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靜定」的功夫 (上)
龍林學苑 林秀蘭
作者簡介:台灣中央大學畢業,美國哈佛大學碩士,專攻文學、文化、教育研究。 曾任[華府書友會]創會會長、[華府詩友社]社長。曾獲「海外華文創作獎」首獎、臺灣省文學獎……等,曾為台灣新生報撰寫[美國現象]專欄,亦為美國[華府郵報]撰寫教養專欄。馬州[龍林學苑]校長,前[蓋城中文學校]校長。
許多家長常憂心忡忡地表示:
「孩子似乎有過動的問題,一分鐘也停不下來。」
「孩子常常掉東忘西,連老師指定的功課都會忘掉。」
「孩子不喜歡出去玩,只愛守著電腦玩電子遊戲。」
「學校發了成績單,老師認為孩子做什麼事都不專心,不能聽從指導。」……
綜觀這許多青少年的疑難雜症,我們不禁要說:我們的下一代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他們在豐裕的物質生活和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中,究竟還缺了什麼東西?而置身於一個變動不安、充滿刺激與誘惑、講求速度與效率、處處機械化的社會中,我們的下一代怎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擺脫種種苦惱和現代病呢?
一種屬於東方的古老智慧——「靜定」的功夫
《大學》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定、靜、安、慮、得」是儒家古籍所標榜的修身功夫,此種功夫在數千年後觀之,仍具有其存在的價值;甚至,在越來越多莫明原因的病痛與煩惱困擾現代人身心靈的今日,人們逐漸發現:此種「靜定」的功夫,可能是紓解現代人種種苦惱的靈丹妙藥。
美國《時代》雜誌 (Time Magazine) 曾經出了一期特刊,題為 “Meditation” (即「靜坐冥想」),根據文中報導,美國現在至少有一千萬成年人「經常」打坐,而參與靜坐的名人也不少,例如:前第一夫人暨現紐約州參議員希拉蕊、電影明星李查吉爾和前副總統高爾等。《哈佛法律評論》雜誌(Harvard Law Review)亦曾專文介紹靜坐對人身心健康的功效。
此外,美國愛阿華州 (Iowa) 的一所小學裡,孩子們每天兩次在一起學習靜坐;台灣台南某所私立中學,藉著每日進行的靜坐省思,大大提昇了學生的專注力和學習效果;許多高科技人士亦表示,在繁忙而緊張的工作、生活中,靜坐的確可以幫他們紓解生活上的種種壓力。
大約從三、四十年前開始,靜坐 (或稱冥想,meditation) 逐漸受到西方有識之士的注意,某些西方國家甚至積極肯定靜坐在教育上的功效。到底靜坐對人有什麼好處呢?是什麼原因促使靜坐變得如此熱門?究竟是什麼緣故使得東西方的知識份子和教育界人士不約而同開始重視此一東方的傳統呢?
當此西方科技與思潮領導全球運作的今日,讓我們返璞歸真,回頭探索一下這屬於東方的古老的智慧。
什麼是「靜坐」?
靜坐一詞,望文生義即是「靜心安坐」,以現代人的解釋,「靜坐」係指源於拉丁文 “meditari” 的英文字 “meditation”。該拉丁文的原意,是指「沉思的方法」,因此,有人將 “meditation” 譯為「冥思」。
一般而言,靜坐給人的印象,似乎與宗教脫離不了干係。其實,自古以來,不論儒家、道家、或佛家,都十分重視靜坐修身的工夫。前文所述儒家「定、靜、安、慮、得」的修身功夫,與道家所主張的「坐忘」和佛家的「靜坐」,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都主張透過一種「靜」的功夫來修養自身,以求擺脫物質世界的種種誘惑,進而達到專心致志、與大道融為一體的境界。
可以說:靜坐冥想是一種最原始的心靈訓練功夫,是鍛鍊我們主宰自己心與腦的主要途徑。這種功夫在被人類遺忘了多年以後,重新受到西方人的重視。人們透過無以數計的科學研究,逐漸發現:靜坐可以使人身心安定,並使身體獲得充分的休息,還可以減輕因生活壓力帶來的種種焦慮。而在心理上,靜坐更可以促進人類智力的發展,使記憶力增加、注意力更集中、理解力和創造力都得到改善,甚至可以幫助人調適心理障礙,改善人際關係,並改進許多生活上積累已久的不良習慣。
這一股西方靜坐的熱潮回溯到中國人的社會,人們這才發現:我們老祖宗的智慧——靜坐修身,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龍林學苑]春、夏令營提供[專注力培訓],從定力的培養開始,引導學生進行Sitting Meditation, Walking
Meditation, Moving Meditation, Sound Meditation……等,以及 Brain & Vision Exercise (健腦明眼操), IQ & Concentration
Exercise (智力 & 專注力鍛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