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官方向西方同盟国和苏联红军献花圈致敬
5月8日,在德国东部边境小城莱布斯,德国总统高克向苏联红军墓敬献花圈。 新华社发 在德国柏林一所中学,历史老师展示她所用的历史课本。新华社发 从“战败之地”变成“解放之地”,纳粹投降70周年—— “我们悼念所有在二战期间死于暴力和战争的人们,他们的命运警示我们,要尽全力推动理解、和平与和解。” ——德国总统高克 据新华社电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终结。德国联邦议院和参议院8日共同举行活动,德国总统高克、总理默克尔、两院议长以及各党派政治家出席。 官方:德国总统苏军陵园献花圈 联邦议院议长拉默特在致辞中说:“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活动,纪念在史无前例的大屠杀中死去的数百万人。我们还要向西方同盟国和苏联红军为结束纳粹恐怖统治做出的巨大牺牲表示纪念和尊敬。” 在联邦议院的活动结束后,高克还将前往勃兰登堡州小城莱布斯,向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敬献花圈并发表讲话。 “70年前的今天,始于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大陆战争)结束了。这场战争给世界各地成百上千万人带来难以估量的痛苦,他们中有不同国籍的士兵,有平民百姓,也有妇女和孩子,”高克在陵园纪念碑前致词说,“我们悼念所有在二战期间死于暴力和战争的人们,他们的命运警示我们,要尽全力推动理解、和平与和解。” 莱布斯位于德国东部奥得河西岸,这里的苏联红军陵园是德国境内较大的苏军陵园之一,埋葬了约5000名苏联红军士兵,他们中多数阵亡于二战期间欧洲大陆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塞洛高地战役。自2007年起,德国和俄罗斯士兵每年共同在两国境内的阵亡士兵陵园扫墓,坐落于莱布斯的苏军陵园被视作双方战后和解的象征。 民众:5月8日是我们的解放日 “对我来说,1945年的5月8日是解放日……没有那一天,我今天也不会站在这里。”——在柏林卡尔斯霍斯特博物馆的苏军坦克前,20岁的安东尼奥·莱昂哈特讲述对70年前那段历史的看法。 70年前的5月8日,纳粹德军在柏林东郊一座军官学校内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军官学校今天已成为卡尔斯霍斯特博物馆,在70年后以展览、演讲、放电影、献花圈等形式与公众一同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博物馆馆长约尔格·莫尔说,1945年5月8日对德国人来说意味着战争结束,也意味着苏联红军将德国人从纳粹独裁统治中解放出来。正确认识历史对德国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重获欧洲民众接受的唯一途径。 当晚,在纳粹德军签署投降书的大厅里,德国联邦政府文化和媒体事务专员莫妮卡·格吕特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驻德国大使以及博物馆观众共同为和平举杯。格吕特斯说,战争刚结束时,很多德国人认为这里是“战败之地”,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将这里视为“解放之地”。 为感谢苏联红军解放德国,韦尔德夫妇每年都到博物馆的苏军坦克前献花。“我们需要这么做,”现年80岁的韦尔德太太说,“我们经历了战争,是苏军将我们从德国法西斯政权中解放出来。” 韦尔德太太回忆,二战期间,很多本土德国人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后来归国的德国士兵向家人讲述了德军在其他国家的所做所为,人们才意识到战争的残酷。 在博物馆的苏军坦克和战亡将士纪念碑前,从小在柏林长大的克丽斯塔·埃勒尔停留许久。“我必须感谢这些苏军将士和他们的家人,向他们鞠躬致敬,他们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因为战争失去儿子、父亲,”埃勒尔哽咽说。 埃勒尔经历过盟军空袭柏林。1945年战争结束时,她刚11岁。“5月8日对我来说意味着很多:战争结束了,不再有枪林弹雨,却仍有饥饿与寒冷。”她说,“为什么要有战争?战争对谁有好处?……每个人都值得拥有和平。” 如何反思二战历史 德国依然值得借鉴 如果粗略划分,可以把德国人分为战时一代、战后一代和当下年青一代。 战时一代,亲历罪恶和疯狂,他们的记忆异常沉重;战后一代,经历了从沉默到面对再到逐步深入反省的过程,如今依然是德国反思历史进程中的中坚力量;年青一代,虽未亲历战争,但在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社会大氛围和教育下,对不能重蹈覆辙大多有清晰的基本认知和判断。 几天前,记者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一场以德国纳粹历史为主题的新书发布会,新书作者、德国历史学教授桑德库勒谈论写书的初衷时说道:“我的孩子曾经经常问起关于希特勒和纳粹的问题,所以我决定写这样一本书给年轻人,希望从新的视角帮助他们了解二战,了解纳粹历史。” 近些年来,德国时不时会曝出极右组织谋杀外国移民的丑闻,社会上仍不断发生形形色色的排外游行。这些都提醒人们,铲除极右思想余孽并没有那么简单,仅仅强调“永远不要战争”,并不能防患于未然。 在德国,对年轻一代历史意识的培养,历来是很重要的工作。看看德国学校的历史教育:二战及纳粹历史相关课程一直贯穿小学至高中,一些学校会择期将课堂搬进集中营或者博物馆中,让年轻人近距离接触历史;在大屠杀纪念日或二战结束纪念日等节点,他们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年轻人踊跃参加。 这种积极、自主的反思,传递给下一代人的,不仅是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能力与历史责任感。 为了让反思精神得以延续,很多社会人士也以不同方式尽着自己的一份力。德国一位电视制作人前不久专门去采访了纳粹大屠杀幸存者,并制作了一部纪录片。他说,“这些资料对后辈人了解历史真相,将是非常宝贵的”。 历史不断远去,越来越多战争亲历者离世,德国当代年轻人与历史直接对话的机会越来越少。历史与现实不断扩大的“时间差”,让德国人思考如何才能让反思历史的精神代代相传。这个问题,也值得包括中国在内众多国家、尤其是那些二战侵略国家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