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北京雾霾天三年来最严重 减排并非不努力
南都讯 自11月27日凌晨开始,北京市PM2.5小时浓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级别持续了近70个小时,重霾影响范围达到51万平方公里,PM2.5浓度峰值超过900微克/立方米。直到昨天,北京市区PM2.5浓度维持在600微克/立方米以上,城区白昼如夜,加之大雾影响,能见度不足100米。 昨日首都机场遭遇严重雾霾天气,能见度持续下降低于500米。民航空管部门通报,截至昨日下午15时,首都机场取消航班77架次,延误200架次出港航班,因天气原因返航备降航班3架次。 遭遇更恶劣外部条件 在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的印象中,这是三年来北京遭遇最严重的一次雾霾天气,2013年1月,京津冀PM2.5浓度均值最高达到430微克/立方米左右,去年2月,虽然重污染持续了7天之久,但减排效果初现,浓度峰值显著下降,在300微克/立方米左右。 但与此同时,北京也遭遇了比前两次更恶劣的外部条件,“并不是说减排不努力、不成功,也不排除减排措施和应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柴发合说。 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柴发合将这次影响北京重污染的主要因素按占比排列如下:原煤燃烧、机动车污染、工业排放和扬尘等。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这次应急督查的情况,一些企业应急减排方案可操作性不强或未落实减排措施,施工和道路扬尘问题不少,机动车限行大打折扣,少数企业环境违法违规问题依然突出。 城乡接合部仍“粗放” 督查组发现,在北京的丰台、大兴、昌平等城乡接合部,仍然存在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到了冬季,特别是燃煤散烧增加,使得污染大幅度增加。 尽管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目前北京的劣质煤控制也并不到位,昨天早上6点还在一线督查的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主任刘长根发现,彼时仍有很多炉子冒烟突出,“虽然每个炉子排放量不大,加起来触目惊心。” 督查组指出,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乡镇的措施落实不到位,意识也并没有跟进。 “最大问题还是机动车” 在能源消费方面,北京的燃煤量是1000多万吨每年,京津冀地区的燃煤量是3亿吨,实际上,北京的燃煤电厂对污染贡献在区域中微不足道。与之相比,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机动车。” 柴发合也给出了一组数据,“我们测到的情况,一个是大气的VOC(挥发性有机物)浓度非常高,11月30日达到175微克/立方米,共包含83种主要污染物,且随着PM2.5浓度一直在增加;而在PM2.5的成分中,有机物是平常的3-5倍,超过硫酸盐、硝酸盐非常多。”这些都可以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污染造成的影响。 柴发合解释说,在冬季,机动车的污染比夏季还要严重,“冬天启动的时候很冷,油燃烧不充分,尾气排放多,加上道路拥挤,交通不畅,怠速普遍增加。因此,汽车排放净增加比较厉害。” 遭遇非常不利气象 南都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表示,这次北京的气象条件非常不利,这也是导致雾霾久久不散的原因之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把这次的污染过程比喻为“揉面团”,偏南风和偏北风的交互作用,加上西北环山,南面平原的特点,让污染物反复在周边传输,中间虽有浓度下降的过程,但是马上被强劲的南风推回来。 此外,污染扩散空间也是大问题,据柴发合介绍,11月30日混合层的厚度在300多米左右,这一污染扩散的空间被大大压缩,而平常这一空间在1000米到2000米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