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热播剧,非《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属了。这部长达78集的古代社会家庭题材的电视剧,有名有姓的角色上百个,但是有一样物件——兔毫盏的出镜率比很多角色还要高。 这件黑釉瓷器堪称宋代文人生活的必需品。“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点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或称“四艺”。在剧集中,盛家祖母请宫里来的孔嬷嬷教三姐妹礼仪规矩,第一个要学的就是点茶。 日本茶道之起 由宋传入 不少观众感觉剧中人物点茶的样子和日本茶道类似,“点”出来的茶也是日本抹茶。“那是我们中国茶道,抹茶也是起源中国!径山就是日本茶道之源。”每当听到有客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径山镇心无尘茶室的老板之一王萍都会当场反驳。 中国的茶,兴于唐,盛于宋。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代,国一禅师法钦云游至径山,在唐代宗诏下建立径山禅寺。他在禅寺“手植茶树数株、才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地产”,供僧人饮茶提神,径山禅茶文化渐渐形成,并在日后成为日本茶道之源。在日本人自己编写的《类聚名物考》中曾记载:“茶道之起……由宋传入。” “我给你们还原下完整的宋朝点茶过程,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知道,茶道的源头是在我们自己这里。”王萍说。 中国的茶,有“唐煮宋点”之说。不同于唐朝将茶末放到锅里加佐料煮的方法,在讲究风雅和意境的宋代,注重茶的原本滋味,喝之前的“点茶”细节考究,具有极强的仪式感。 喝到一碗古法“点”出来的茶 需要5个基本步骤 用古法“点”一碗茶至少需要2个小时,经过5道工序,使用12件器具,才能喝到一碗茶汤纯白、汤花可“咬盏”的好茶。 作为最重要的原材料,宋朝点茶用的茶叶并非时下常见的散茶,而是压得紧实的团茶,就像小型的普洱茶。 宋人点茶分为碾茶、罗茶、候汤、熁(xie)盏、点茶等5个基本步骤。具体来说,先将团茶烤软后,使用专用器具将茶叶捣碎、碾成如散粉一般的细腻粉末,也就是碾茶;再用筛子筛出茶粉,这就是罗茶。接下来的熁盏就是用开水冲涤茶盏,类似于“温杯”。 因为只有王萍一人,仅做完这些步骤已用去1个多小时,而这不过是前期准备工作,真正的点茶现在才开始。点茶第一步是调膏:撮一把茶粉放到兔毫盏里,约“一钱匕”左右,向茶盏少量多次地注水。与此同时,手执茶筅运用手腕的力量按照“W”字形来回快速搅拌,这一动作称之为“击拂”。用茶筅边转动茶盏,边搅动茶汤,使盏中不断泛起白色“汤花”,宋人称为“战雪涛”。 剧中盛五小姐向母亲抱怨“点茶”太难,因为无法“咬盏”,这是宋人斗茶胜负的标准之一。所谓“咬盏”是指茶汤面上泛起的泡沫能够久聚不散,且紧咬盏沿,如果汤花飘动,盏底花纹将有被拉动的现象,非常生动有趣。“把茶筅提上的时候,汤花慢慢脱离在茶汤表面形成一个微微突起的小包,算是点成功了。”另一标准是看汤色,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 记者尝了一碗古法“点”出来的抹茶,入口顺滑,没有茶叶的苦涩,反而有一丝丝甘甜。而且喝完一整碗茶,盏内没有一点汤花残留。 王萍说,点茶不易。比如调膏和击拂时,不仅要求手腕有寸劲儿,拿茶筅的手势、点茶的仪态等也有要求。在宋代,点茶是一门艺术性与技巧性并举的技艺,高明的点茶能手被称为“三昧手”。苏轼曾写诗道:“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仪式感极强的点茶深受入宋学习的日本僧人喜爱,被他们带回本国,后衍化发展成现如今流派众多的日本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