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拉认为,人类亲吻源自于灵长类「梳理行为」中的嘴部接触行为。 接吻虽然常被视为浪漫的象征,但这行为背后其实蕴含着更古老的进化原因。根据《进化人类学》一项研究,英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员拉米拉(Adriano R. Lameira)提出新理论,认为人类亲吻并不是人类传递爱意的衍生行为,而是源自我们祖先灵长类「梳理行为」中的嘴部接触行为。 综合外媒报导,拉米拉解释,类似接吻的梳理行为同样可以在类人猿中被观察到。类人猿会在发生冲突后进行嘴对嘴接触,这通常是一种和解或安慰行为,而这种「鼻子对鼻子」的触碰或「亲吻」被视为一种社交行为,通常在梳理过程结束后出现。 在类人猿的梳理过程中,嘴部接触是去除皮毛上的污垢或寄生虫的最后一步。拉米拉认为,这种行为在演化中保留了下来,尽管人类逐渐失去了皮毛,对梳理毛发的需求减少,但这种最后的接触行为仍然作为一种社交姿态存在,并最终转变成今天的接吻。 报导称,这个理论也解释了人类接吻时,为什么会以撅起嘴唇并轻吸的方式来接触他人。相较之下,其他假说如接吻源于「嗅觉」或母亲喂食行为的解释显得不够充分,因为这些行为通常具有消化功能,并不符合接吻的广泛社交含义。尽管这一理论尚未获得证实,但拉米拉表示,人们可以观察不同皮毛厚度的动物之间的梳理行为来进一步验证这一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