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因选错朗诵体裁而影响复赛成绩 吕大渝 2016《中华杯》美国青少年汉语朗诵比赛初赛结束了,4月23日星期六将进行的复赛,要求选手们朗诵自选作品。也就是说,选手们要选择一首不同于初赛指定作品的自选作品参加复赛。为了让孩子们少走弯路,不因选错朗诵体裁而影响复赛成绩,这里特别介绍一下哪些作品属于朗诵体裁。
朗诵的体裁有诗歌(包括儿童诗歌、自由体诗歌、格律诗、词),散文,寓言,小说,戏剧,演讲和书信等。特别要强调的是,快板与相声、评书、曲艺、讲故事等,属于说唱艺术范畴,家长切莫误将说唱艺术类的作品推荐给孩子作为朗诵自选作品参赛,以至错失复赛晋级机会。另外,复赛时切勿再朗诵自己初赛的指定作品,以免被当作弃权处理。 下面,我们向家长简介一下各种朗诵体裁的朗诵特点。 一、诗歌。 1、儿童诗 一般情节简单直白,便于孩子理解,同时节奏明快,压韵上口。只有选择了能理解和喜欢的题材,有了朗诵的欲望,孩子才会长进。注意:儿童诗朗诵是有韵律的说话,不要处理成小快板;动作不要过多和过于夸张。
2、自由体诗歌 格式和押韵都比较自由,语音自然错落,节奏也是顺乎口语的自然旋律,便于表达自由奔放的感情。 3、古典诗词 现在朗诵的多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的句数、句式、字数、声律、韵律,都有严格的要求。像古典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共性是每行字数相同,讲究对仗,平仄相同,双句压韵。词,最早叫“曲子词”,是合乐歌唱的歌词。后来有人依乐谱声律节拍填词,再后来就脱离了音乐。只按前作品字数、句数、声律、韵律写词,形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了解熟悉诗词的句式及韵律,是朗诵好诗、词的基础。
二、散文 。散文是一种不讲究韵律的文体,通常指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各种文学作品,包括杂文、随笔和特写等。散文可分为抒情、叙事和议论三类。与诗歌相比,散文的语言表现,要自然化和生活化,一般不太适宜采用粗声大嗓朗诵,而要通过变化语音的轻重、语势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停顿的疏密,来展现语言的魅力和作品的情感,体现散文美。
三、寓言。 是一种带有讽刺性和规劝性的小故事。特点是故事短小、情节简单、手法夸张,比喻拟人,寓意深刻。人们也把寓言叫做“奴隶的语言”。流传下来最早的寓言是公元前6世纪,希腊的奴隶伊索的寓言。中国也是寓言的故乡之一,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这些故事流传至今,缘于文人、近臣不便向皇帝直言之故。寓言的精髓是寓意。
四、小说。小说的特点,可说的很多,着重讲述区分小说朗诵中的“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小说中的叙述语言,是朗诵者以第三者局外人的身份来朗诵的,相对比较客观。它像朗诵者自己的语言,思维连贯,语言顺畅。而插进来的人物语言,与朗诵者自身完全不同,有明显的差异,一般应用停顿将它们区分;其次,在语言感觉、声音、语气、语调等方面,都应该有明显的转换。
五、台词。 “台词”是一种戏剧名词,它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六、演讲。演讲是演讲者当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语言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常以经典演讲稿作为朗诵训练的教材,或选作朗诵会的节目。 七、书信。 是按一定格式,把要传达的信息和话语写下来,给指定对像阅读的文字。从文学角度来说,书信属于应用文文体。有些人写的信件,文学性和思想性都有示范作用,就成了一篇既有欣赏价值,又有警世作用的文学作品了。
朗诵是说话,朗诵是用心说话,朗诵是用生命说话!总之,朗诵是一项从理解作品、引发感情、到运用技巧、以情带声的语言创作活动。请家长关注一下《中华杯》主办单位刊于网上的辅导讲座,特别是中国传媒大学王明军老师讲课的内容,对孩子有更正确地朗诵指导,避免事倍功半的副作用。
此外,复赛学生自选作品的朗诵时限为3分钟。请选手在上场前将自选作品复印件5份交给评委老师。
在这欣欣向荣的四月,让我们一起眼望高天,脚踏实地!期待孩子们通过一届届《中华杯》的朗诵活动,不断增进语言的更好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