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翼云教授谈白居易园满成功
刚入腊月,寒风便扑面而来。华府诗友社十二月四日晚八点的云端讲座却异常火热,四十余位诗友闻名前来聆听老社长许翼云教授讲谈白居易。就连许教授的家人也前来助阵,播放幻灯片、录相、插播音乐,谱写了一段父子及外甥女一起上阵的佳话。
许教授沿袭自已独特的风格,不拘限于一诗或一词,而是用白居易的代表作串起他的一生。在介绍这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时,许教授揭秘白居易不仅被称为“诗王”和“诗魔”,而且还是御赐诗仙。这个封号源自唐宣宋的吊唁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它比贺知章称之为“谪仙人”的李白规格更高。
白居易的一生以贬为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志在兼济天下,后期偏重独善其身。 兼济天下主要表现在补察时政,多为讽谕诗。因此,白居易提倡“始知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独善其身则表现为淡泊悠闲,多为闲适诗。白居易效法陶渊明悠闲的生活态度,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晚唐诗人张为称作“广大教化主”。他是唐代存世诗歌最多的作家,达二千八百余首。他也是唐代诗人中,作品在生前流传最广的,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其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因此,许教授首先介绍的便是《长恨歌》,并揭示此篇千古绝唱是白居易应其好友王质夫和陈鸿之挑战,费时三天三夜而完成。
许教授点明《长恨歌》是白居易最成功的作品,最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长恨歌》的主题似乎是恨,但整首诗除结尾处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来回应题目外,通篇很少有恨样字眼。作者是通过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把恨意一层一层展示出来。为了听众便于对照,许教授特意把这些精彩的段落用红色标注。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全诗纲领,揭示了长恨的缘由。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段,是诗中关键之处,由此启开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之幕。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让唐玄宗“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最后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杨贵妃。通过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如此思念,进一步深化和渲染了“长恨”的主题。通过许教授的讲解,听众理解了长恨既有对唐明皇的贪念女色而导致安史之乱的谴责,也有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的悔恨。
随后,许教授讲起了白居易16岁时的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高度赞赏白居易把这首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命题的试帖诗,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成了顽强生命力之绝唱。在谈到白居易考中进士后针对河南经乱所写下的《望月有感》时,许教授结合自己在战乱时和客居异国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切身体会,真切的遭遇和痛心的磨难令听众深受感动。许教授通过“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讲述了“刘白”的由来;通过致元稹的信,讲述了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的“元白”;通过自己乘车经过江南时的亲眼所见,感叹白居易在一千余年之前写的《池上》,至今仍然是那么准确生动。最后,在家人的协助下,播放了数首用白居易的诗词谱成的歌曲,让听众们得到了诗和歌的享受。
在互动阶段,听众提问《长恨歌》是在说唐明皇,为何首句却用“汉皇”。许教授解释这是因为要避祸。白居易是唐朝大臣, 如果公开谈论唐代皇帝的隐私或过错,轻则丢官入狱,重则丧命。而且这种借代的方法历代文人都常采用,除了避祸还有以下功能: 1. 用比喻以产生漠糊感,例如许教授近来所作的《桌下小童》即如此。2 加深神秘感, 例如各种神话或笔名。有的听众表示,许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讲解白居易的诗,不但让人理解更加透彻,而且十分感人,差点流下眼泪。大家都期待着许教授的下一次讲座。
风行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