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如何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政事堂按:昨儿的文章针对房价侃了一通,针对于我们在08年没有从海外搞工业技术升级的部分,很多人有疑问,故此在周末,解释一下。 首先,什么是发达国家?维基百科上有两个单词,一个是Developed Country,一个是Industrial nation。 所以呢,发达国家,也就是工业国的意思。 别看中东的土豪们一个比一个有钱,但是他们距离工业国的距离,比朝鲜还远呢,只不过是运气好,地底下有石油罢了。 那么,工业产业技术的升级意义有多大呢?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20年前的台海危机,就算没有美国,我们自己攻台都够呛。而20年后的今天,武力收复台湾,要做的只是为了民意,尽量避免伤到林志玲和周杰伦.......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就像法国在客机、高铁、核电等多个领域拥有着绝对的工业技术壁垒,其他国家就是迈不进去,这种搞垄断的利润,使得法国人可以每天工作6个小时还不加班。 因为这是人家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石,人家只会卖产品,而不会卖技术。 而中国这些年来一直在搞产业升级,搞大飞机、搞高铁、搞核电,逐渐向着高利润的产业迈进。 是因为我们在买产品的过程中,顺带吃下对方的技术。 而能吃下对方技术的原因,就是我们有着足够优秀的工业基础。说得难听点,就算把咱们国家的工业图纸摆在沙特土壕面前,他们国家又有几个人能看懂呢? 嗯,进入正文。 如果说回顾中国工业产业转移和升级,就不能不提老大哥苏联的工业化。 苏联刚刚建国的时候,被同样刚建国的波兰揍得割地赔款,然后芬兰、罗马尼亚这种刚建国的小国,都能从苏联割地。 而短短十几年间,俄罗斯从一个木犁耕作的农业国,变成了欧洲工业、军力第一,拥有原子弹的工业国,让整个欧洲笼绕在钢铁洪流的阴影之下。 靠的是啥呢? 主观来说,一个是技术,一个是资金。 2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全球资产价格跳水,英美无数企业倒闭,工厂关门。此时,苏联勒紧裤腰带,挥舞着卢布在美国大肆采购,将那些英美倒闭工厂中,上下游的生产线,连带着工人,拼了命的往苏联搬运。这两年全球的技术转移,苏联占了一半。 而买这些生产线,是需要钱的,一穷二白咋办?克林姆林宫的同志们开会一琢磨,乌克兰的同志们辛苦了,拿你们的口粮换外汇吧。结果这个欧洲的大粮仓,两年饿死一千万,也就是25%的乌克兰人。(乌克兰官方统计数据) 再之后,伴随着700万横扫欧洲的纳粹入侵,为了抵抗小胡子希特勒,英美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全力支持大胡子斯大林。那个时候,莫斯科差点都守不住了,所以英美的援助也是不管不顾,这使得苏联在危急存亡之际,在英美的帮助下,完善之前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体系。 所以呢,愿意引进技术和投入资金,是主观问题。 而能够赶上全球经济危机或者世界大战,而且你的位置还有价值,则是客观因素。 这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说美国把握住一战崛起,苏联把握住二战崛起,那么中国则是把握住了冷战崛起。 上个世纪中国工业的三次大升级,分别对应了冷战的开始、反超和结束三个阶段。 先说中国第一次的工业升级,背景是二战结束,冷战开启。 在主席的带领下,靠着240万志愿军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我们获得了苏联老大哥的信任和认可。作为冷战中苏联对抗西方的第一线,全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转移开始了。(以这一条线为分界点,战壕两边,苏方的中国、朝鲜,和美方的韩国、日本、台湾,都得到了冷战两大阵营的工业技术转移) 在我国“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一百多个项目,从化肥厂、洗煤厂、炼钢厂、炼油厂、热电厂,到汽车、拖拉机生产线,再到电子设备厂、机床厂,最后到造船、潜艇、飞机、导弹........尼玛,这是将苏联整条整条的生产线带着整套的专家组往中国搬。 甚至咱太祖说,我要核武,然后老大哥二话不说就把核反应堆也给了。 可以说,在中苏蜜月的那几年时间内,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农业国需要近百年,才能拥有的完整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体系。 后来中苏交恶,苏联撤回专家和援助,但老大哥的专家在撤走时,消极对抗政府,私底下向中国的同志移交技术文件。 譬如大连造船厂的专家撤退前,苏联政府要求将全部图纸带走。但是苏联专家们把所有图纸都交给中方,让他们尽量抄写和记录。 可以说,中国的五常地位,既是我们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但军功章上,也得有老大哥的名字。 再说中国第二次的工业升级,背景是冷战期间,“东风压倒西风”,美国深陷越战,华约对北约呈压制之态势。 在小平同志的带领下,我们通过胖揍了越南一顿,迅速站到了“自由世界”这一边,中苏关系剑拔弩张。随即,大量的美援和日援,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 在美国和日本的无偿贷款和政府援助下(ODA),中国的农业和轻工业体系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而中美和军事合作,集中在雷达、电子侦察装置和军事软件计算机。甚至后期连军用直升机和运输机都开始合作了。 很多朋友开玩笑,要不是89年的中美交恶,可能几年后我们就能够看到美械解放军了..... 画面太美不忍直视啊....... 最后说中国第三次的工业升级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全世界开始瓜分苏联的遗产,就像电影《战争之王》中的军火贩子,拼了命的将钢铁洪流从乌克兰的武库中拖出,卖向全世界的独裁者们。 随着镰刀斧头旗帜的落下,苏联军工领域的大量尖端行业的顶级专家失业,而全球各个发达国家纷纷派出代表团赴俄罗斯和乌克兰招募。 我国自然也不甘落后,由江爷爷拍板,以超高规格启动“双引工程”,专门引进独联体国家的人才和技术。 对此,专门负责此事的时任国务院总理表示: 这是一批穷十年之力都无法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对中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那个时候,咱们穷啊,拼不过那些发达国家给出的福利,只好大打感情牌,从国家到各省分别设立“友谊奖”,利用社会主义兄弟情义,来吸引那些老专家。 那些老专家中,不少是铁杆的布尔什维克,跟咱们的代表团一见面,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几杯二锅头下肚,就开始了抱头痛哭,然后什么都吐出来了。 所以呢,那几年,以乌克兰为主的独联体专家,开始大规模赴华,据02年国研中心的内部报告,十年来我们引进了上万名专家和两千多项高新技术。 据媒体总结,仅乌克兰向我国转让的顶尖军工技术,就包括: 瓦良格号航空母舰,052D驱逐舰的动力系统,运20运输机,L-15超音速的高级教练机,MBT-2000坦克发动机,R-27空对空导弹等关键的装备,野牛气垫船,铠甲反隐身系统。 而且,针对于乌克兰,咱们都是将专家、原型机和全套图纸一起打包搞来的,可以说,买回来什么就能完全消化什么。 最后美国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在辽宁舰的问题上,死不要脸的摆了我们一道。不过,即使如此,我们靠着技术底子,把瓦格里吃透,如今咱们辽宁和上海两地,造航母舰队的速度,已如下饺子一般了。 嗯,三次升级讲完了。 可以说,纵观上个世纪,自新中国成立之后,5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三次全球的工业转移,幸运的是,我们一次都没有落下。 所以呢,这种撸起袖子,带领着中国人民建设伟大祖国,正是每一代领导核心身上的责任和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