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中的联想 -----《岁月留声》观后感 陈艺虹 华盛顿中国合唱团《岁月留声》的演出帷幕已经落下,然而我的心依然沉浸在那雄壮激昂、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的歌声中……
5月10日华盛顿中国合唱团《岁月留声》音乐会以大合唱《望月》、《那鲁湾情歌》和《故乡是北京》拉开了序幕。合唱团全体团员通过《望月》那优美动听、意境深远的旋律, 倾诉着对家乡对亲人无限的眷恋和情思。具有浓郁台湾山地风格的《娜鲁湾情歌》意境优美,热情奔放,更通过合唱团精彩动情的演唱,让人们产生了对恬静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一曲《故乡是北京》唱出了海外游子对故乡故土的深深赞美和怀念。 民乐合奏《江南好》有如行云流水般动听,在异国他乡听到此曲,思乡情绪不免再一次油然而生。旋律优美,多姿多彩,富于民族特色的女声小合唱《桃花红杏花白》、女声三重唱《燕子》、女声表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男女生小合唱《在那遥远的地方》、多姿多彩的舞蹈 江南秧歌《九九艳阳天》和男高音罗厚煜老师演唱的《格桑梅朵》为观众展示了一幅幅不同地域人民生活的美丽画卷,使观众领略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俄罗斯歌曲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纺织姑娘》、《喀秋莎》让我们回味了苏联音乐那洋溢着热烈、明快、活泼的节奏和跳跃、流畅的美妙旋律。
音乐会整个下半场是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伴随着凄凉、哀婉、悲愤的歌声,观众的思绪仿佛被带回到60多年前那个血与火的年代。悲怆、激昂的《长城谣》,叙述人民被迫流亡的苦难,唱出当时背井离乡的人们的心声。一首《毕业歌》,让我们再一次体验了20世纪30年代国家民族危难时刻青年学生的热血和激情。 向世人展示中国人民抗日的斗志和勇于拼搏精神的《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抗战时期的伟大史诗。从合唱团团员们《黄河船夫曲》的歌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黄河上的船夫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特邀声乐艺术家男低音李勇先生热情深切的演唱了宽广抒情的《黄河颂》,
他那低沉浑厚的歌声淋漓尽致地演绎出了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 。《黄水谣》运用对比的手法叙述了黄河两岸人民的劳动和生活,控诉了日寇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那场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空前灾难。
《黄河怨》是特邀声乐艺术家女高音陈宏宇女士演唱的,她那如泣如诉的歌声,声情并茂的演唱,倾诉了那黑暗岁月中中国百姓在外敌残暴欺凌下悲伤和愤怒。当《保卫黄河》的旋律响起,台上台下互动,演员观众齐唱。最后音乐会在“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气吞山河的澎拜波涛中结束。
歌声唱进每个人的心里, 并久久回荡。 演唱那么多风格迥异、色彩不同的作品,说明了合唱团的演唱功力。 为了这次演出,华盛顿中国合唱团全体成员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努力。 合唱队队员克服工作繁忙、路程远等各种困难,坚持参加排练,增加排练次数,利用分分秒秒的排练时间认真排练,精益求精。让我非常感动的是很多节目的演员们都是在利用大合唱排练中间休息时间进行练习。更让我感动的时我们的指挥唐冰老师,在后期的排练时即使生病也依然坚持指导团员们排练。大家不辞辛苦,从各个声部的声音强弱、高低控制到歌唱速度的转换一遍遍反复练习,一句句反复纠正。女声合唱那娓娓道来动听的歌声,可是倾注了演员们无数辛勤的付出。演出前没有排练场地,她们就到一位团员的妹妹家排练,已经晚上10点多了,团员们还坚持要再练一遍。表演中那惟妙惟肖的藏族服装,是团员们在合唱服装的基础上加上头饰,纱巾和围裙改装的。多么巧妙的设计,连其他合唱团的团员们都没有看出来。
在排练场地,我总能看到舞蹈演员在反复排练, 她们所展现的舞姿,令观众惊叹,给予这音乐会增添灿烂的亮点。冯作群老师悉心指导的青年管乐队所表演的双簧管五重奏《游击队之歌》和《黄河大合唱》的伴奏充分展示了孩子们艺术才华和演奏功底。 还有高水平舞台背景的设计,完美的把演员和舞台结合在一起,令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一场承载着很多的回忆,凝聚着指导老师和团员们的心血和付出的音乐盛会。
当我们听到了台下观众的掌声和喝彩,我们知道那是为我们演出成功鼓掌喝彩,是为辛劳付出的各位老师鼓掌喝彩,是为提供赞助和服务的团友们鼓掌喝彩。祝愿合唱团再接再厉,不断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