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其乐融融:记世界文化节上的“载道”竹竿舞
从中国文化节,到世界文化节,“载道”网站这次把古老的中国竹竿舞带到了世界舞台上。 九月初“载道”网站的竹竿舞在中国文化节上崭露头角,大受好评。九月底他们受世界文化节组委会邀请,又回到了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广场。 中国畲族民歌《跳起来》再次响起,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他们汇聚在5面锣鼓、9根竹竿、和12个少年少女身边。孩子们用竹竿迅速变幻成田字形,井字阵,米字圈,钻竹竿,各种花样玩得人眼花缭乱,引起阵阵喝彩。 对许多观众来说,这是第一次体验这种古老的“中国民族风”。舞蹈团的女孩子们带领大家尝试跳舞。大家从开始的小心翼翼,到逐渐加快速度,体验三个速度层级的晋级挑战,一发不可收,跳过一遍再来一遍。大人带着孩子,情侣相互携手,提着裙摆,捂着帽子,千姿百态,欢乐融融。只要音乐不停,观众就停不下来。 三大两小的五面鼓也快被观众们玩坏了。男女老幼争相敲鼓,只要跟上音乐的节奏都是和谐的,但也有鼓点敲错误导了跳竹竿的行差踏错被夹了脚,一时间欢笑裹着尖叫声,笑意在现场每个人脸上流淌。
正式体验结束后,人们流连不去,一再要求加演并延长体验环节,竹竿舞团的孩子们克服了打杆的疲惫和辛劳,再次为现场的观众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表演和妙趣横生的体验,很多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人们和演员们合影留念,真正让不同族群的人们体验并了解了各自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世界文化节的欢乐。
“载道”竹竿舞成为世界文化节上民众喜闻乐见,互动最多的节目之一。不过这次的观众,更多是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新老移民。他们身着民族服饰,骄傲地展示母国的文化,也怀着好奇和欣赏,了解和参与其他族裔的文化活动。和而不同,其乐融融,这便是世界文化节的初心吧。
中国竹竿舞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就有文字记载,最早起源于海南岛的黎族祭祀风俗——跳柴。每当逢年过节庆祝丰收时,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敲起欢乐鼓,跳起竹竿舞,祭祀祖宗神灵,祈福来年顺利。后来传到中国各地,京族、瑶族、壮族、佤族、苗族、畲族等都有不同风格的竹竿舞。
值得关注的是,竹竿舞的表演者是一群土生土长的美国华裔孩子。两年前,Emily Jia和Doris Wang 看到小伙伴们因为缺少语言环境,很难坚持学中文,就自发创办“载道”网站(thez.us),让大家通过这个网站分享汉语作文,记录和交流华裔Z世代的生活态度和对世界的看法。这个暑假,他们砍倒自家后院的翠竹作道具,请来中国民族舞老师编舞蹈,在暑假抽空练习,终于用40天解锁古老的“东方健美操”。他们一边参与,一边记录;一边学习,一边传播。 美国出生的华裔二代如何在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之间取得平衡?我们在世界文化节上,看到了孩子们自发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