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驳"生肖论":前两轮羊年出生人口均多于猴年
全面两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满足人民生育意愿、优化人口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公共政策改革。 在“要不要生两孩”的热议声中,人口学者姚美雄基于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迫在眉睫的危机:如果全面两孩政策不辅之以有效的鼓励生育措施,很可能像单独两孩政策那样遇冷。而对于人口结构已经扭曲的中国来说,由于面临整体生育意愿的低迷和育龄妇女数量的锐减,全面两孩政策将是构建相对健全人口结构的背水一战。 全面两孩有遇冷危险 《第一财经日报》: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人口数据,让很多人意外的是,去年出生人口总量是1655万人,比前年减少32万人。您怎样看待这个变化?这可以算是单独两孩遇冷的一个证据吗? 姚美雄:单独两孩政策2014年初开始在全国陆续实施,2015年理应是单独生育的高峰期。然而,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没有如相关部门所预期的那样增加100万人左右,反而减少了32万人。出生人口不升反降,表明单独确实“遇冷”了。 相关部门回应说,这是受到了生肖偏好和育龄妇女减少的影响。但是,从历年的生育数据看,生肖偏好对局部地区虽有影响,对全局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上一个羊年2003年出生人口为1599万人,比2004年出生人口多6万人;再上一个羊年1991年出生人口为2258万人,比1992年出生人口多139万人。育龄妇女减少也影响不大,2015年20~29岁活跃育龄妇女减少了150万人,只影响减少出生人口22万人左右。 单独两孩“遇冷”说明百姓生育意愿真的已经十分低下。而之所以“遇冷”,是因为我国人口已进入新阶段,少生、优生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主流价值观。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日益增长,也让许多家庭无力生育培养更多的孩子。妇女广泛参加社会经济生活,也无暇和有较大意愿生育更多孩子。此外,在实施中,没有相应的鼓励措施配套也是一个重大因素。 《第一财经日报》:如果说单独两孩已经遇冷,那么从目前趋势看,全面两孩有没有可能遇冷?如果遇冷,意味着对中国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姚美雄:单独两孩遇冷给全社会敲响了一记警钟。全面两孩实施背景与单独两孩相似,如不采取包括推出相应的鼓励措施在内的综合治理措施,全面两孩也将“遇冷”。全面两孩一旦“遇冷”,后果将极其严重。 作为发展中大国,大量增加劳动力投入依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严重少子化造成劳动人口减少,我国劳动力供给短缺已拉开序幕。 2012年到201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4年下降,2015年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流动人口2015年比上年末减少568万人,30多年来首次减少。可以基本判断我国劳动力供给高峰已经产生并出现拐点,劳动力供给将由结构短缺转为全面短缺。未来中国的劳动力,尤其是青年劳动力会出现更大幅度的减少,将大大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届时,招工难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将促使工资大幅上升、产业竞争力急剧下降。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将过早丧失。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既无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又无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在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后,将遇到改革开放以后最严峻的社会经济发展危机。 至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口结构处于少子化(即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0%以下)情形下能由中等收入演变成发达经济体。当前我国发展水平离现代化目标距离还甚远,然而人口就已进入少子化,0~14岁人口占比只有16.5%,并且还有下降的趋势。如果我国不能构建相对健全人口结构,即使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还将出现跨越之后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对此,全社会要高度警觉。 作为刚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发展中大国,合理的人口结构水平应该是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处于20%~23%的正常水平。要实现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现在的16.5%的严重少子化水平向20%以上的正常水平回升,这需要新增6000万人以上少儿,从当前情况看,即使全面放开并鼓励两孩也难以实现这一目标。 构建健全人口结构的背水一战 《第一财经日报》:有观点认为,全面两孩政策刚落地,应该再等几年,确定真的遇冷再考虑进一步放开并鼓励。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姚美雄:从优化人口结构、维护人口安全、确保人口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当前推进全面放开二孩不是正当时,而是已经严重滞后了。 2000年,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回到正常水平,降到23%以下,65岁老年人口占比达到6.96%,比预期2020年提前20年进入老龄化时,就应当终结独生子女政策。迟者,2007年,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跌破20%,到19.8%时,就应及时启动全面放开二孩。 全面两孩是构建相对健全人口结构的背水一战。单独两孩“遇冷”了还有全面两孩,全面两孩“遇冷”就没有退路了。近年,出生人口中三孩及以上占比不到5%,即使全面放开及鼓励,三孩及以上占比也难以超过10%。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关键的历史节点,人口形势异常严峻,呈现严重少子化叠加快速老龄化的人口结构扭曲与人口众多并存的新常态,已经危及人口可持续发展。 更加值得警醒的是,后备育龄妇女正在急剧减少,尤其是20到29岁活跃育龄妇女,90%的新生儿是这个年龄段妇女生产的。这部分女性到2020年只有8200万人,比2015年减少25.8%,将减少出生人口430万人左右,到2025年这部分女性将减少40%,将减少出生人口650万人左右。 所以,健全人口结构、确保人口可持续发展已经步入最后“窗口期”。如果不能在“十三五”期内修复扭曲的人口结构,“十三五”之后由于育龄妇女急剧减少,修复的难度就更大了,即使鼓励生育也将于事无补。 在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关键的历史节点,党中央决定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终结实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将深刻改变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也将对世界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当前应该立即启动全面鼓励生育二孩,把倡导二孩落到实处。这件事十分紧急,关系社会发展全局。 家庭养孩与国家养孩相结合 《第一财经日报》:具体来说,您认为应该怎样鼓励生育两孩,抓住健全人口结构这样一个最后窗口期呢? 姚美雄:首先,中央要把全面鼓励生育二孩尽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研究部署。人口已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短板,如果不采取强有力措施予以扭转,人口结构将会进一步扭曲,少子化、老龄化更加严重,将导致难以实现现代化的重大风险。现在时机紧急,早鼓励二孩,早主动,越迟鼓励,越被动,代价越大。 从调查看,群众生育二孩的意愿并不高,这个可以理解。现在大多是“四二一”家庭结构,赡养老人的担子很重,中青年不堪重负,养一个小孩都力不从心,养两个小孩确实心有余力不足。 所以,我们有必要极借鉴发达国家鼓励生育措施,除了全面放开两孩外,还要全面鼓励生育两孩,构建家庭养孩与国家养孩相结合的新人口再生产机制体制,减轻生育两孩的压力。 养孩国家化是社会发展趋势。当前,要抓住国家财力尚较好,养老负担不重的时机,及时启动家庭养孩与国家养孩相结合的人口再生产机制体制。等到2021年后,老龄化进一步加深,届时国家养老与国家养孩间将难以兼顾。 鼓励生育两孩,在税收、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切实减轻养育家庭的负担,让老百姓愿意生孩子,养得起孩子。 具体说有六个方面,一是在“十三五”规划中,把义务教育扩至幼儿教育,提高对城乡幼儿园的投入力度,并逐步把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二是对生育二孩家庭由国家发放养育补贴;三是给予孕产妇更长的假期,把产假统一扩至8个月,对于用人企业增加的负担给以相应减税;四是加大对妇幼医疗人员和设备投入,抓好高龄产妇医疗服务水平,对高龄产妇难产及畸形儿家庭,财政给以资助补助;五是降房价,高房价既是经济发展的毒瘤也是提升生育率的拦路虎;六是加大对医疗公共投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除了上述鼓励二孩的政策之外,同时要营造生育二孩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破除“一个孩子好”旧观念,树立“两个孩子好”新理念。 在决策层面,要把划定人口安全红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好。人口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是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从确保实现中国梦看,我国人口结构优化目标的底限应是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现在的16.5%调到18%。现在要把0~14岁人口占比18%划为人口安全红线,要把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现在的16.5%的严重少子化水平提升到18%以上少子化水平纳入“十三五”规划目标,并成为“十三五”规划核心战略目标、硬约束目标。同时,把新生儿性别比向103-107的正常值回归纳入“十三五”规划目标。 现在形势已经非常危急,如果不推出相应鼓励措施,全面两孩后,经过两三年短暂地释放补偿性生育潜能之后,生育率将复归低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