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下挫莫把矛头指中国
8月24日,一名交易员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关注股市。新华社发 全球股市下挫,市场恐慌高涨。在全球金融紧密连锁的今天,股市联动效应已不是什么新话题。但有意思的是,不少西方媒体8月24日纷纷把西方股市的“黑色星期一”与中国挂钩,放大中国股市下跌的全球影响,更有甚者,抛出“中国责任论”和“中国拖累论”。 “和讯·财经中国会”秘书长李犁指出,全球金融市场内部存在反馈、联动,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大国和原料需求大国,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客观存在,但是,简单地把这次全球股市暴跌归咎于中国是不准确的。 究其原因,李犁分析有三点关键论据。 首先,美国股市与中国经济关联性较小,美国股市主要反映的是它的经济基本面,受美联储政策调控。虽然中美贸易联系广泛,但对美国股市影响有限。 其次,股市反映的是对宏观经济面的预期。今年以来,欧洲国家和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速并不理想,低于预期,股市下跌的一部分原因是对此负面走势作出的反应。 再有,地缘冲突造成的经济问题开始显现。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家冲突升级,这些问题给经济造成的拖累在今年下半年凸显。欧洲国家牵涉其中,且动用国内资源参与“灭火”,这加剧了它们自身的经济问题。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认为,覆盖全球范围的金融市场动荡,虽然触发点与中国市场近期的波动有关,但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的冲击以及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确定性引发的担忧。 他说,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公认的“稳定器”,人民币以其币值坚挺而成为市场关注的重要指标。中国对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的完善,让习惯了中国“定海神针”角色的国际投资者感到不适应。 分析人士认为,全球各金融市场动荡的理由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是由于上次危机以来为刺激经济而出现的流动性泛滥。美国金瑞基金首席投资官布伦丹·埃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股已经连涨七年,其间一直没有经过大幅修正。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新闻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为何不会重演 恐慌笼罩的全球金融市场8月24日避险情绪急升。从亚洲到美洲,全球各市场主要股指大幅下挫,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股指跌幅在3.6%至5.4%之间。 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新兴市场成为不少人眼中的脆弱链条。全球股市集体下挫的同时,新兴市场货币也剧烈波动。8月份,亚洲一些经济体的货币汇率遭遇了2011年以来最大的跌幅。新加坡元对美元汇率下跌超过5%,韩元和泰铢下跌超过7%,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分别跌了10.5%和14%。 金融市场动荡说明了新兴经济体自身的脆弱,但类似于1997年那样的新兴市场金融危机会卷土重来吗?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尽管同样是股市汇市的剧烈波动,但当前情况与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及2008年肇始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有所不同,既没有突发性金融事件发生,如雷曼倒闭、泰铢暴跌,也没有出现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更重要的是,经历了早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政府目前手中可使用的宏观政策工具更多;亚洲地区经济体普遍抛弃了固定汇率制,转而采取有更大缓冲余地的浮动汇率制度;没有积累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外汇储备更充足,银行体系更为稳健。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也认为,虽然也面临风险,但这次新兴经济体的境况总体而言要好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尤其是外汇储备更加充足;企业尽管积累了一些以美元计价的债务,但这些债务远不像上次危机时那么糟糕。 国际金融协会经济学家查尔斯·科林斯称当前市场波动是一次典型的不确定性冲击,短期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称为金融危机还是言过其实了。 分析人士大多认为,新兴经济体央行有必要建立磋商机制,联手应对这次金融市场动荡,共渡难关,尽最大努力防止货币竞争性贬值而互伤,防止资本市场传染式暴跌。 (据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河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