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阅读好书的艺术」
六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上午,侨教中心活动室内又聚满了五十多位听众。这些听众中有从大华府地区,甚至特拉华州和纽约州慕名赶来的。韩秀老师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一共出了四十多本书。她虽已著作等身,获奖多次, 仍然称自己是「业余」作家、「职业」读者。因此,韩老师今天到华府作协一改往日写作教学指导角色,列出讲稿,与听众畅谈分享读书之感,阅读好书的艺术。
韩老师说:「我每天六点进书房写作,最晚十点走出来,剩下的时间更多用于读书,阅读时间是写作的上百倍」。我照此心算一下,那么韩秀老师阅读的书至少不下四千本。韩老师本身就是一套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是一个温暖精彩的小图书馆,是在岁月长河中雕磨出的白金,闪着光芒,保有永恒的价值。
我们上几代人,上一代人,这一代人, 无数代的人,受到科举制度和高考的影响,很多时候读书常常为考试而准备。读的是教科书,死记硬背,因此读书变成苦读,是「十年寒窗」,是「头悬梁,锥刺骨」的痛苦工程。 「教科书不是书,是讲义。书是你想看,会用心去看,不带来功名利禄,却魅力无穷。书不仅是艺术品,而且也是生活必需品。当一个人家财万贯,百万豪宅中没有藏书,四壁空荡,没有读书人,那么就没有灵魂。」
对于读者,为何以及如何阅读一本书,至关重要。韩老师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测阅读,分析阅读以及最高的主题阅读。
一个小学毕业的人就应该具备母语文本基础阅读能力。即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太多生字,即使有,也能通过查阅可靠字典继续读下去。而我们常说「不进则退」,不读书,也许基础的阅读能力也会下降,那么谈何写作能力?韩老师比较赞同林语堂大师的看法,「读书是乐趣,是快乐的事情,是幸福的感觉]。只有真正了解到「开卷有益」,同时懂得选书的技巧,才能获得阅读的动力,而非越读越偏离人生轨道。对西方谚语「人生苦短,读书要快」,此处的快,并非一目十行,而是培养自己不间断的读书习惯,即「滴水穿石」。阅读速度无论太快或者太慢都可能徙劳无功、一无所获。有些读者想读书,想读完, 但没时间, 很艰难,韩老师说了:「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可以挤,从每天读两页开始培养阅读胃口」。
选书的深浅和范围也是因人而异的。很多读者一定对读什么感到迷茫,韩老师谈到选书时「就要有火眼金睛,看封面的书名,封底编辑的几句话,打开书随手翻几页,读两三段,如有错字,文句不通,就不用看,对质量一定要有严格要求。真正有启发的书,就如情侣,伴侣,老师。一旦伸出手,打开看,就要牢牢抓住,你是我的,你跑不了呢。不管多重,都会抱到收银台,放到旅行箱里,会伴随你一辈子,要做出决定,要买下来,带回家。」听到这,我们几乎是深呼一口气,然后屏息,等听到她最后「带回家」时才大吐一口气。韩老师还举例,用三十分钟阅读《神曲》是一种阅读方法,而用三十年阅读《神曲》也是一种阅读方法。所以检测阅读,让我们决定要不要读下去,用三十分钟还是三十年。用三十年读但丁的深浅自然而知。同时如果我们只读自己有兴趣的某些种类的图书,涉及面就比较狭窄。韩老师自己读书爱好涉猎很广,对科学,数学,文学,艺术,语言都有浓厚兴趣,丰富实践阅历。好的书代表着这个世界上最智慧的大脑,最精华的思想,最丰富的经验的组合 。
阅读需要想像力和理解力。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去看,要分析研究作者都说了什么,到底告诉读者什么。如果读者能用几百字或千字总结出来并能说清楚,就证明有了足够的理解力。在生活中,不少读者看过的许多书籍似乎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 但它们仍是存在的,它们可能显露在读者生活和文字中。 「已读完,未必懂,这不一定都是读者的错」。
「通过大量阅读,分类归纳,得出结论,我们的阅读才能上升到最高层次,即主题阅读。用怀疑一切的态度去阅读,发现疑点,穷追不舍,不能什么都相信,要带着巨大的问号,才不致于掉进陷阱。」韩老师对江郎才尽作者评价如下:「跟一个作者见面,还不如不见。这个作者写不出时,就要放下笔,退休,不要写书,不要害人,时间就是生命,浪费读者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是读者决定书的流传和命运,读者在阅读时,在某种程度上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读者也会走眼,有误判。」听众被韩老师的直言不讳逗得大笑。
一个多小时,韩老师用她那独特的带点丝丝台湾风味,纯正传统京腔(现在就很难从年轻人那听到了)跟听众娓娓道来。韩老师不但回答了作者与读
|