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第二四五回「寫·閱·評·聚」——「A I與寫、閱、評、聚」
⋯⋯新聞稿⋯⋯
為了鼓勵寫作閱讀、磨練評論技巧、欣賞多元意見、提升寫作能力,「寫·閱·評·聚」將於4/7舉行第二四五回聚會。本次聚會將聚焦在「A I與寫作、閱讀、評論、聚會」上,文友們將分享、討論如何有效地利用AI來協助寫作,別被它牽著鼻子走,領著AI的智能隨我們的靈魂而走。AI的超級能力,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寫作,也能協助閱讀、評論、聚會,它的方方面面我們都可以善加利用。面對高科技,我們無需畏懼,反而應積極擁抱,與AI共存共榮,創造雙贏。
日期:4/7(週一)晚上八點至十點(美東時間) 地點:網路相聚 參與資格:「寫·閱·評·聚」會員,非會員可旁聽 報名:請電郵金大俠(chin8673@yahoo.com)
「寫·閱·評·聚」的宗旨有四:(一)、鼓勵中文寫作的興趣;(二)、提升中文寫作的技巧與水準;(三)、加強文章評論的質量與深度;(四)、促進創新及作品的思想性、文學性、藝術性。並以多元、尊重、包容、互助的方式參與每一次的聚會。「寫·閱·評·聚」歡迎對華文寫作有興趣的人加入,加入條件是寫一篇自我簡介、期許及個人的寫作目標。「寫·閱·評·聚」的網站是http://blog.udn.com/WREMDC
3/31第二四四「寫·閱·評·聚」由金大俠主持,九人與會,閲評了四篇文友的創作。<太公的獎章與墓園>是溫馨動人的跨代文化傳承故事,透過少年演講比賽展現移民家族的歷史記憶。以獎章與墓園為象徵,串連抗日老兵的漂泊人生與華裔新生代的文化認同。三代人共同參與的準備過程,體現家族用集體記憶澆灌文化根脈的深意。文中三代人共同參與的準備過程尤其感人——從外公提供家族史料、外婆調整口語表達,到祖父母指導演練,體現了移民家庭用集體記憶澆灌文化根脈的細膩過程。<書架上的舊愛,螢幕裡的新歡>以工具書與AI的對照為經,移民的英文寫作成長史為緯,織就一幅科技與人文交鋒的時代畫卷。作者巧妙地將工具書塑造成文化符碼,既見證非母語者在職場的掙扎與突破,更承載著紙本時代「笨拙而真實」的學習儀式感。當ChatGPT以海嘯之勢改寫寫作生態,那些書頁邊緣的手寫便箋、翻閱時的驚喜頓悟,都成為數位洪流中閃著微光的文化記憶。<巫嶺雲霄,一毛翱翔 >細膩筆觸勾勒出巫一毛老師立體鮮明的形象。文章透過喪禮場景、寫作工坊回憶與電話訪談,將一位孝女、嚴師與文學家的多重身份有機融合;而「暴風雨中一羽毛」到「翱翔鳯凰」的意象轉化,更隱喻著移民作家在時代狂潮中的精神成長。<徜徉古巴:在時光中游走(三)>遊記以古巴老爺車為切入點,巧妙串聯起古巴的歷史滄桑與現實困境。通過色彩斑斕的老爺車巡遊,展現古巴人「變廢為寶」的生存智慧,更折射出美國禁呦挛镔Y匱乏的民生實況。文中醫療人才流失與旅遊業繁榮的對比,以及美古百年恩怨的梳理,都讓遊記超越觀光見聞,成為理解古巴社會矛盾的鑰匙。那些改裝車上斑駁的油漆,恰似這個國家在封鎖中倔強生存的隱喻。【參與者九人:白、戴、原、韓、蕭、葉、周、張、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