读的唯一一篇长篇小学是《平凡的世界》,看得心潮澎湃,有多少感同身受。
我因图书稀缺而养成了深读细读慢读的习惯,每个字词基本都要细嚼慢咽,导致现在与女儿同看一些文字时,速度明显慢于她。
第二点就是书非借不能读。
其次,物质受限体现在家里的学习环境上。在 5
瓦灯泡照亮两间农村大房间的光亮下,晚上不太可能进行读书学习。因此,这要求我必须在放学后的白天完成作业,甚至在学校里利用空闲时间快速把作业完成,使我逐渐养成了干净利落及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我在初中住校前,常与爷爷奶奶同住,我因此也收获了最为朴素的忠孝道义等三观。爷爷奶奶常常会替我爸妈想着我的学费事情,并给我打气 "
放心,好好读书,不用考虑学费的事情,只要他们还在,就不要担心没钱而失学 "。有了这番话,我虽贫却但没有心理负担。
第三点,读书基本是我个人走出底层的唯一途径。
山村里没有其他诱惑,读书跳出农门的诱惑驱动力最大。
身体劳作的规训作为长子的我,小时候就经常需要承担家务活。身体劳作带给我的体悟有:
第一,身体劳作体验加强了个人对父母的理解,增强了对他人期望的感受力。
第二,高强度的劳作能锤炼心志。
第三,农业劳作养成了较强的耐受力和毅力。经过双抢,我就会觉得有书读真是很轻松的事,任何高强度的学习比起双抢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第四,体力劳动倒逼我初步开展时间管理。寒暑假中的春节与双抢劳动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因此,我会在学校尽可能多地完成学习作业任务,高效学习,学会统筹利用零碎时间。
走一步看一步撞出来的成功
我走上读书考大学之路并非完全的个人选择,也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
小时候生活的乡村里村民勤劳朴实、农耕文化盛行。村民内心认同读书人所取得的成就并以此为傲。哪怕是出去打工也要先读书,书读得多才能挣得多。
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上半期之前,中专毕业能 " 包工作分配
",而读高中能考上大学的比例很低,不确定性很大。因此,优秀拔尖的初中生第一志愿选择是报考中专。而我却因中考成绩不理想与中专失之交臂,进入到省重点高中县一中。这是在社会发展机会结构中,我面临的一次
" 阴差阳错 "。
上个世纪 80、90 年代,中专生 " 红极一时 "(图源网络,侵删)
高中阶段,我学习扎扎实实,特别是数学成绩非常突出。文理分科之时,因班主任一句话而选择了文科:"
数学成绩好的同学选读文科,考不上大学,我负责,打包票。"
高考发挥欠佳再加上考前志愿填写欠妥,我被调剂录取。心有不甘,但家境不允许回去复读,我必须积极向前。于是在进入大学后,我即开始着手研究生考试与学习的计划。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我对研究逐渐感兴趣并且向往着高校的工作,在家乡地方高校求职之时,我希望能适度安排配偶工作,得到 " 若你是博士就好办
"
的回答。受挫后我又马不停蹄地准备考试攻读博士。可以说,我似乎非常顺利地一口气从小学读到博士毕业。
但这个过程,特别是进入高中学习后,并不是我和我的家庭计划的,而是在面临社会结构机会时,我个人走一步看一步撞出来的成功,甚至是偶然决定的,在个人努力的作用下获得了自我效能感。
不可否认的是,在个人决定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并提升了分析思考问题并独立承担决策结果的能力。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并不是穷人的孩子很早就具有当家的能力,而是你不当家不行。与含着金汤匙的富孩子不同,寒门唯有自己独立安排和自我负责。从这种意义上说,"
寒门能出贵子 " 是一碗值得喝的正能量鸡汤。
总体上说,个人成功嵌入在个人努力与时势结构机会中,是由多因素共同影响决定的。寒门子弟的成长亦是如此,并且其个人努力更重要,意义更重大。
[1]林曾 . 从寒门走进象牙塔:中美大学教授社会流动之比较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3(9):52-60.
[2]余秀兰,韩燕 . 寒门如何出 " 贵子 " —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阶层突破[J]. 高等教育研究,2018.
39(2):8-16.
本文来源中国知网,原文题为 " 成长的驱动与机会:底层苦难经历的自我民族志
"。因篇幅考虑,内容有所删减。如要引用,请上中国知网下载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