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土成金--陶瓷艺术古今谈 ----记半杯清茶社陶瓷艺术发展史讲座 (文 大勺, 图 正心) 6月11日,盛夏初至,阳光明媚,是郊游的好时光。华府近郊即有千人野餐踏青活动。但五十多位对陶瓷、艺术、和中国文明有兴趣的听众却不为所动,聚集在波托马克社区中心,聆听丰达明教授的陶瓷艺术发展史讲座。 丰达明教授是半杯清茶社会员,笔名老凤,曾在半杯论坛主持《老凤专栏》,发表有关音乐、历史和陶瓷等散文多篇。丰教授崇尚汤显祖名言“人不可以无癖”,从事科研工作之余,爱好陶瓷艺术,潜心研究多年,积有心得。为准备这次讲座,他精心挑选了一百张陶瓷精品图片,现场为听众逐一介绍,如数家珍。 丰教授从陶瓷的起源谈起。根据2012年的世界重大考古发现,2万年前中国江西已有陶器出现,而最早的瓷器出现在东汉初年。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于材料和火温的差异。陶器使用的是黏土,只能烧到800-1000度。瓷器使用的是含铝的瓷石和景德镇的高岭土,可以烧到1300度以上,敲击声音清亮,胎体致密。世界各地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后都先后制造出陶器,但中国是最早制造瓷器的国家。好的瓷器光如镜、薄如纸、温如玉、声如磬。因为对玉的崇拜,导致国人对瓷的偏爱。唐代被公认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陶瓷工艺技术也突飞猛进,除了烧制出唐三彩等绚丽的陶器,还开始烧制高温瓷器,并出现了一批名窑,如越州窑、邢窑等,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五代出现了秘色瓷,及后周的柴窑。到宋代,陶瓷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形成中国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并开始向欧洲和南洋各国出口。以汝、官、哥、均、定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崛起,产品质量达到高峰。汝窑的青瓷釉色天青,清淡含蓄,古朴沉静,其它各窑的瓷器也各具特色,深受官方和民间的喜爱。瓷器重镇景德镇原名昌南镇,也因宋真宗的喜爱,以其年号“景德”命名。从元朝开始,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景德镇不但成为中国陶瓷产业中心,而且名声远扬世界各地。高质量的青花瓷也是在元朝时期烧制成功,但主要用于出口,因此存世很少。明朝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在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青花瓷工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并创制斗彩瓷。清朝康雍乾三朝则被认为是陶瓷业最为辉煌的时期,不但仿制历代名瓷,而且烧制成珐琅彩,粉彩等名瓷。 中国瓷器从汉代开始出口,至明清占领了欧洲市场。但后来由于欧洲用机械化生产瓷器,价格便宜,加上日本韩国大量仿造,致使中国的瓷器出口大大减少。目前世界瓷器出口量的排名顺序是日本、英国、中国。 丰达明教授在介绍完瓷器历史和历代名窑精品的特色后,还专门谈到陶瓷艺术鉴赏。他指出,在鉴赏家眼里,宋代古瓷的珍稀度,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等均超过明清瓷器。但目前明清瓷器由于受国际市场追捧,价格大大高于宋代瓷器。历代官窑精品如今在古玩市场已很少见到,民窑瓷器因而逐步升温,为众多古陶瓷收藏家所青睐。 谈到瓷器的真伪鉴定,丰教授提到,目前主要是靠传统的学者鉴定(目鉴),近年又发展了仪器鉴定。辨别真伪不外两个角度,一是找错,二是品味。一为硬件,一为软件;一为理性分析,一为感性判断;一为形似,一为神似;一为科学,一为文化。找错就是看瓷器的硬伤,如器型、题字款式、纹饰,工艺,甚至底部支钉的大小数量等(如汝窑是芝麻粒状)。品味就是看包浆是否厚亮,整体是否典雅古朴,是否有庙堂之气,精气神对不对。现在的仿品,有滥仿,粗仿,低仿,高仿。到了高仿的程度,就没有硬伤了,因为已从窑工对专家变成专家对专家。而且由于“做旧”手法高明,如果全凭专家眼力,往往容易出现错误鉴定。近年来出现了仪器鉴定技术,如热释光技术(Thermoluminescense)。总之,鉴定陶瓷真伪的未来将是传统专家鉴定和高科技仪器鉴定相互印证。 讲座结束时,丰教授有感而发,他说:我们欣赏了那些散发着幽古清香,闪耀着千年智慧的精美的陶瓷精品,如拙朴大方的古陶、夺翠如玉的青瓷、柔和纯净的单色瓷、飘逸优雅的青花、绚烂夺目的彩瓷,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与独特的审美情趣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它们已跨越了千百年的时光,但似乎还洋溢着生命,舞动着灵魂。我们能感受到古人留在这些器物上的智慧、情感和命运。我们并不拥有它们,但重要的是我们体会到了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一个人一生中最持久的乐趣,一定不是物质,而是文化带来的。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从这些陶瓷图片中,我们体会到文化的乐趣:欣赏的乐趣,和知识的乐趣。 丰教授为这次讲座精选的一百帧陶瓷精品图片,涵盖了各种陶瓷的类别。丰教授逐一讲解每一件精品的制作技艺、时代特色、艺术特点,以及奇闻趣事,比如秘色瓷的秘密,唐三彩的发现,元青花何以名贵等等。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引人入胜,听众听得津津有味。在其后的问答阶段,丰教授以其丰富的陶瓷知识,一一回答了听众的问题,并与听众中的专家学者相互切磋。 1. 陶与瓷是讲座的两大主题 2. 丰达明教授讲座风采 3. 讲座会场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