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放“卫星”意在三大目标 中国如何应对
1月6日,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国际社会反响强烈;近几日,朝鲜更进一步,宣布要在本月发射一颗“地球观测卫星”。 朝鲜缘何坚持要放“卫星”?笔者认为,朝鲜对“卫星”和火箭技术的追求同其“拥核”战略从来都是一脉相承的。一般而言朝鲜坚持“拥核/拥星”是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谋求核威慑。自20世纪60年代起,朝鲜就在寻求成为有核国家以保障自身安全。因此,朝鲜坚持拥核,是对其敌对国家的“战略威慑”——在常规武器和军备力量无法与美韩联军抗衡的情况下,拥有核武器、并将核武器(或至少是核技术)用可行的技术载体(如火箭和发射卫星的技术)转化为战略上的核威慑优势,成为朝鲜着重考虑的王牌。有专家指出,从现状看,朝鲜常规军备已经大大落后于美韩,核武器相当于其维持自身安全的救命稻草,要其放弃则是难上加难。 维护合法性。作为“先军政治”中最重要的一环,核武器的研发是朝鲜政权获得国内支持的关键所在。同时,短时间内如此密集进行核试验和宣布试射“卫星”也体现出朝鲜领导人对外部压力的恐惧——这种恐惧加重了现政权争取国内团结一致的重要性:选择在“光明节”发射“卫星”,成为缺乏像祖辈和父辈那样军功的金正恩用于团结国内、巩固地位的重要手段。因此,即使国际社会加大对朝制裁力度,朝鲜放弃在“光明节”试射“卫星”。 实现大国梦。大部分分析家指出,朝鲜所谓“强国梦想”不过是其为巩固政权所创造出来的美好童话。但笔者认为,朝鲜实际上雄心勃勃,十分渴望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其“大国梦”不仅仅是忽悠国内民众的幌子。然而,就朝鲜自然资源、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工农业基础和产值、奉行的经济政策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而言,要想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大发展极其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集中力量发展核武器以及在航天技术上实现突破就成了一种通往“大国”、“强国”的“捷径”。同时,伴随核技术进步而来的是相关领域科技的突破与发展,这对朝鲜在同韩国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实现“大国梦”至关重要。 朝鲜半岛作为涉及到中国重要利益的地区,中国的态度显得格外重要。从长远来讲,中国应如何应对朝鲜问题? 首先,中美之间的战略协调对破解朝“核/星”问题意义重大。 朝核问题凸显中美战略博弈,中国为解决半岛问题所倾注的心血自不必多说,而收到的成效似乎并不令人满意。第四轮朝鲜核试验之后,美国国内关于对朝鲜实施新一轮更严苛制裁的论调甚嚣尘上,甚至将责任归结为中国缺乏对朝严厉制裁,美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就加大对朝制裁向中国施压。在美国大选年的关键节点,朝鲜铁了心要进行“卫星”试射,美国国内在朝核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可能会越来越多。 实际上,美国希望在半岛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局势,这符合美国在整个东北亚乃至亚太的战略利益。然而,美国必须明白:全面制裁朝鲜绝不是“最优解”;同时,对中国施以过度压力可能造成灾难:一种可能是选择加大对朝制裁,或将中国推向同朝鲜敌对的位置,在美朝缺乏直接有效沟通的条件下,丧失中国这样一个关键的对朝通话渠道无疑等于宣告美国对朝政策的彻底失败;另一种可能是激怒中国,将中国推向与朝并肩对抗美国及其盟友的立场上去——这将在亚欧大陆东端呈现出以中美为首的两大阵营直接抗衡的地缘政治格局,对美国有损无益。 因此,美国需要从对本国利益和对稳定地区局势的角度出发,减少对中国在对朝政策上的无端指责、放弃盲目的全面寄望于加大对朝制裁,而应同中国合作寻求对朝有效对话。诚然,这意味着在美国“大选年”奥巴马将面临来自国内和盟友的双重沉重压力,对于任期还剩不到一年的奥巴马政府来说,是对其政治胆量的一大考验。 其次,中国应将朝鲜问题纳入地区战略中进行全盘考量。 解决朝核问题,还需要跳出传统狭隘的思维圈子。中国可以考虑用一些朝核问题之外的、投入周期更长但收益更丰厚、更平和的方式来“融解”朝核问题。比如,切实推进东亚地区一体化建设,打造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真正繁荣的“东亚共同体”,让朝鲜领导人明白:只有放弃一意孤行的悬崖战术和拥核政策,投入到地区合作中来,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朝鲜的安全。又如,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是不是可以为朝鲜预留一席之地?以“弃核”为条件承诺对朝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保障其经济基础安全,进而巩固朝鲜领导层的执政安全。 此外,切实发展与韩国的关系对解决朝核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中韩关系进展良好,两国领导人均重视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中韩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也能给朝鲜以参照,使其领会到正常的国家间关系才能长久维持。(刘畅,外交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