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埃及,开罗主要街道悬挂上了中埃两国国旗 1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首访中东三国。由于近期中东局势的复杂特殊,习主席此次中东行受到国际媒体的“特别关注”。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文称:“此访只能看到伊朗和沙特讨好中国”。而《美国之音》则猜习主席此行是否担负“斡旋”沙伊的重任。这些声音不乏酸味,但多数外媒仍有客观评论称“中国正在寻求加强与该地区的接触,帮助中东重建稳定秩序。” “讨 好中国”大概真的是红眼效应。而至于“斡旋”,更多是“纯属巧合”。二战后中东地区一直动荡,丛林思维代替了对话协商,中东地区和平安全难有保障。西方势 力对中东的颠覆和深透也早已经裹足不前。近年来,中国一直在不断加大对中东事务的参与力度。中国在推动中阿关系、参与伊核谈判、积极推动叙利亚危机的和平 解决等方面一直发挥积极作用。 此次高访将续写中国和中东国家关系的良好友谊,在西方“药方”屡屡失灵的情况下,“中国方案”又将为中东带来哪些新变化呢? 首先是和平,“向东看”成为中东国家的新希望。历史上,有多少大国在中东留下痕迹,有的带着枪支弹药,有的打着“和平”名义交换资源,也有以“大哥”的姿态训话干涉。中国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在中东动武的大国。中国一直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在中东地区问题上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主持道义,“中国角色”赢得越来越多的信任与赞誉。正如法国《世界报》网站1月15日报道称,中国在做贸易的同时,始终注意不介入沙特的政治事务,这一点与动辄对沙特人权提出批评的美国有很大不同。 其次是合作,推进“一带一路”谋求共同发展。中东地区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中东对中国而言,既是交通枢纽,又是能源富集区,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不言自明。习主席此次访问致力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使之成为中国和中东伙伴共同的“战略机遇”。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发表文章称,中东地区是中国倡导的“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关键地区。中国想要借助该计划构建起基础设施网络,为与西方的沟通与连接开辟道路。 从 历史事实上看,沙特、埃及和伊朗,都是古代丝绸之路西端的重要驿站。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朱威烈在接受采访时说,埃及位于欧亚非结合部,是“一带 一路”重要的途经国,经过数年动荡,目前埃及正处于“由乱到治”转型期,政府着手发展经济,同中国合作的需求较为迫切。塞西首次访华就表示,“一带一路” 倡议为埃及的复兴提供重要契机,愿意积极参与并支持。 第三是文明,深化中阿友谊历久弥新。中东的动荡令世界忧心,自“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中东国家在维护和平稳定,促进发展繁荣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向东看”似乎成为中东国家的新希望。 此次习主席出访,以访问三国为契机,以点带面,辐射整个中东,既彰显出中东地区在我外交全局中的独特地位,又体现了中方对中阿传统友谊的珍视和对中阿友好合作的信心。无论是传统友好的深度还是双边关系的高度,都将因此次访问而得到显著提升。 2016 年习主席在新年贺词里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当国人还在品味这句话的时候,习主席的 2016年开局之旅已经开始,面对错综复杂的中东局面毅然起航,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自信和担当。(文/宋胜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