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贵的教育,就是不逼孩子“孝顺”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来自我的好朋友“斑马”,特别喜欢她的观点。 关于“国学”、“传统文化”,我一直特别谨慎传递这些给他,因为这些文化里太多的“尊卑有序”、“听从”、“孝顺”。 而我主张的是平等地和孩子交流,尊重孩子,而不是“你要听我的”。养儿防老,拿孝顺来绑架孩子,是最可悲,也是最低级的交换。 爱是流动的,你给了孩子足够的爱和尊重,他就不可能不爱你;你把孩子教育好了,培养了他善良的品质,他也不会让你老无所依。 原标题: 不教孩子二十四孝,才是给他们最好的爱 作者:斑马 转载自公众号:油炸绿番茄 ID:tomato2015 昨天路过一个体育广场,惊见一片巨大的二十四孝宣传墙,图配文,墙下人来人往,时不时有人驻足观看。 旁边的文案称: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二十四孝故事乃是国之重宝。 精髓你妹!国宝你妹!时至今日还在宣传这样反人性价值观的人,你们的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我一直觉得我自从当了母亲之后整个人温和了很多,但是看见这面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气炸了。 我发到朋友圈,一群朋友留言,有人说这样的宣传画在八大处见过,有人说在孔庙见过,还有人说在自己家门口的墙上也见过,总而言之,简直是无处不在。 我又百度了一下“二十四孝”,搜出来的新闻如下: 时至今日,二十四孝还在被弘扬,甚至大规模的组织学习,这已经不是细思极恐的问题了,而是令人发指。 首先,毋庸置疑,二十四孝是反人性的 如果你不知道二十四孝是什么样的故事,我来先普及一下: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一本历代二十四个孝子行孝的故事集,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所以又称《二十四孝图》,就是我放在文章开始的那张图。 光看题目,就知道这些故事一个比一个惊悚了: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这里面充斥着自残自虐的情节,比如卧冰求鱼、割股疗亲,越变态,孝顺等级就越高。 至于给老爸尝便,给老妈洗尿盆,都是最轻量级的小儿科,好像非要把自己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父母才能安度晚年。 若论最变态最令人发指的,当属埋儿奉母。 故事说,有个叫郭巨的人,把父亲死前留给三兄弟的钱财给了两个弟弟,然后自己一家养活老母亲,后来媳妇生了个儿子,深得老母亲疼爱。 后来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便不顾妻子反对要挖坑把自己儿子埋了,结果却挖出了黄金,于是郭巨名利双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鲁迅在文章中这样点评: “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 据说当年溥仪听完这个故事就做了噩梦,几个王爷大臣一商讨,都认为给小皇帝继续讲二十四孝不太合适,于是就停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二十四孝不适合皇帝看,只适合百姓看。 这就耐人寻味了,谁才是百姓最大的爹呢?天子。当年重耳流亡时,介子推可不就给他割自己的大腿肉吗。 二十四孝传递的,是极端功利的价值观 二十四孝里大部分的、最惊悚的故事都发生在汉末两晋,这就不得不跟当时的举孝廉制度一起拎出来说一说了。 孝和廉,考察的不是才,而是德。 听上去,以德治国,不是挺好的吗?然而才是可以用斗来衡量的,德却没有,于是举孝廉迅速就变成了全国范围的一场作秀活动。 大家比拼的是演技和想象力,而不是孝心,像埋儿奉母、卧冰求鲤这样的故事就相继涌现出来了。明明一把斧子就能凿开冰的,偏不,非要把身子贴在冰面上。 通过这种途径选出来的,自然都是满口仁义道德的骗子。 不禁想起了胡适的那句名言: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 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有讽刺诗歌曰: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看看二十四孝的故事结局,孝顺父母就可以得黄金,当大官,娶仙女。 所以当我们推崇埋儿奉母这样的故事时,我们推崇的到底是要孝顺父母,还是要升官发财呢? 如果把这个故事变一变,郭巨妻离子散众叛亲离,晚年也没儿子尽孝了,落魄而死,请问:我们还要不要孝顺父母? 二十四孝故事折射出一个可怕的观念: 子女是父母的私有物品 我想了很久,郭巨为什么可以如此坦然的埋儿,因为他认为孩子的命是自己给的。让你生就生,让你死就死,你的身体发肤乃至灵魂,统统属于我的。 你之于我,和架上的一只花瓶,或者桌上的一只碗,没有任何区别,我随时都可以把你的生命夺走,你没有任何发言的权利。 对于郭巨而言,母亲比儿子重要,连弟弟都比儿子重要,儿子的生命,比蝼蚁还要轻贱。 其实在二十四孝图仍大行其道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国人长久以来形成的固有亲子观念,那就是——子女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所以郭巨可以毫不怜惜的埋借掉儿子来表孝心,在他眼里,儿子只不过是一个道具,如何发落完全看自己心情。 直到今天,很多人仍然秉持着这样的价值观。 有一次我在一家商场里亲眼见过一个男人对五六岁的儿子连踢数脚,孩子哭的震天响。 旁边围观的人们劝阻,男人一副“多管闲事多吃屁”的表情回呛道,“我打自己的儿子管你什么事”,后来直到有人报警才作罢。 在传统的孝道文化里,孩子从来不是以一个独立个体出现的,充其量不过是父母的附属品。 父权、母权对孩子的粗暴碾压带来的唯命是从和愚孝愚忠就像是无形的大手,死死的压住孩子的一生,于是被父母关系这张大网笼罩下的家庭悲剧仍然屡见不鲜。 身边的各种樊胜美案例举不胜数,父亲性侵亲生女儿、未成年人被父母虐待伤害的新闻频见报端。 在以爱之名和以孝之名的帽子下,依托强权控制欲和干涉欲建立起来的亲子关系无疑是诸多家庭悲剧的根源。 真正美好的父母子女之间从来不会大谈孝道,美好的亲子关系不是靠道德枷锁捆住的,更不是靠畸形价值观的宣传图影响的,而是靠爱和尊重建立起来的: 给他们自由去选择,不抹杀健全的人格,给建议,不干涉,给予爱,不图报。 为什么我对二十四孝故事这么愤怒,因为这是一本儿童启蒙读物,面向的教育对象是孩子。还未形成独立价值观的孩子,你给他灌输什么,他就有可能成为什么。 王小波曾在《知识分子的不幸》中就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他有一个世伯文革前是一所学校的校长,总给学生讲二十四孝,在讲卧冰求鲤时,学生们听得毛骨悚然。 后来文革开始了,学生们把他赶到冰上说“你爸今儿病了,要吃鱼----脱了衣服,趴下吧,给我们表演一下卧冰求鱼吧”,世伯自此落下了病根。 后来一听到二十四孝,就浑身起鸡皮疙瘩。 拼命把孝顺的观念灌输给孩子,不过是家长没有底气的表现。如果你足够爱孩子,教会了他爱与责任,难道你会担心他将来不爱你吗? 真的爱孩子,就别再用二十四孝之类的故事来给他们洗脑,请让他们有独立的人格。 如纪伯伦所言: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斑马:青年作家、咨询师,壹心理最佳专栏作家 公众号【油炸绿番茄】(ID:tomato2050)创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