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岁的王女士(化名)是名白领,在杭工作的她想趁年轻多拼事业,加班干活,饥一顿饱一顿是常事。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总感觉胃部隐隐作痛,嗳气泛酸更是让她头痛。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近两个月,前几日,王女士在工作时又被突如其来的胃部抽痛折磨得够呛,这才找到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陈冻伢副主任医师就诊。
陈主任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建议王女士进行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
" 我就一点不起眼的小症状,非得做胃镜吗?" 由于听说胃镜很痛苦,王女士起初犹豫不决。
陈主任笑着安慰王女士,胃镜检查是发现上消化道疾病的最直观手段,而且现在有无痛胃镜,睡一觉检查就做好了。王女士这才同意配合,她先是做了
C14 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一种方法),显示为阴性,可接下来的胃镜检查却发现了大问题;
周女士的胃黏膜光滑红润,蠕动好,胃镜下并没有发现幽门螺杆菌活动的痕迹 ,
但当陈主任将镜头靠近胃窦小弯区观察时,却发现整个光滑无瑕疵的胃窦区域却出现两处不那么协调的 " 糜烂灶 "。
" 不排除肿瘤可能!" 陈主任立马换更精细化的放大染色胃镜对这两处病灶进行精查。
果然,两处病灶在放大胃镜下 " 无所遁形 ",提示 " 未分化 / 低分化癌
"。随后的病理检查也验证了内镜诊断:低分化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
" 癌症?"
得知结果的王女士犹如晴天霹雳,经内外科专家共同研讨,王女士最终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治疗。所幸,由于尽早发现和诊断,手术病理提示癌肿尚处于早期,没有淋巴结转移。
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中青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生活与饮食习惯及遗传等有关,也有一些研究认为,该病可能和青年女性的雌激素代谢旺盛有关。
胃印戒细胞癌非常善于伪装,有时连胃镜都难以发现,它一开始并不在胃黏膜表面作乱,而是在黏膜下方悄悄生长甚至发生浸润,可能表面一点点的糜烂,底下已是晚期了。
胃印戒细胞癌如能尽早发现并切除,患者长期生存的几率较高;等到中晚期,癌细胞会使胃挛缩,变得僵硬,形成 " 皮革胃
",甚至突破胃壁直接蔓延到腹膜或邻近器官,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治愈希望也较为渺茫。
陈冻伢介绍,像王女士这样年轻的胃印戒细胞癌患者,在临床上碰到的比例并不高,可有一类疾病是胃癌的罪魁祸首,那便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 I 类致癌物,证实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有密切联系。据权威数据显示,95%
以上的胃癌患者被检出患幽门螺杆菌感染。
" 几乎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都会引起胃炎,出现腹胀、消化不良、反酸、腹痛等症状,所以千万不能忽视胃部的小症状。"
陈冻伢强调,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罹患胃癌风险。值得一提的是,幽门螺杆菌危害诸多,但真正发展到胃癌的比例才
1%,因此也不必过度恐慌,及时检测,尽早治疗。
医生提醒,早期的消化道肿瘤往往没有特别的症状,胃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和诊断消化道肿瘤的最佳方法。《胃癌诊疗规范(2022
版)》指出,符合以下任意一条者,不管有无症状都要行胃镜检查:
(1)年龄大于 40 岁,男女不限;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患者;
(5)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