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校长畅谈转基因 校友盛赞学者风采
- 水木燕园沙龙特别活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北京大学09年校园新年晚会上,许智宏校长说“我想每一个同学也许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把你们带向祖国的各地,把你们带向世界的各个远方,同时也把你们带向美好的未来”。六年后,校长抽空来看望飘到了华盛顿的校友们,还是那样和蔼可亲、温文儒雅。几十位校友和其他华人从实验室、办公楼、教室赶来,欢聚美京华人活动中心。“校长好!”大家鼓掌欢迎许校长走向讲台,仿佛又回到了在理教听课的日子。
刚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及英国皇家协会等联合举办的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受北大校友会以及曾经是同行的鲍一明前会长邀请,借水木燕园沙龙平台,校长匆匆赶来和校友们讨论大家关心的转基因,并分享了会议的前沿课题。首先发展转基因技术培养新品种的目的就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供给。未来人口的增长对粮食安全构成很大的挑战。科学必须走在前面,考虑我们的农业到2050年要满足大约90亿人口的需求。因为农作物品种的寿命是有限的,病虫害在不断演化,自然环境也在改变,人们的需求也在改变,只有不断更新品种,才能确保粮食产量的稳定,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除提高产量外,科学家们还在钻研如何使转基因作物有更好的品质,营养成分更好。校长面带微笑、轻言细语娓娓道来他担任中科院副院长以及在各项目专家委员会时接触到的科研实例:马铃薯馒头、小麦燕麦面包、大豆、玉米、棉花……“改革开放从‘三农问题’开始,现在最落后的还是农业”, 校友们沉浸在一个科学家的担当和情怀,一个校长的风度翩翩、温文尔雅中,倾听、点头、鼓掌。转基因农作物中国种的最多的是棉花,然后是少量的转基因木瓜。其他转基因作物讲了很多、研究了很多,但没有大规模种植。进口大豆基本上全部是转基因大豆,进口玉米大部分是转基因玉米,但主要是拿来榨油和做饲料用。
校长讲事实、摆道理,深入浅出,谈到国内转基因的舆论环境,媒体妖魔化转基因对大众有所误导,校长希望“科学家都理直气壮地站出来讲”。近年来基因组测序技术、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胚胎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纳米科技、环境等前沿领域研究进展所引发的伦理、法律、社会问题,已成为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白发苍苍的校长挺直腰板,希望科学家走到公众中,“敢于向公众科普科学知识”,全社会都应采取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转基因品种的研发和应用。其实中国对转基因的管理甚至比美国还要严苛,中国已建成与国际接轨的评价与管理法规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从分子特征、食用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许校长还消除了一些误解,事实上美国对于已被批准生产的转基因产品并无必须标识的要求,如果一个公司获得了其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证书,就等于被批准生产了。校长希望对研讨现状感到“纳闷”的科学家也要继续发展科学事业,人们理性判断社会发展。前来参加讲座的校友不少也投身生物、医药研究,从婴儿基因检测到人类基因编辑,与校长讨论了科技伦理。校长反复强调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在讲台上站了三个小时,校长最后笑眯眯地跟每个合影的校友问好。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是一个科学家的风骨,校友们留言“有幸聆听许校长的演讲,一睹校长谦和、博学、倜傥的学者风采”、“尤其提到的科学家也要对大众进行科普,还有人类不会停止研究的脚步印象尤为深刻”……
本次水木燕园沙龙特别活动由大华府北京大学校友会、清华大学校友会主办,美京华人活动中心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