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是喉舌,为了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派遣记者和编辑,不远万里,深入农村,1958年春上到湖北麻城,后来到福建海星工作。8月1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发表了湖北麻城水稻亩产36900斤、福建海星花生亩产10500斤的报道。
一家报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把中国的粮食产量一举提高到亩产万斤、亩产十万斤,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乐观精神,这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创造精神,这是“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自信精神。每一个中国GCD员、尤其是统计局和发改委的D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钱学森认为:只要充分调动农民劳动积极性,加大栽种密度,多施化肥,夜晚点上电灯让稻田继续进行光合作用,亩产万斤完全可以在社会主义中国率先实现。有三个人对钱学森的观点提出批评,一个叫巴金的作家,一个叫方励之的学者,一个叫袁隆平的农技员。争论到了中南海,毛ZX一锤定音:钱学森实践了一条列宁主义的种粮路线,在粮食生产上我们要反对狭隘本本主义和狭隘教条主义。于是乎,巴金送进五七干校,方励之下放工厂,袁隆平发配到海南岛的荒郊野外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人民日报自1948年创刊以来,坚持不说假话专说真话,这源于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GCD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专拣领导喜欢的说,专拣好话说,专拈成绩说,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GCD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GCD员。从人民日报社参观回来的人说到人民日报,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人民日报精神所感动。湖北麻城、福建海星的军民,凡亲身受过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和亲眼看过人民日报记者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GCD员,一定要学习人民日报记者这种深入一线报道、靠前报道的群众路线精神。
人民日报是个报社,他以报道为职业,对报道内容精益求精;在整个中国D报D刊系统中,它的数字是最可靠的,对人民群众的激励作用也是最大的。在人民日报亩产万斤系列报道的鼓舞下,全国上下都掀起了放卫星的高潮,我国水稻亩产一路飚升,很快就突破了亩产11万斤。虽然接下来的三年发生了饿死3000万人的大饥荒事件,但这主要是天灾,与人民日报没有关系。
我和人民日报天天见面。后来我也给人民日报写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人民日报一次也没有发表。对于人民日报亩产万斤的报道,我是很支持的。现在大家纪念人民日报亩产万斤报道发表55周年,可见当年报道的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这种乐观、创造和自信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做过中国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