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杯论坛7月11日讲座 “血统论”知多少---遇罗克胞弟谈文革 半杯清茶社将于7月11日星期六假Potomac Community Center(PCC)会议厅举办半杯论坛,邀请文革中因言获罪的遇罗文先生,亦即因言遇害的遇罗克的胞弟,讲述文革中甚嚣尘上的“血统论”和他家人的文革际遇,并将与听众进行探讨与互动。
经历过文革的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和所谓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大多对“血统论”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就是所谓“血统论”或曰“成份论”的官方正式表述,其执行的重点在“有成份论”。“血统论”早在50年代后期即已形成,到文革中发展到了极端。出身“地富反坏右”家庭的青年,除极个别统战对象,在参军、升学、入党、提干、上调等方面都受到严重的歧视。
文革时,遇罗文先生就读于北京六十五中,1967年参与创办《中学文革报》。该报共出版了七期,以批判“血统论”为宗旨,每期都有遇罗克的文章,包括那篇最有名的抨击“血统论”的文章《出身论》,呼吁平等待遇。遇罗克的观点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共鸣。报纸一再加印,一时轰动京城,洛阳纸贵,直至中央文革领导小组表态“《出身论》是大毒草”而被迫停刊。次年1月,遇罗文与哥哥同时被捕。1970年3月5日,年仅27岁的遇罗克因写作《出身论》,反对“血统论”被处决。处决的地点至今仍然成谜。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遇罗克的家人受尽了人间磨难。文革结束后,遇罗文的胞姐遇罗锦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写成《冬天的童话》和《春天的童话》两部小说,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遇罗文先生于1975年再次被捕,被迫从事体力劳动,直至1979年才获得平反。2000年,遇罗文以自己和家人的经历写成的长篇自传《我家》,由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著名作家刘心武为之作序。全书自始至终充满对亲人、友人和爱人的眷恋。有人问遇罗文,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渡过了那么多的难关?他回答:“在不幸中生活,更体会到亲情和友情的可贵……如果没有这些亲情和友情,我们无法想象怎样挺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文革结束迄今已近40年了。而关于文革的评价,从官方的全盘否定,到近年来渐渐抬头的翻案之风,折射出当今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文革甚至被抹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唱红的年轻一代不知道或者不在意“血统论”为何物。对此,开启伤痕文学的第一人刘心武先生在《我家》的序言中写道,“遇罗文的这部著作,我以为应是新一代思考者与行动者的重要参考材料----毕竟,这是本土的,浸着血泪的,具有典型性的,而且还活着,并继续生长着的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遇罗克一家的文革经历,正可以起到警醒后人的“三鉴”作用。在这次演讲中,遇罗文先生将就以下话题与听众探讨:1)“血统论”是统治的需要,2)文革前后以及当下“血统论”的表现形式,3)“血统论”对我家的影响,4)对文革的不同评价,5)文革会不会再发生。
半杯清茶社成立于2007年,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 本着以茶清心、以文会友的宗旨,半杯清茶社每月定期举办讲座,邀请学者、作家、和专业人士答疑解惑,以开阔视野,丰富阅读,提升境界,净化心灵。
讲座内容涵盖历史、文学、艺术、音乐、摄影、时事、政治、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为大华府地区的朋友们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