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四:超过五分之一的被起诉亚裔可能是无辜。报告称,有22%的被控犯有经济间谍罪的亚裔最后都没有被定罪,这一比例高出有西方人名字的被告的两倍。
1996年10月,美国通过了《经济间谍法》,首次规定“窃取商业机密或知识产权等无形资财”为刑事犯罪,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规定窃取经济机密法律责任的联邦法律。
报告作者、亚裔律师安德鲁·金在发布会上称,现在还不确定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一个可能是2009年后,出于对中国的担忧,美国司法部可能集中资源优先处理那些与中国有关联的案件。金表示,如果这一猜测成真将很令人不安,因为一个拥有中国姓名的嫌疑人可能遭到司法部的额外调查。
曾经担任美国公诉人的华裔律师、百人会成员邓锦明提醒称,科技界的华裔美国人尤其需要小心,司法部加大对华裔的调查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华裔美国人面临非常尴尬、非常令人不舒服的处境,因为这里既有火,也有烟。但是,这里也存在比例的问题”。
此次发布会是百人会第27届年会的一部分。在年会5月19日的议程中,在华盛顿的万豪酒店的会场上,200多名与会者用热烈掌声支持到场的曾蒙冤的华裔美国公民、物理学家郗小星教授。
2015年5月,美国司法部以涉嫌向中国泄露超导薄膜技术拘捕天普大学物理系主任郗小星。在核心证据有误、包括获得诺贝尔奖学者在内的多名科学家宣誓作证的情况下,司法部撤销了对郗小星的全部指控。《纽约时报》当时的报道称,此案相当于尴尬地承认,检方和联邦调查局特工并不也没有做出足够的努力去了解相关知识,郗小星一案也使人怀疑,美国司法部在急匆匆地寻找中国间谍时,是否导致了有中国血统的无辜美国公民被冤枉。
现实生活中,受害的无辜华裔的比例可能更高。报告称,并不是所有涉嫌经济间谍罪的案件都是依据《经济间谍法案》来起诉的,以“电讯欺诈罪”起诉郗小星的这一案件没有包括在该报告的分析范围之内。
无党派非政治团体的百人会成立于1990年年底,现有成员154人,均为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美籍华人领袖人物。(国际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