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视频拍摄的技巧---半杯清茶社七月活动简记 之微 在当今几乎人手一机(手机,相机),手不离机的年代,人们不再满足仅仅拍摄照片,而是希望通过短视频将生活中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韦子(廖伟)为半杯清茶社历次活动所拍摄的视频,总是令人惊艳。我们想请她给半杯的朋友传授些拍视频的技术。她说要讲还是得请大师。于是,2004年七月二十日,半杯清茶社荣幸地请到Jason Zhao为社员讲述如何使用视频语言。赵老师制作视频在海外华人圈里颇有名气,网上开班授课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学生遍布世界各地。韦子便是他的首席大弟子。 赵老师一开始便强调了照片和视频在表述上的不同:照片是二维的,平面的,静态的。而视频是三维的,立体的,动态的。许多人站着不动从一个角度拍视频,拍下的只是二维画面,固然也可以好看,但是却没有使用视频或短片特殊的语言,等于放弃了视频丰富的表达手法。而这些手法正是视频相对于其它视觉艺术的特色和优势。 传授现场 什么叫立体的动态的视觉形象呢?那就是镜头兼顾前后,左右,上下,以及突出某些细节和加上特写。视频不像照片那样凝固瞬间,拍视频需要运镜,即所谓推拉摇移,远近结合,变静态为动态。动态的拍摄和镜头不动拍移动的人或物体是两个概念。即使是拍一个人的正面头像,你在拍摄时移动镜头,效果会截然不同。镜头的运转就是拍摄的语言,运用这些丰富的拍摄语言,你的作品便因生动和变化打动人心。视频特有的动态语言是其他艺术语言所无法替代的。 赵老师用著名导演贾樟柯的短片“一只桶”和意大利影片“西西里的故事”片段,详细说明了镜头立体的展示。他总结镜头运转的六大技术:推,拉,裹,移,上转平和下转平,并且现身说法,当场拍摄,再将视频马上发给在座的各位。看了赵老师现场制作的视频,在场朋友们的情绪马上兴奋和热烈起来。这六大镜头语言如下: 【推镜头】观察手机屏幕构图,上身保持竖直,腿弯曲,手臂当做支架,小碎步前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移动时稳住镜头。将相机由远处推向近处。这是指身体不动而由手臂推动手机(相机)。跟拍则需要移动身体。为了获得多角度画面,身体的运动是必须的。 【拉镜头】同样需要降低身体重心以求稳。所不同的是镜头由近及远。一般人拍摄为达到远近镜头的切换,会使用zoom in和zoom out。赵老师说,使用zoom in和zoom out 不能保持画面平稳,所有的推进和拉远都是靠脚步的移动实现的。使用zoom会不可避免地带来镜头模糊和畸变。这样远不如在后期制作利用软件做出远近切换的效果。 【裹镜头】先不表现你想重点展示的景物,而是找一个与此相关的遮挡物,让镜头从这个挡住了主景的遮挡物挪移出来,也就是说让最吸引人的主景逐次呈现,最终展示全景。起到先抑后扬,就像裹着的包袱被抖开,给作品的观众以悬念和惊喜。赵老师给出范例,展示树后池塘边的庙宇,石碑后的公园以及从近处山坡开始渐次展现湖光山色的全景。 【移镜头】包括短移和长移。脚不动,移动腰和臂,让镜头在短距离内移动,使得画面活起来,这是短移。大场景则需要长移,即身体移动。在移动身体时,降低重心,用交叉步和小碎步,以保证稳住镜头。表现纵向的景物,例如花树盛开的街道,深深的庭院或教堂的长庭,利用平移可以充分地展示空间。赵老师强调,拍视频需要改变静态摄影即拍照片的思维和习惯,考虑从A点到B点的画面,拍出更加宽阔宏大的场景来。 【上转平】镜头朝向斜上方,身体重心压低,腿弯曲。脚步先动起来,之后一边走一边往下放。最后过渡到前推镜头。在拍摄宫殿,教堂等高大建筑物时,通过上转平,从顶部转为平面,可将空间感反映出来。 【下转平】首先采用低角度拍摄,再把镜头上移。镜头朝斜下方,腿弯曲,小碎步先走起来,一边走镜头一边往上抬,之后过渡到前推镜头。例如拍景色时,先拍沙滩或湖水或老街的路面,把特别的调子定下来,由眼前的近景转为全景,既能增加情调又能突出景致。拍人物的时候,镜头要斜向上方拍摄,这样人物会显得高大。还有些特殊场景,比如激流浪花,用这个技巧表现得会更为震撼。 总之,镜头动与不动效果完全不一样,动是视频的灵魂。赵老师强调的是,拍摄者自己要动起来,而不是站着不动去拍移动的人或物,上述六种则是最基本的镜头移动方式。在推拉裹移的操作中,必须保持镜头的平稳,这是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才能具备的基本功。有人问能否用操作杆或减震仪帮助稳定。赵老师的回答是,考虑到这些配件增加的重量,未必值得使用。 赵老师现场指导如何运镜 两个小时的讲座,内容丰富,而且特别实用。参加者都有或长或短的拍视频实践经验,每逢受益和解惑之处,台下感叹声赞美声此起彼伏,大家伙儿情绪高涨。可以想见赵老师传授的视频语言和摄影技巧会很快被学员们运用,改善视频拍摄水平。很多人都表示期待能够参加赵老师有关视频拍摄,剪辑和后期制作的专题课程。 韦子,赵老师,社长晓榕 (图片:晓榕、佳玲;修图:超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