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郊香山东望北京城,中信集团总部所在的“中国尊”在城市天际线中分外鲜明。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温世君
编辑 |陈弗也
出品|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12月6日,中信集团召开干部会议,会上宣布中央决定,奚国华任党委书记。
此前的11月24日,奚国华的前任朱鹤新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此后被正式任命为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成为3.38万亿美元国家储备的守门人。
12月14日,中信发布公告:根据国务院决定,朱鹤新不再担任董事长。
至此,中信“换帅”事宜基本尘埃落定。
按照惯例,在履行完相关流程后,奚国华将出任董事长,成为这家中央直接领导的巨型国企一把手。走过44年历史的中信,也即将迎来继荣毅仁(任期1979-1993)、魏鸣一(1993-1995)、王军(1995-2006)、孔丹(2006-2010)、常振民(2010-2020)、朱鹤新(2020-2023)之后的第七任董事长。
利用外国资金搞投资、搞建设,是中信起源之地,让中信自带浓厚的金融DNA。随后的40多年,中信更是在金融领域长袖善舞,跻身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之一。
不过,与前任朱鹤新浓厚的金融业背景不同,奚国华的履历集中在中车、一汽等实业型央企。中信这家10万亿级的央企,在此时迎来这样一位技术型、实业型的掌门人,备受关注。
资产超10万亿,底色是金融
中信有多大?2022年末,合并口径总资产10.6万亿元。与之参照的是,2022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一线城市的合并GDP规模也就11.51万亿元。
中信有多少人?全球雇员共31万。以拿承诺为“兄弟们缴齐五险一金”的京东为例,在收购合并德邦物流之前的2021年末,京东物流一线的员工刚刚超过30万人。根据中信集团2022年12月公开的国有企业“2021年度工资分配信息”显示,参与披露的14.96万名职工,平均工资30.64万元。
中信有多赚钱?2022年全年,净利润946.12亿元,相当于每天净赚2.59亿元。如果把这个净利润规模与A股上市公司做比较,可以排在5321家上市公司的第11位。
事实上,中信已连续15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2023年位列全球第100位。
不过,就是这样一家“巨无霸”,中信的底色还是金融。
时间回到1979年1月,人民大会堂福建厅,荣毅仁等工商界“五老”被时任中央领导接见、谈话。时值北京冬日,午餐时,工作人员还在福建厅一角支起两张桌子,众人一起吃了涮羊肉。就是在这次谈话后,荣毅仁领到一个任务:全权负责主持一个单位,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搞好”。
此时,当年的民国首富公子、上海滩“荣家小开”,曾经的上海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被中央领导称为“荣老板”的荣毅仁,已经63岁。
十几天后,荣毅仁提交了由夫人杨????清誊写的《建议设立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的一些初步意见》,很快得到国务院批复。这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集团前身)召开第一次董事会,荣毅仁出任首任董事长、总经理。
荣毅仁和夫人杨????清。来源:视觉中国
四十多年的时间,中信从北京金鱼胡同和平宾馆租用的办公室起步,到建成、入驻北京最高的地标建筑中信大厦“中国尊”;从1982年在日本试水发行“武士债券”完成中国企业首次海外募资,到2014年中信集团借壳在香港整体上市;从荣毅仁“自掏腰包”借款垫资的1000万元起步,到2022年2季度总资产突破10万亿人民币。
借助资本的杠杆,乘着国家和时代的浪潮,中信的产业触角所涉甚广。在中信官方公布的战略框架中,其业务已经分布在五大板块:金融服务、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
从收入的角度看,中信的业务体量主要集中在两大板块。2022全年6778.47亿元的营收中,“金融服务”占比38.92%最高,“先进材料”(主要是矿产和金属)其次,占比36.82%——二者合并贡献了中信整体营收的75.74%,四分之三还多。
截至2023年12月,中信集团主要业务板块和主要下属公司。来源:作者绘制
但从利润角度看,金融板块压倒性优势非常明显:2022年,“金融服务”板块为中信贡献了83.26%的利润,相较上一年还上升了2.98个百分点。
实业背景的新“一把手”
在中国金融业授权专经营的监管体制下,中信是为数不多的拥有“全牌照”的金融航母:
包含银行(中信银行、中信银行国际、中信百信银行、哈萨克斯坦阿尔金银行、临安中信村镇银行)、信托(中信信托)、保险(中信保诚人寿)、证券/投行(中信证券、中信证券国际、中信建投、信银投资)、公募基金(华夏基金、中信保诚基金)、投资资管/私募基金(信银理财、中信资本、中信证券投资、中信金石、信诚资管、中信聚信、中信信惠)、期货(中信期货)、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金融租赁(中信金租)等等一众持牌金融机构和子、孙机构。
这些机构叠加资金体量,让中信系成为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近年来最引发大众关注的,就是2017年中信股份(中信集团港股上市主体)、中信资本联合凯雷投资集团,以20.8亿美元价格收购收购麦当劳在内地和香港未来20年的特许经营权。
随后,麦当劳中国更名,“金拱门”横空出世,中信资本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出任董事会主席。
实际上,就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02年末,“金融服务”板块占中信总资产的94.2%。也就是说,金融业之外的数量众多的公司和产业,仅占中信资产的5.8%。中信的主业,毫无疑问是金融。当然也有金融行业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高负债率,截至 2022 年末,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87.48%。
因此,当2020年9月国家开始推进“金融控股公司”试点,要求控股或实际控制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公司必须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之后,中信成为首批申请、首批获批的机构。
截至目前,央行也仅仅受理了五家,但只有三家获批拿牌——“光大集团”和“万向控股”已受理申请,不过尚未获批。
截至目前获得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的金融控股公司名单。来源:作者绘制
在当下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指针之下,就不难理解奚国华的这次接任。
现年60岁的奚国华,1985年从上海铁道学院(后并入同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铁道车辆领域工作。2008年6月,奚国华出任中国北车执行董事、总裁、党委常委。奚国华曾主导参与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合并,之后成为中车集团总经理、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2017年10月,奚国华调任央企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成为央企正职一把手;几个月后,2018年6月,再次调任一汽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在一汽工作两年,2020年6月,调任来到中信集团,任党委副书记;当年8月出任副董事长、总经理。
2022年7月,中信金控在获央行批准之后成立,奚国华兼任首任董事长,“接班”迹象已经明显,直到此次人事更迭。
凤凰网在此前的报道中曾经援引一位中车前员工对奚国华的总结:“田心小镇让传统科研院所裂变全球,京沪线上刷新地表极速,率高端装备首登北美重地(波士顿)、受命出关让解放红旗王者归来,中国尊上续写巅峰故事。”
矿产和金属,或成为实体发力点
中信集团并不归属国务院国资委管辖,也未被列入国资委97家“央企”名录。但中信作为26家“中央金融企业”之一,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
相较于“中央金融企业”名单中一众银行、保险、AMC(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等比较“纯”的金融机构,中信又有其特殊之处——产业和资本的融合。
在2023年7月中信召开的中期工作会议上,时任董事长朱鹤新在篇幅不长的讲话中,三次强调了“服务实体经济”。
在不久前的11月2日,中信集团党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再次强调:“要始终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发挥中信金融全牌照优势……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而今年早些时候,时任副董事长、兼任中信金控董事长的奚国华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明言:“中信金控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努力找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和发力点。”
对于中信而言,金融板块大且强,但五大板块中以矿产和金属为主要业务的“先进材料”,无疑要成为发力点。
2023年4月10日上午,注册制首批上市企业的十家企业中,有中信金属的名字。中信金属主业是金属矿物贸易,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实体的模式。特别是在资源矿产类的大宗贸易领域,资金的优势往往决定着穿越价格周期,甚至参与采购定价和保证稳定供应(承诺包销,即offtake)的能力。
除了上游的金属矿产,在金属冶炼方面,中信布局也非常早——
1987年,中信香港成立。1991年,中信香港借壳“泰富发展”上市,更名“中信泰富”,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红筹股”,很快跻身恒生指数33只成分股。利用香港平台募资,在境内外进行投资,一度让中信泰富成为中信旗下最大的非金融实业业务平台。
2014年,中信集团整体上市,募资1455亿港元,也是利用了港股“中信泰富”的壳。
1993年,中信泰富开始布局冶金产业,收购江阴兴澄钢铁厂;2004年,中信泰富收购黄石东方钢铁厂,更名为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随后通过湖北新冶钢控股A股上市公司大冶特钢;2006年,中信泰富收购石家庄钢铁有限公司部分股权;2008年,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在上海成立。
彼时,中信泰富由荣毅仁之子荣智健掌舵,金属冶炼方面的并购,也聚焦在非常垂直的特钢(特种钢材)领域。
荣智健曾公开表示,特钢主要客户分布在汽车零部件制造,发电设备生产和工业机械制造等行业。“预计在未来10年,此行业仍将有大幅增长,因此,集团对特钢生产前景充满信心。”当时有市场观点认为,如果中信泰富能对旗下的三家特钢生产企业完成高效整合,“基本上就可以垄断了国内的特钢生产行业”。
不过,旦夕祸福。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荣智健主导的中信泰富投资澳元外汇衍生品工具巨亏156亿港元。当时媒体普遍认为,身为财务董事的荣智健之女荣明方负有第一责任。2009年4月,荣智健请辞中信泰富董事会主席。法制日报对此评论称:一代“红顶商人”就此谢幕。
2009年3月25日,香港,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在08年全年业绩发布会现场,10多天之后荣智健请辞。来源:视觉中国
“截胡”沙钢,接手南钢
受上述事件的影响,中信泰富对钢铁产业的投资稍有停顿,甚至在2010年出售了石家庄钢铁65%的股权。但荣智健对特钢的市场判断并没有问题,叠加钢铁本身的实体经济属性与政策指针的匹配,中信泰富又开始落子布局。
2017年,中信泰富收购青岛特钢;2018年,中信泰富收购江苏靖江特钢,控股下游企业济南泰富特钢悬架公司。2019年,中信泰富旗下特钢板块,整体通过旗下上市公司大冶特钢重组上市,更名为“中信特钢”——1月启动整体上市计划,8月获得证监会批文,10月完成重组和整体更名。
这样的速度,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并不多见。
由此,中信特钢成为中国最大的特种钢集团,旗下主要包括早期荣智健时期布局的江阴兴澄特钢(棒材、板材)、湖北黄石大冶特钢(无缝钢管、棒材、锻材),近几年并购的青岛特钢(线材、板材)、靖江特钢(无缝钢管),以及几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
“胃口”不小,步履仍不停。2021年1月,投资4亿元参股天津钢管;2023年1月,控股天津钢管。
在此后的布局中,中信特钢又陷入了一场事关复星系、沙钢系的纠纷中。
2022年,陷入流动性风波的复星系开始频频出售旗下资产。当年10月,复星公告拟将其持有的南钢股份 60%控股权转让给民营资本巨头沙钢系。当时,剩余的40%股权持有人为南钢集团,穿透后是南京国资和南钢高管持股。
2023年3月15日,南钢股份发布公告,复星已经与沙钢签署对价135.8亿元的协议,且沙钢已经支付80亿元的诚意金,但公司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
先前市场已有传闻,南钢集团与中信泰富有接触。4月2日,中信泰富全资子公司湖北新冶钢出资135.8 亿元增资南钢集团(正是之前沙钢的购买价格),成为南钢集团新的控股股东。同日,南钢集团发出行使优先购买权的通知,向复星系股东购买南钢股份60%股权。
面对这个变化,沙钢方面自然不满,随后向复星发起诉讼。复星则强硬回复,称沙钢方面“罔顾基本事实与基本法律关系,滥用诉权”。
10月13日,南钢集团收到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民事调解书》,南钢集团向沙钢支付补偿款,沙钢自愿退出交易。12月6日,南钢发布公告,相关交割完毕,实际控制人由郭广昌变更为中信集团。
对于中信特钢这样起步于资本运作的上市企业集团而言,通过不断有优质资产的注入,支撑股价和市值,本就是题中之义。在这样的思路下,中信特钢对南钢的“截胡”也不让人感到意外。
或者我们追溯百年荣氏家族的历史来看,本就起步于钱庄,发迹于实业。解放前荣家办厂,就是杠杆模式:“建成一家厂就抵押,取得抵押贷款后再办一家厂,如此循环往复,荣家越做越大。”荣氏家族成员荣鄂生曾回忆荣毅仁的父辈荣德生、荣宗敬兄弟:“经历了三四次极大的风波,都能挺过去,还是由于得到银钱业的帮助”。荣毅仁之父荣德生,更是在1913年就写下自己的“致富经”:“只有欠人,赚下还钱,方有发达之日。”
金融本就是实业的活水,这一点中信创始人荣毅仁很清楚。但活水要汇聚能量,还是要时代托起的风浪。
再回到1978年2月,荣毅仁刚刚再度出山,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很激动,写了几句诗:
“往日风云过眼底,今朝人物数英雄。不甘伏柄添砖瓦,万里江山代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