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城萨拉热窝 20年前这里上万人死亡_新闻_腾讯网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暴风雨要来了...啊,一座很美丽的城市,可是并不平静,该是让她平静的时候了”,这是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经典对白。萨拉热窝,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历经战火,有着“欧洲耶路撒冷”之称。如今,距离上一次战争(波黑战争,1992年4月至1995年12月)结束20年后,这座城市终于迎来平静,由曾经的名噪一时变得默默无闻。本期发现世界带你走进波黑首都萨拉热窝。 如今的萨拉热窝街头,当美丽的姑娘走进这座城市,感受到的是萨拉热窝的现代和繁华,相比于20年前战争年代的觊觎和摧残,如今的它反而更加喜欢平静的生活。相同的地点,同样美丽的姑娘,不同的时间,留下最具有历史性的身影,带给我们的便是对萨拉热窝重建前后的最好展现。 【因“一战”而闻名】“100年前的萨拉热窝街头,随着塞尔维亚青年的一声枪响,欧洲这个火药桶被引爆,世界被战火燃烧……”几乎每一位中国青年都是从历史课本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这段文字开始了解萨拉热窝。萨拉热窝是巴尔干半岛上的历史名城,建于1263年,奥斯曼帝国时期迅速发展,鼎盛时期规模仅次于伊斯坦布尔。萨拉热窝乃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因连绵不绝的战争而闻名于世:天主教与东正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土耳其人、塞尔维亚人、意大利人、德国人,俄国人与苏联人都曾在此殊死博斗。 【“二战”惨遭轰炸】尽管一战由“萨拉热窝事件”发端,但战事并未集中于此,这座城逃过一劫。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却没那么幸运。二战期间,先是德意法西斯以23个师兵力入侵南斯拉夫,萨拉热窝惨遭德军轰炸,战争后期萨拉热窝又遭到了美苏盟军的轰炸。1972年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讲述的就是南斯拉夫游击队员的谍战故事。 【最惨烈无情围城战】1991年6月,前南斯拉夫解体,波黑战争爆发,这是二战之后欧洲爆发的最大规模局部战争。而萨拉热窝也迎来了一场现代战争史上时间最长最惨烈的围城之战(共计6万余人死伤,85%是无辜市民,包括1500位儿童)。中国香港歌手郑秀文有一首歌曲《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恋,从无要分宗教,从无惧枪炮,常宁愿一生至死都与你恋……”——这首歌曲的背景就源自波黑战争中被射杀的一对萨拉热窝异族恋人。而著名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导演克尔瓦瓦茨也死于这场围困。 当时,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族军队围攻,城外山上遍布狙击手,而城内街道上的行人就成了最好的靶子。直到今天,萨拉热窝许多大街上,都留存着累累弹痕和战争记忆。 【血与蜜之地】正如一位名叫seamouse的游客所写,无论是现实情景还是反战文学影视,萨拉热窝极其安静的表面背后总暗藏着爆裂的危险——深草尽头的狙击手、古桥边的爆炸引火线、闯入咖啡厅的吉普赛乐队、掩埋了枪声大作后留下满原尸骨的大雪,安吉丽娜-朱莉2011年自编自导的电影《血与蜜之地》就还原了波黑战争下萨拉热窝普通男女的命运。 上世纪90年代的波黑战争让萨拉热窝遭受重创,上万人的死亡,经济倒退了30年。基础设施大部分遭到破坏,全城20%建筑被摧毁,还有40%建筑受损严重。如今的萨拉热窝街头,仍然有着历次战争残留的余味。这是一部伤痕累累的时光穿梭机,不论城市如何修复,战争都嵌入了城市的肌理。 波黑战争时挤满战地记者的假日酒店,依然保持着它那鸡蛋羹般的外壳; 被迫击炮和狙击手一步步削没了的双子星大厦,摇身变成了闪亮的UNITIC商务中心; 曾经的足球场,如今的战地公墓,林立的墓碑下排列着上万具白骨; 路面上斑驳的迫击炮坑灌入红色树脂,被政府取名萨拉热窝玫瑰,以示纪念; 米里雅茨河北岸的国家图书馆,100年前,塞尔维亚学生普林西普在路口扣下扳机打死斐迪南大公夫妇,激起改变世界格局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里不愧为“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城区内满是天主教堂、东正教堂与尖顶林立的伊斯兰清真寺。其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清真寺,也是波黑和巴尔干半岛最大的清真寺,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战后修复仍保留了浓郁的色彩和饱满的风格。在这里可以找到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影子:钟表匠谢德转身,像是要离开,枪声骤响,谢德缓缓倒下,院子里鸽群飞起,在空中盘旋...教堂、枪战、鸽群共同构成了最悲怆的画面。 【萨拉热窝之心】战后20年,萨拉热窝的文化艺术悄然蓬勃于世界,而它曾经的战火和动荡恰恰是艺术最好的助燃剂。例如,加拿大作家斯蒂文-高勒威记忆塞军围城岁月的小说《萨拉热窝的大提琴手》,如此开篇——“当他坐在透着阳光的窗前演奏乐曲的这一刻,大提琴手还不知即将发生的这一切。尖锐的声音渐渐往下坠,毫不费力地将天空和大气撕裂。随着时间与速度的变化,目标也相行愈变愈大。在冲击来临以前,万物有那么一瞬间保持着原有的模样。然后,眼前的世界爆炸了。” 【重建 新萨拉热窝】萨拉热窝现有四个行政区:老城,中心城,新城和新萨拉热窝。经过20年重建,萨拉热窝逐渐恢复了“一国之都”应有的面貌。老城区仿佛不曾走过岁月,仍是500年前的旧时光,石砖铺路,街巷交错,商品亦是琳琅满目。 如今的萨拉热窝已成为巴尔干地区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林立的现代化建筑也象征着这座城市的崛起。比如,这里的代表性地标建筑“萨拉热窝城市中心”商业区和176米高的阿瓦兹扭塔(也是巴尔干地区最高摩天大楼)。 当然,蜂拥而至的国外游客也看到了这个国家和城市重生背后的阴暗面,暗流涌动的民粹主义、城市管理者的无能、令人不堪的腐败以及艰难求生的普通平民。 1995年12月波黑战争结束。随后的20年,科索沃战争、9-11恐怖袭击、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直到今天的叙利亚内战和“伊斯兰国”杀戮,战争从未停止。但是这20年里,萨拉热窝,这座被贴上战争标签的城市重获新生,尽管这里的人们仍然在撕裂中挣扎前行,但美丽的山城毕竟再次有了一张蓬勃朝气的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