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厄尔尼诺现象将持续 中国夏季或"南涝北旱"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获悉,赤道中东太平洋2014年10月形成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在今年春夏季将继续维持。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导致全球气候出现一些异常。受其影响,今年夏季,我国可能出现“南涝北旱”:江淮流域和江南降水可能会比常年同期偏多,局部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干旱较重。 海水温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环流 地球表面由71%的海洋和29%的陆地组成,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可能会使大气环流发生变化。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持续偏高或偏低,就可能会出现“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进而通过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影响全球气候。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特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反之,则称为“拉尼娜”(西班牙语“小女孩”“圣女”)。厄尔尼诺事件一般2至7年发生一次,是当前科学预测气候趋势时重点考虑因素。 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2014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迅速上升,比常年同期偏高0.5℃,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到了10月,海水表面温度已连续6个月比常年同期偏高0.5℃以上,标志着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形成,“圣婴”再次到来。 1997—1998年,发生了1951年以来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引起全球气候异常,一些国家和地区暴雨频繁,洪涝成灾,一些国家和地区却高温少雨,遭受严重干旱。那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至少造成两万人死亡,全球经济损失高达340多亿美元。1997年夏,我国北方出现了罕见的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 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已影响我国 国家气候中心正研级高工周兵介绍,去年开始的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导致全球气候出现异常:南美洲多国遭遇洪涝灾害,一直被认为水资源充沛的巴西发生了1930年以来最严重旱灾,900多个城市水资源告急,巴西农业区遭受1965年以来最大损失。在刚刚过去的冬季,美国中东部先后6次遭受大范围暴风雪袭击,部分地区最低气温降至零下45℃,波士顿累计积雪达2.6米,均突破历史纪录;而在南半球,澳大利亚夏季持续高温,突破历史极值。 “圣婴”的影响力也波及到我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刚刚过去的冬季非常温暖:2014/2015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1℃,特别是在1月和2月,全国平均气温均创历史新高。另外,2014年登陆我国的台风只有5个,较常年(7—8个)偏少,其中8月没有台风登陆,这在历史同期非常罕见。另外,去年夏季,我国东部主要多雨带在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出现“南多北少”特征。 厄尔尼诺不等于洪水猛兽,影响有利有弊 根据国内外对热带太平洋海温分布的监测和未来演变趋势预测,国家气候中心预计当前的厄尔尼诺事件将于今年春夏季再次发展加强。受其影响,今年夏季,我国可能出现“南涝北旱”:江淮流域和江南降水可能会比常年同期偏多,局部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干旱较重。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表示,持续发展的厄尔尼诺事件还可能导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偏少,但平均强度偏强;江南南部、华南北部高温日数偏多,东北地区北部有阶段性气温偏低。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表示,厄尔尼诺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一个强信号,但非唯一信号,不能简单地把任何气候异常都归结于厄尔尼诺,而且也不能简单推测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气候必然会出现某些特定的现象,实际的气候特征一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厄尔尼诺不等于洪水猛兽,它的影响有利有弊。国家气候中心正在针对厄尔尼诺及其影响展开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尽全力做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的预警、预报,配合政府和公众提早做好气象灾害防御,以便更好地趋利避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