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欧盟,天佑女王在几天前的全民公投中,退欧派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派,接续了大英帝国的伟大传统。 不少患者认为这届英国人民不行,下面是辉格老师四年前的一些想法,堪为良药。 文 | 辉格 上周,布鲁塞尔欧盟峰会以失败告终,没能就下一个七年期预算达成协议,由于卡梅伦事先已高调宣布将否决大幅扩大预算的提案,法德等国也强硬坚持原有立场,这个结果并不出乎预料。 舆论焦点甚至已经转向英国会不会退出欧盟这个问题,特别是最新民调显示赞成退出欧盟的英国人已超半数,政客们也在悄悄改变论调以适应新形势。 ▍2016 年 6 月 23 日英国举行脱离欧盟的全民公投,投票结果为脱离欧盟,图为全国各区域支持率。 尽管民众对欧盟的热情始终不高,但英国政界却很少会把退出欧盟列为可选项,普世主义和欧洲价值观让自由派天然亲欧洲,而保守派虽然价值观上对欧洲持怀疑态度,但他们的亲商业政策却不得不让他们考虑工商界的要求。 后者的主流意见是:留在欧盟对英国非常重要,英国工业联合会(CBI)总干事呼吁商界人士对此发出自己的声音,希望避免英国退欧。 ▍左转的欧陆 但其实英国并没有什么必要留在欧盟,工商界最大的担忧——英国将因此失去欧洲共同市场——完全是多余的,因为脱离欧盟的英国可以像挪威、瑞士、冰岛和列支敦士登一样,通过欧洲自由贸易协会(EFTA)而进入欧洲经济区(EEA),从而享受其商品、人员和要素流通自由,没有迹象表明 EFTA 成员在享受上述自由方面比欧盟成员国有何不利。 实际上,欧洲共同市场存在许多条边界,对应着不同的机会和责任,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两条:欧元和申根协定,英国都不在其内,而退出欧盟这条边界,不仅不减少进入共同市场的机会,还可以让英国免除许多欧盟加于成员国的法律责任和财政负担,毕竟,英国不加入欧元区也没妨碍伦敦成为欧元区的金融中心。 ▍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是整个伦敦乃至欧盟的商业与金融中心。 过去几十年,欧盟在推动区域自由贸易和要素流动,引导东欧顺利过渡方面,是好的,但现在这些红利已经耗尽,事情正在转向反面,近年来欧盟在市场管制和福利政策方面表现的越来越严厉凶恶,布鲁塞尔的官僚化和集权化倾向也在不断加深,这次债务危机更将强化其财政和政治上的集权。
同时,欧盟的预算开支也已变得十分庞大,按这次的长期方案,将从上一个七年期的年均 1200 亿欧元膨胀到 1700 亿,其中英国的份额从 170 亿增至 200 亿,相当于每个中产纳税者近千欧元的负担,这已经不是一笔可以忽略的开销了。 更荒谬的是,欧盟开支中的 90% 以上属于政策性补贴和资助,而不是用于维持共同市场运转的制度性开支,与推动市场自由的宗旨背道而驰,英国在这个跨国财政转移支付系统里完全是江浙沪。 为什么?老欧洲有深厚的社会主义传统,所以除非英国甘当奶牛,被日益繁琐的法规捆住手脚,并承受越来越重的财政负担,否则退欧是迟早的事,早退早好,早走早富。 ▍欧洲著名左派思想家(由左至右)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和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Žižek) 有调查显示,工商界留恋欧盟的更多是大企业,这不难理解,大企业历来更能适应大政府的管制和干预,甚至从中渔利。 他们拥有更强大的公关和游说能力去影响政策;也有更多经验应付繁杂的管制;参与由政府主导的大型项目甚至获得公共预算资助。然而,出于这些动机而支持一个正在走向大政府的欧盟,既是短视的,也是不道德的。 ▍包括英国电信、玛莎百货和沃达丰等在内的近 200 家大公司曾发表公开信,呼吁英国留在欧盟,表示脱离欧盟将影响就业,危害经济,减少对英国的投资。 赞成英国应留在欧盟的唯一理由应该是:留在欧盟集体决策机制内,可以更有效地影响和牵制它,避免它走向英国人更不希望看到的状态,但前提是这种牵制真的有效,而这次长期预算案是验证这一点的良机。 假如卡梅隆最终无法说服更多成员国在此关键时刻站到自己一边,共同抵制欧盟预算大幅膨胀,扭转欧盟滑向干预主义大政府的趋势,那就说明为这个虚幻目标承受高昂代价根本不值。 与其成为体制内健康力量,不如跳离沉船,撇开老欧洲,与北欧和东欧国家组成另一个更倾向自由市场的新联盟,而这也更有助于保持英国良好的文化传统和制度走向,这比享受欧盟高墙内的「贸易条件」重要18倍。
事实证明,当年的判断是对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大英帝国万岁。 •原文作于2012年11月27日,同年发表于《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